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电影理论转潮作为电影创作的总体指导 1
第一章:格里菲斯和经典好莱坞理论(20世纪10-50年代) 10
第一节 大卫·格里菲斯(1875~1948) 12
第二节 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和明星魅力 20
第三节 “梦幻工厂”类型化的制作模式 27
第四节 经典好莱坞的叙事系统 30
第二章 爱森斯坦和蒙太奇理论(20世纪20-30年代) 45
第一节 爱森斯坦:“从杂耍蒙太奇”到“理性蒙太奇” 51
第二节 苏俄蒙太奇:声画对位和机械造型观念 59
第三节 激情、概念和教化:《战舰波将金》和《意志的胜利》 68
第三章 实验(先锋)电影理论(20世纪20-70年代) 83
第一节 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电影美学 86
第二节 法国先锋派:《一条安达鲁狗》和《机械舞蹈》 93
第三节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104
第四节 维尔托夫的《带摄影机的人》及苏俄实验电影 110
第五节 美国实验电影:从玛雅·德伦到肯纳斯·安格尔 116
第四章 弗拉哈迪和纪实电影理论(20世纪20-70年代) 142
第一节 纪录电影的本性:物质世界的复原 145
第二节 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 149
第三节 格里尔逊和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156
第四节 法国纪录片传统和“真实电影”派 164
第五节 电视、“直接电影”和新纪录电影的理论与实践 174
第五章 巴赞和长镜头理论 192
第一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和理论 194
第二节 巴赞和《电影是什么》及其克拉考尔 202
第三节 “作者论”和法国新浪潮 214
第六章 欧洲艺术电影理论(20世纪50-80年代) 230
第一节 关注个性化、艺术感觉和哲学思考 238
第二节 塞纳河左岸的雷奈、罗伯-格里耶和杜拉斯 246
第三节 哲学的沉思: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赫尔佐格和塔尔科夫斯基 258
第四节 反叛的革命者:戈达尔、帕索里尼和大岛渚 283
第七章 美国“作者电影”理论与“新好莱坞” 297
第一节 美国“作者电影”理论 298
第二节 “新好莱坞”作者电影的兴起 305
第三节 弗朗西斯·科波拉:一个美国“电影作者”的画像 311
第四节 好莱坞的“电影新生代”:卢卡斯、斯科西斯和德·帕尔玛 317
第八章 电影结构主义和电影符号学(20世纪60-80年代) 330
第一节 让·米特里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 333
第二节 结构主义电影理论 339
第三节 麦茨与电影符号学 345
第九章 边缘电影理论(20世纪60-90年代) 357
第一节 心理:精神分析和后现代理论 358
第二节 性:“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和女性电影 370
第三节 种族:少数族裔和第三世界电影理论和创作 381
第四节 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批评和政治电影 392
第五节 影片、作者和观念:类型理论 398
第十章 “独立电影”理论与实践(20世纪90年代) 405
第一节 “独立电影”的历史观念 411
第二节 “独立电影”与好莱坞的聚散分合 415
第三节 “独立电影制作者”:卡萨维茨、林奇、塞勒斯 423
第四节 《性、谎言和录像带》(1989)、《庸俗小说》(1914)和《女巫布莱尔》(1999) 430
第五节 “日舞电影节”、“独立电影项目”和“独立精神奖” 437
第十一章 后电影时代:数字化多媒体新技术及其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 441
第一节 作为商品的奇观:特技效果种种 443
第二节 互动娱乐和实真经验 455
第三节 关于新技术的思考:时空多维交织和资源共享一体化的世界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