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姚雪垠 1
艺术规律初探 1
一、形象思维的规律 17
概述与比较 17
中国古代名家的论述 22
陆机〔晋〕 22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22
刘勰〔梁〕 26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26
指物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 29
钟嵘〔梁〕 29
皎然〔唐〕 30
万物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 30
严羽〔宋〕 32
诗有别材,诗有别趣 32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 34
茅盾 34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辩证关系 34
朱光潜 35
文艺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叉 35
使用 35
形象思维是各种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 38
姚雪垠 38
王朝闻 39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和欣赏的规律 39
王汶石 40
形象思维的过程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40
交互进行的过程 40
艾青 42
形象思维是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互相补充” 42
李泽厚 43
形象思维的规律和特点 43
想象和判断是不同的思想方式 50
亚里士多德〔希腊〕 50
外国名家的论述 50
婆罗多牟尼〔印度〕 51
艺术具有别情、别味 51
莎士比亚〔英国〕 54
诗人的想象为从来没有人知道的东西构成 54
形体 54
伏尔泰〔法国〕 55
积极想象和判断力一道才能发挥作用 55
黑格尔〔德国〕 58
文艺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 58
形象 58
诗人用形象来思考 61
别林斯基〔俄国〕 61
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 62
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63
屠格涅夫〔俄国〕 64
作家的思想、感情常常同来自内心和自然界 64
的形象交融在一起 64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 65
艺术的创作应当尽可能在生动的图画和 65
个别的想象中具体地表现一切 65
艺术作品应有特殊的趣味 66
泰戈尔〔印度〕 66
高尔基〔苏联〕 68
形象思维以对现实生活的广博知识为依据 68
二、文艺反映生活的基本规律 69
概述与比较 69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 74
刘勰〔梁〕 74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74
白居易〔唐〕 76
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76
叶燮〔清〕 78
文章 者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78
诗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 80
康有为〔近代〕 80
狄葆贤〔近代〕 81
小说反映现实之妙谛 81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 84
鲁迅 84
艺术的真实并非历史的真实 84
郭沫若 85
剧作家的任务是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 85
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 85
周立波 86
从生活到作品是一个复杂的辩证过程 86
的创作规律 89
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有机结合是历史小说 89
姚雪垠 89
丁玲 92
从生活中发现真理并使它形象化 92
王汶石 94
文学创作的铁的规律 94
吴强 97
根据实际生活虚构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 97
外国名家的论述 99
塞万提斯〔西班牙〕 99
摹仿自然、反映现实愈加妙肖,作品也愈 99
见完美 99
诗歌创作过程被某些特定的规律所制约 100
华兹华斯〔英国〕 100
巴尔扎克〔法国〕 108
艺术家心中应有一面把宇宙事物集中的镜子 108
按照社会的永恒法则——真、美描绘社会的 111
运动 111
别林斯基〔俄国〕 115
诗歌是在一种观点之下反映生活的复杂 115
多彩的凸出镜子 115
现实之于艺术正如土壤之于在它怀抱里 116
培养着的植物一样 116
文学的真实是比现实底部分的事实更高级的 117
高尔基〔苏联〕 117
李箕永〔朝鲜〕 118
革命文学应描绘历史进展过程的画幅 118
海明威〔美国〕 121
从经验中汲职的东西越多想象越真实 121
小林多喜二〔日本〕 122
写“什么”必须是独一无二,高度的集中 122
三、文艺塑造人物的规律 125
概述与比较 125
中国古代名家的论述 132
人物之出既“留心损益”又“事纪其实” 132
李渔〔清〕所写之人,有虚有实 134
蒋大器〔明〕 134
闲齐老人〔清〕 136
摹写人物穷神尽相 136
曹雪芹〔清〕 139
写人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 139
金人瑞〔清〕 143
一人一面一性格,都似旧时熟识 143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 145
鲁迅 145
人物的模特儿是拚凑起来的脚色 145
难就难在画人物的灵魂 147
让人物走自己性格发展的路 148
茅盾 151
应当由人物生发出故事 151
从人物的行动中写出环境 153
姚雪垠 158
典型论要符合创作实践的规律 158
曲波 161
把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加以典型化 161
外国名家的论述 165
巴尔扎克〔法国〕 165
艺术形象是实在人物的再现,并且还高于 165
实在人物 165
文学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170
别林斯基〔俄国〕 170
在典型里普遍和特殊达到有机的融和 171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 172
深刻揭示人物心理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172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176
典型不应该只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应 176
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176
高尔基〔苏联〕 177
文学典型是根据抽象化和具体化的法则 177
创造出来的 177
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 180
海明威〔美国〕 180
四、文艺作品构成的规律 183
概述与比较 183
中国古代名家的论述 188
孔子 188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188
陆机〔晋〕 189
诗缘情而绮靡 189
刘勰〔梁〕 192
文附质,质待文 192
皎然〔唐〕 195
真于性情,尚于作用,不顾词彩,风流自然 195
文者以适用为本,辞者犹器之刻镂绘画 196
王安石〔宋〕 196
神者气之主,气者神之用 197
刘大魁〔清〕 197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 199
柳青 199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 199
一个根本规律 199
王朝闻 201
生活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独创性应当统一 201
姚雪垠 204
《李自成》的具体内容和结构形式 204
诗歌要有动人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 210
何其芳 210
王汶石 211
为高度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 211
外国名家的论述 213
黑格尔〔德国〕 213
具体内容与艺术形象互相吻合 213
别林斯基〔俄国〕 216
文艺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活的有机统一 216
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必须具体地和形式融合 217
在一起 217
诗的实质是美的形式依附美的灵魂 218
惠特曼〔美国〕 218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 220
作品的内容通过形象透露出来 220
杜勃罗留波夫〔俄国〕 221
把真善美在优美而明确的形象中表现出来 221
小林多喜二〔日本〕 224
为了使内容具体化,应该作些形式上的 224
努力 224
五、文艺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226
概述与比较 226
文辞气力,通变则久 231
刘勰〔梁〕 231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 231
皎然〔唐〕 234
作者须知复变之道 234
何景明〔明〕 235
领会神情,不仿形迹 235
袁宏道〔明〕 238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 238
黄遵宪〔近代〕 239
取古诗神理体法而不袭其貌 239
鲁迅 241
没有“拿来主义”便没有新文艺 241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 241
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 243
周扬 244
我国文艺有自己特殊的发展规律 244
“推陈出新”完全符合文艺发展的正常规律 247
何其芳 248
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是为了今天艺术上的 248
革新和创造 248
公木 253
诗歌发展的客观规律 253
尊重、继承而不是摹仿古代作家的作品 257
圣·艾弗蒙〔法国〕 257
外国名家的论述 257
杨格〔英国〕 259
让我们的智慧从古典作品中得到食物,却 259
不要吞灭我们的才能 259
雨果〔法国〕 261
艺术遵循自己的法则不停步地发展 261
普希金〔俄国〕 264
诗歌要发展必须遵奉本民族文学的风习, 264
并改革陈腐的艺术形式 264
惠特曼〔美国〕 266
伟大的诗人根据过去和现在构成将来的一致 266
从各民族文学中汲取营养创造新文学 268
塔哈·侯赛因〔埃及〕 268
日丹诺夫〔苏联〕 271
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文学遗产才能推进 271
文学的发展 271
纳盖德拉〔印度〕 272
在继承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发展现代文学 272
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规律 277
概述与比较 277
刘勰〔梁〕 283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283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 283
汤显祖〔明〕 287
奇僻荒诞之中“讨真趣” 287
幔亭过客〔清〕 289
文不幻不文,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 289
龚自珍〔清〕 290
受天下之瑰丽,写人间之雄诗 290
梁启超〔近代〕 292
小说未能出理想派和写实派范围 292
王国维〔近代〕 295
理想与写实二派之分之难分 295
郭沫若 297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辩证统一 297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 297
周扬 298
共产主义理想应当是我们创作的灵魂 298
林默涵 304
作家要从现实中看到理想 304
姚雪垠 307
“两革”相结合的初步探索 307
郭小川 311
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文艺 311
创作的客观规律 311
这两条道路显示出来 313
诗人的天才只有通过摹仿现实、表现理想 313
席勒〔德国〕 313
外国名家的论述 313
雨果〔法国〕 318
艺术除了其理想部分以外,还有尘世的和 318
实在的部分 318
高尔基〔苏联〕 32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两个 321
主要潮流 32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必须结合起来 322
卢那察尔斯基〔苏联〕 323
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列着还可以有一种 323
社会主义浪漫主义 323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的综合 325
法捷耶夫〔苏联〕 325
金明洙〔朝鲜〕 328
彻底的写实性和革命的浪漫性 328
七、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基本规律 332
概述与比较 332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 338
陆机〔晋〕 338
达变而识次,意巧而言妍 338
刘勰〔梁〕 341
诗人比兴,触物圆览 341
夸而有节 ,饰而不诬 344
王夫之〔清〕 346
诗文情景,妙合无垠 346
刘大魁〔清〕 348
即物以明理,即事以寓情 348
王国维〔近代〕 350
一切景语皆情语 350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 351
鲁迅 351
使读者从对话里推见出人物来 351
艺术技巧依赖作者人生观的深度和生活 352
经验的广度 352
茅盾 352
王汶石 355
怎样从生活中找出艺术表现的规律和方法 355
柳青 357
技巧主要从研究生活来的 357
赵树理 360
中国民间文艺传统的写法特点 360
外国名家的论述 364
雨果〔法国〕 364
诗人的两只观察和想象的眼睛是他的艺术 364
生命 364
想象将永远是艺术家的手段 367
冈察洛夫〔俄国〕 367
高尔基〔苏联〕 368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368
艺术家要善于从自己的主观印象中提炼出 370
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东西 370
真正的艺术拥有夸张的权利 371
绥拉菲摩维奇〔苏联〕 372
艺术细节 服从于作品的中心思想 372
八、艺术教育的规律 374
概述与比较 374
孔子 379
诗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 379
中国古代、近代名家的论述 379
曹丕〔魏〕 381
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381
刘勰〔梁〕 382
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382
吴沃尧〔清〕 384
借小说之趣味,为德育之一助 384
梁启超〔近代〕 386
小说四力用之子善,则可以福亿兆人 386
李大钊〔近代〕 392
新文艺为新文明之先声 392
文艺善于改变人们的精神 393
中国现代名家的论述 393
鲁迅 393
利用小说的力量改良社会 394
王朝闻 396
寓教于乐是艺术教育的规律 396
杨沫 402
通过艺术形象表明共产主义思想可以使人 402
变得崇高美好 402
罗荪 403
共产主义思想体现在独创的人物形象中 403
文艺能滋养心灵,使人变得高尚优美 407
柏拉图〔希腊〕 407
外国名家的论述 407
亚里士多德〔希腊〕 408
艺术的目的在于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 408
贺拉斯〔罗马〕 409
“寓教于乐”的作品才能留芳千古 409
莱辛〔德国〕 410
没有艺术教育意义的东西不配作为艺术 410
反映的对象 410
雪莱〔英国〕 411
诗人的职责是把栩栩如生的形象所含的 411
美德和情操传人读者心灵 411
艺术能够十分成功地在读者中间传播教育 414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 414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415
艺术的作用在于用形象互相传达感情 415
皮萨列夫〔俄国〕 417
用鲜明的图画向读者证明一个真理 417
日丹诺夫〔苏联〕 421
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必须和那以社会主义 421
精神教育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421
普列姆昌德〔印度〕 423
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精神的享受和力量 423
后记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