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稷下学宫与荀子的学术成就 1
一 稷下学宫概况 1
二 稷下学宫的特点 3
三 荀子的生活道路及其学术成就 5
第二章 荀子论儒学 17
一 荀子的尊孔与发展孔学 18
二 荀子对孔门诸子的评价 25
第三章 荀子的王、霸观 28
一 王道与霸道是儒家对治国经验的总结 28
二 “隆礼”、“重法”的王霸综合论 34
第四章 荀子的宇宙观 43
一 “天道”、“地道”与“人道” 43
二 “天有常道”与“制天命而用之” 48
三 “明于天人之分”的“知天”与“不求知天” 53
四 “天地之变”可怪而不可畏 55
第五章 荀子的性恶论 59
一 “性、伪分”的“善”、“恶”异质观 62
二 “性伪合而天下治”的人性改造论 66
第六章 荀子的社会观 72
一 “明分使群”的社会等级结构 72
二 “群居和一”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82
第七章 荀子“富国裕民”的经济思想 95
一 战国后期的经济概况 95
二 荀子的“富国裕民”之道 102
三 “富国裕民”的两项财经政策 105
第八章 荀子的军事思想 112
一 把兼并战争引向统一全国的正义战争 113
二 关于统一战争中的战略与战术 116
第九章 荀子“虚壹而静”的认识论 122
一 只有“解蔽”才能“宣而成” 122
二 “凡以知,人之性;可以知,物之理” 124
三 “天官意物”和“心有征知” 128
四 “道虽迩,不行不至” 135
第十章 荀子的名辩思想 140
一 “名”的含义以及“制名”的原则 141
二 对“三惑”的批判 151
三 对“名”、“辞”、“辨说”的论述 154
四 “辨说”的准则和态度 158
第十一章 荀子的音乐理论 161
一 “雅乐”写“郑卫之音”的变化 162
三 在争鸣中建立新的音乐理论体系 164
三 音乐的基本特征 167
四 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170
五 “乐”与“礼”的关系 171
第十二章 荀子的教育理论及教学原则 173
一 教育理论观点及其基本内容 173
二 教学原则 177
第十三章 荀子散文及辞、赋的文学成就 185
一 荀子的创作概况 185
二 “辩说”以“明道”是荀子文学观的核心 186
三 “博喻”以“明理”的多种表现方法 188
四 《成相》辞和《赋》篇的讽刺艺术 191
第十四章 荀子与韩非的思想分歧 197
一 关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 197
二 关于人性论的分歧 202
三 关于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争论 204
四 “先王”、“后王”,“圣人”、“新圣” 209
第十五章 荀子思想的历史影晌 213
附录 217
荀况生平事迹简表 217
主要参考书目 219
后记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