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篇 钢的热处理原理 3
第一章钢的热处理总论 3
第一节热处理的一般概念 3
第二节相变的概念及其条件 6
第三节固态相变的特点 9
第四节金属中的扩散 12
第二章 奥氏体的形成 17
第一节奥氏体及其形成过程 17
第二节影响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的因素 22
第三节连续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 26
第四节奥氏体的晶粒度 26
第二节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 32
第一节研究钢冷却转变的意义 32
第三章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32
第四章珠光体相变 38
第一节珠光体的本质、形态和性能 38
第二节珠光体的相变机理 39
第三节珠光体相变动力学 42
第四节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中的珠光体相变 44
第五章马氏体相变 47
第一节马氏体的本质、形态、结构和性能 47
第二节马氏体相变特点 54
第三节马氏体相变机理及动力学特征 58
第六章 贝氏体相变 68
第一节贝氏体的本质、形态和性能 68
第二节贝氏体相变机理 74
第三节影响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因素 77
第一节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时转变的动力学图 80
第七章钢在连续冷却时的相变 80
第二节过冷奥氏体转变图的应用 83
第八章钢的回火转变 86
第一节回火的目的及回火转变 86
第二节回火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 87
第三节钢在回火时的相变 90
第四节钢在回火时机械性能的变化 96
第五节钢的回火脆性 99
第六节非马氏体组织的回火转变 101
第七节回火产物与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性能对比 102
第九章钢的时效 104
第一节时效原理 104
第二节淬火时效和应变时效 108
第十章钢的退火与正火 113
第一节钢的加热 113
第二篇钢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113
第二节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 118
第三节球化退火 119
第四节扩散退火和低温退火 123
第五节再结晶退火 124
第六节正火 124
第十一章钢的淬火与回火 126
第一节钢的淬火概述 126
第二节淬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126
第三节淬火介质 129
第四节淬火方法 136
第五节钢的淬透性 140
第六节淬火缺陷 148
第七节钢的回火 155
第八节钢的冷处理简介 157
第二节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159
第十二章钢的表面淬火 159
第一节表面淬火的作用 159
第三节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 166
第四节 中频、工频感应加热简介 174
第五节感应器的设计和制作简介 175
第六节其它表面淬火法 180
第十三章钢的其他热处理方法 185
第一节低碳马氏体淬火 185
第二节结构钢的高温淬火与亚温淬火 187
第三节奥氏体超细化处理 191
第四节碳化物的超细化处理 193
第五节钢的形变热处理 194
第六节相变超塑性的应用 198
第十四章化学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201
第一节化学热处理的特点 201
第三篇化学热处理 201
第二节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202
第三节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控制因子 208
第十五章钢的渗碳 210
第一节渗碳的基本原理 210
第二节气体渗碳工艺 214
第三节钢的固体与液体渗碳 220
第四节渗碳后的热处理 222
第五节渗碳工件的质量检验 224
第六节渗碳件的组织缺陷 225
第七节渗碳后的机械性能 227
第十六章钢的氮化(渗氮) 229
第一节氮化的特点 229
第二节氮化的基本原理 229
第三节气体氮化工艺 232
第四节缩短氮化周期的途径 235
第五节离子氮化 236
第六节氮化零件的质量检查与分析 239
第十七章碳氮共渗 241
第一节碳氮共渗及其特点 241
第二节气体碳氮共渗 242
第三节液体碳氮共渗工艺简介 244
第四节共渗后的组织和性能 245
第五节钢的软氮化 246
第十八章其它化学热处理 249
第一节渗硼处理 249
第二节碳氮硼三元共渗 254
第三节渗金属 258
第十九章 灰口铸铁和可锻铸铁的热处理 264
第一节铸铁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264
第四篇铸铁热处理 264
第二节灰口铸铁的热处理 266
第三节可锻铸铁的热处理 268
第二十章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271
第一节概述 271
第二节球墨铸铁的热处理工艺 274
第五篇热处理工艺设计及典型件工艺分析 282
第二十一章热处理工艺设计概论 282
第一节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依据和要求 282
第二节热处理工艺设计 283
第三节热处理符号及硬化层深度标准规定 288
第二十二章典型工件热处理工艺分析 289
第一节汽车后半轴的热处理 289
第二节冷轧工作辊的热处理 291
第三节 凿岩机钎尾的热处理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