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奶牛的品种 1
第一节 世界著名的乳用及乳肉兼用牛品种 1
第二节 我国乳用及乳肉兼用牛品种 6
第二章 奶牛外貌鉴定 10
第一节 体质外貌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 10
第二节 乳牛外貌及其各部位特征 11
第三节 高产奶牛的外貌特征 13
第四节 奶牛外貌鉴定方法 16
第五节 奶牛的年龄鉴别 22
第六节 购买牛只 24
第三章 奶牛的繁殖技术 26
第一节 发情鉴定 26
第二节 人工授精 34
第三节 检胎 45
第四节 繁殖管理 46
第五节 胚胎移植 50
第四章 奶牛营养与饲料生产、加工及调制技术 65
第一节 奶牛营养基础知识 65
第二节 青绿多汁饲料生产技术 86
第三节 秸秆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93
第四节 青贮饲料的制作与利用技术 106
第五节 青干草的调制技术 109
第六节 精饲料加工技术 111
第七节 糟渣类的合理利用 124
第八节 饲料配方技术 128
第五章 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132
第一节 乳牛泌乳机理 132
第二节 影响奶牛生产能力的因素 136
第一节 犊牛的培育技术 144
第六章 奶牛的饲养管理 144
第二节 育成牛的培育技术 157
第三节 初孕牛的饲养管理 159
第四节 成乳牛的一般饲养管理技术 160
第五节 泌乳规律 164
第六节 泌乳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165
第七节 干乳期的饲养管理 168
第八节 围产期乳牛饲养管理 172
第九节 高温季节奶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175
第十节 挤奶技术 177
第七章 奶牛场的建设 183
第一节 场址的选择 183
第二节 牛场布局 184
第三节 奶牛舍建筑 186
第二节 奶牛保健内容 191
第八章 牛群保健概述 191
第一节 牛群保健目标 191
第三节 奶牛保健措施 194
第九章 繁殖障碍 198
第一节 由于遗传原因的繁殖障碍 198
第二节 由于环境原因的繁殖障碍 200
第十章 产科病与犊牛病的防治 210
第一节 流产 210
第二节 难产 215
第三节 胎衣不下 216
第四节 产后无乳 219
第五节 漏乳 219
第七节 子宫内膜炎 220
第六节 血乳 220
第八节 乳房炎 224
第九节 脐炎 233
第十节 便秘 234
第十一节 下痢 234
第十二节 犊牛腹泻的水-电解质疗法 236
第十三节 犊牛肠毒血症 237
第十一章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治 238
第一节 炭疽病 238
第二节 结核病 240
第三节 口蹄疫 244
第四节 牛流行热病 247
第五节 牛流行性感冒 248
第六节 放线菌病 250
第七节 狂犬病 251
第八节 伪狂犬病 253
第九节 钩端螺旋体病 254
第十节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256
第十一节 梨形虫病 259
第十二节 毛滴虫病 261
第十三节 锥虫病 262
第十四节 球虫病 264
第十五节 消化道线虫病 266
第十六节 网尾线虫病 269
第十七节 绦虫病 270
第十八节 片形吸虫病 274
第十九节 蜱 275
第二十节 螨 277
第二十一节 牛皮蝇 279
第十二章 内科病的防治 280
第一节 前胃弛缓 280
第二节 瘤胃积食 283
第三节 瘤胃臌气 284
第四节 创伤性网胃炎 287
第五节 胃肠炎 289
第六节 创伤性心包炎 292
第七节 感冒 294
第八节 生产瘫痪 295
第九节 奶牛酮病 299
第十节 维生素缺乏症 301
第十一节 流涎综合征 306
第一节 创伤 308
第十三章 外科病与中毒病的防治 308
第二节 脓肿 310
第三节 蹄病 311
第四节 脓毒性关节炎 322
第五节 风湿病 323
第六节 饲料中毒 326
第七节 农药中毒 338
第八节 矿物质中毒 341
第十四章 用药常识 346
第一节 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346
第二节 药物的选择与用药次数 347
第三节 溶液浓度稀释方法 349
附录一 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摘编) 352
附录二 牛乳与牛乳质量 368
附录三 牛奶记录体系(DHI)介绍及应用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