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
目 录 1
第一章培养能力 8
§1-1中学化学教学目的 8
§1-2化学教学里培养什么能力 9
§1-3培养能力的依据 10
§1-4培养能力的过程和方法 12
1.观察 13
§1-5具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13
2.实验 15
3.测定 15
4.数据的处理和解释 16
5.分类 17
6.科学抽象 19
7.模型 20
8.假说 21
§2-1化学基础知识的选择 25
第二章化学基础知识 25
§2-2化学基础知识的编排 29
§2-3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 30
〔1〕单元知识讲授计划示例(1) 33
单元知识讲授计划示例(2) 37
〔2〕1—2个课时的讲授计划示例(1) 39
1—2个课时的讲授计划示例(2) 40
第三章化学基本技能 43
§3-1化学计算技能 43
§3-2测定误差的处理技能 50
§3-3笔记技能 54
§3-4绘图技能 56
第四章化学教学实验 60
§4-1演示实验 60
§4-2学生实验 63
§4-3化学实验技能 65
§4-4实验的条件控制 67
§4-5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71
§4-6克服困难、因陋就简 72
第五章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75
§5-1为什么要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5
§5-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77
§5-3吸引和排斥 77
§5-4量变和质变 78
§5-5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80
第六章化学史教育 82
§6-1科学史教育的由来和现状 82
§6-2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84
§6-3化学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86
§6-4结语 88
第七章成绩考核 89
§7-1成绩考核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89
§7-2命题 90
§7-3成绩考核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91
§7-4成绩评定和评分标准 93
§7-5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95
§8-1化学课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98
第八章课堂教学 98
§8-2备课 99
§8-3辅导 101
§8-4课堂教学分析 102
第九章化学实验的安全教育 103
§9-1有危险性的化学实验 103
§9-2实验操作技术上的事故 104
§9-3实验室事故的急救和处理 105
§9-4安全教育提纲 107
§10-2化学药品的管理 109
第十章化学实验室的管理 109
§10-1教学仪器的管理 109
§10-3直观教具的保管 110
§10-4实验室的经常管理工作 111
第十一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15
§11-1红磷燃烧法 115
§11-2白磷缓慢氧化法 117
§11-3铁粉法 118
§11-4焦性没食子酸(连苯三酚)法 120
第十二章 氧气 123
§12-1氧气的制法 123
§12-2氧气的性质 129
第十三章氢气 135
§13-1氢气的制法 135
§13-2氢气的性质 140
第十四章水 150
§14-1 水的电解 150
§1 4-2纯水的制备 157
第十五章卤素 164
§15-1氯气的制法 164
§15-2氯气的性质 166
§15-3氯化氢 169
§15-4溴和碘 172
第十六章硫及其化合物 174
§16-1硫的性质 174
§16-2硫化氢 175
§16-3二氧化硫 178
§16-4硫酸 181
第十七章氨、硝酸、磷 185
§17-1氨的合成 185
§17-2硝酸的制取 188
§17-3硝酸的性质 191
§17-4磷 192
第十八章碳 194
§18-1碳 194
§18-2一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 195
§18-3水煤气的制取 196
第十九章金属 198
§19-1镁的性质 198
§19-2铝热反应 200
§19-3铁 202
§19-4复盐和络合物 204
第二十章有机化学实验 208
§20-1 甲烷的制法和性质 208
§20-2 乙稀的制法和性质 209
§20-3乙炔的制法和性质 210
§20-4苯跟溴的取代反应 211
§20-5乙醇结构式的测定 212
§20-6甲醛的制法和性质 213
§20-7乙酸乙酯的制法 213
§20-8淀粉的性质 214
§20-9蛋白质的性质 215
§20-10酚醛树脂的制法 216
第二十一章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218
§21-1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218
§21-2纸上层析法(纸色谱法) 220
§21-3胶体的制法和性质 225
§21-4溶解热和中和热 228
§21-5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 231
§21-6气体密度法测定分子量 234
§21-7化学反应速度 237
§21-8化学平衡 241
§22-1离子迁移 245
第二十二章 电解质溶液 245
§22-2原电池 247
§22-3 电解 253
§22-4无氰电镀 256
第二十三章加热仪器实验投影 260
§23-1加热仪器 260
§23-2幻灯机 263
§23-3实验投影 267
一、教育部颁发两个试行的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1981)的附表 272
附录 272
二、某些无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274
三、常用酸、碱溶液的百分浓度和密度对照表 275
四、水的饱和蒸气压 276
五、常用的pH指示剂 276
六、某些难溶物质的溶度积 277
七、标准电极电位(25℃,在酸性溶液中) 278
八、某些特殊试剂的配制 279
九、某些气体的性质 279
参考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