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师范生思想品德修养概述 1
第一节 师范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性质和任务 1
一 师范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性质 1
二 师范生思想品德修养的任务 2
第二节 师范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3
一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是师范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3
二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是做合格中师生的需要 4
三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是从事教师工作的需要 4
四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是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 5
第三节 师范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5
一 德智体全面发展规律 6
二 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想人格形成的规律 7
三 从爱国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规律 8
第四节 师范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和要求 9
一 师范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 9
二 师范生思想品德修养的要求 10
第五节 师范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1
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1
二 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 12
三 坚持向先进人物学习 13
四 坚持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14
第二章 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5
第一节 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15
一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5
二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8
三 必须把教育摆在四化建设的首要位置 20
第二节 发展师范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之一 22
一 发展师范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 22
二 发展师范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23
三 发展师范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4
第三节 师范生是四化建设的有为之才 26
一 四化建设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 26
二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育专门人才 28
三 师范生是四化建设的有为之才 30
第三章 专业爱好与社会选择 31
第一节 专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1
一 专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 31
二 旧式劳动分工是人的发展的异己力量 33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分工和人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 34
第二节 选择社会职业的基本原则 35
一 “双向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35
二 选择社会职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6
三 树立专业思想,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 41
第三节 热爱小学、幼儿园工作,立志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43
一 认识教师的作用,献身教育事业 43
二 立志成才,做新一代园丁 46
第四章 学习阶段的转变与适应 49
第一节 把握住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 50
一 什么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期 50
二 为何说中师阶段是教育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 51
三 如何把握住师范生成才的关键时期 54
第二节 认识中师学习生活的特点 57
一 中师学习的特点 57
二 中师生活的特点 59
第三节 适应中师学习生活,培养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60
一 适应中师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60
二 适应中师的生活,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62
第五章 个人与集体 65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 65
一 集体及特征 65
二 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 68
第二节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70
一 个人主义的实质及危害 70
二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72
第三节 努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72
一 把个人融于集体 72
二 珍视集体荣誉 73
三 为集体作贡献 75
第四节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和建设 75
一 班集体的形成 75
二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77
第六章 师范生的人际交往 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 81
一 什么是人际关系 81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82
第二节 师范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对象 84
一 师范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84
二 师范生人际交往的对象 85
第三节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7
一 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 87
二 掌握常见的交往礼仪 89
三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95
第七章 师范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99
第一节 业余文化生活的特征 99
一 内容的广泛性 99
二 形式的多样性 101
第二节 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 101
一 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101
二 丰富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与能力 102
三 调节生活,增进健康 103
第三节 业余文化生活的科学选择原则 103
一 思想性原则 103
二 针对性原则 105
三 多样性原则 105
第四节 在业余文化生活中培养健康的情趣 107
一 培养健康情趣的意义 107
二 在业余文化生活中培养健康的情趣 108
第八章 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112
第一节 师范生履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112
一 履行行为规范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112
二 履行行为规范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113
第二节 师范生履行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116
一 遵纪守法 116
二 服装整洁 117
三 举止端庄 119
四 语言文明 121
五 礼貌待人 121
第三节 师范生培养良好行为规范的方法途径 123
一 学理论明方向 123
二 行为实践 124
三 自我教育 125
第九章 热爱劳动与艰苦奋斗 128
第一节 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 128
一 劳动的重要性 128
二 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130
三 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 134
四 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念,提倡共产主义劳动精神 135
五 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136
第二节 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37
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优良传统 137
二 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139
三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发展农村、山区教育,改变家乡面貌 141
第十章 人生与爱情 143
第一节 爱情及其特征 143
一 爱情的含义 143
二 爱情的基本特征 144
三 爱情同友谊的联系和区别 147
第二节 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149
一 爱情与人生 149
二 爱情与事业 151
第三节 师范生应有的恋爱观 153
一 什么是恋爱观 153
二 师范生早恋情况的分析 154
第十一章 师范生的理想与追求 161
第一节 理想是引路的灯塔 161
一 什么是理想 161
二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64
第二节 师范生应有的理想与追求 167
一 师范生的社会理想和追求 167
二 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和追求 168
三 师范生的生活理想和追求 169
第三节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分析 171
一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171
二 师范生在理想与现实问题上的矛盾分析 172
第四节 解决理想与现实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176
一 坚定信念,正视现实 176
二 立足实践,务必求实 177
三 艰苦奋斗,勇于献身 179
第十二章 人生道路的选择与人生价值的思考 181
第一节 走正确的人生之路 181
一 人生之路的涵义 181
二 人生之路的特征 183
三 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185
第二节 师范生应有的人生价值观 187
一 人生价值观的含义 187
二 两种根本对立的人生价值观 188
三 人生价值的评价 190
四 人生价值的实现 192
第三节 人生历程中的机遇与竞争 196
一 人生历程中的机遇 196
二 人生历程中的竞争 198
第十三章 师范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修养 203
第一节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师范生成才的重要性 203
一 什么是个性心理 203
二 师范生成才需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04
第二节 师范生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障碍 205
一 师范生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 205
二 师范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209
第三节 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214
一 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的培养 214
二 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培养 218
第十四章 师范生的道德品质修养 222
第一节 道德与道德品质 222
一 道德的涵义及特征 222
二 道德品质的涵义及特征 225
第二节 师范生道德品质修养的主要内容 227
一 政治思想修养 227
二 道德意识修养 228
三 道德情感修养 229
四 道德意志修养 231
五 道德行为修养 233
第三节 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34
一 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34
二 参加社会实践,坚持知行统一 235
三 勇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237
第十五章 师范生与教师道德 240
第一节 师范生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意义 240
一 教师道德修养的涵义 240
二 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意义 241
第二节 教师道德修养的原则和规范 244
一 教师道德修养的原则 245
二 教师道德修养的规范 245
第三节 教师道德修养的主要范畴 251
一 什么是教师道德修养范畴 251
二 教师道德修养的主要范畴 252
第十六章 加强法纪修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258
第一节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纪律 258
一 纪律的意义 258
二 社会主义纪律的特征 260
三 正确理解自由和纪律的关系 262
第二节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法制 264
一 社会主义法制的意义 264
二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65
三 正确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266
第三节 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269
一 加强法纪观念修养 269
二 塑造遵纪守法的完美形象 271
三 敢于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274
四 以法律为武器,维护儿童合法权益 275
第十七章 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278
第一节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78
一 什么是爱国主义 278
二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81
第二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84
一 树立科学的爱国主义观 284
二 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288
第三节 走从爱国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成长道路 292
一 爱国主义者应当努力成为共产主义者 292
二 实现从爱国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294
第十八章 时代与使命 296
第一节 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296
一 认清时代的潮流 296
二 看清变革的世界 298
三 把握时代的要求 300
第二节 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301
一 以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为己任 301
二 以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光荣 302
第十九章 毕业前的思想准备 304
第一节 巩固专业思想,服从国家分配 304
一 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 304
二 端正就业思想,自觉服从国家分配 306
第二节 完善知识技能结构 309
一 正确估计知识技能与工作需要的差距 309
二 完善知识技能结构 310
第三节 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311
一 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311
二 努力缩短适应期 312
后记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