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研究方法总论与资料收集技术 3
第一章 社会研究的要素与过程 3
一 社会研究的要素 3
(一)社会研究的起点——研究问题 3
(二)理论 5
(三)研究假设 6
(四)测量与概念的操作化 9
二 社会研究的过程 12
(一)社会研究的五个步骤 12
(二)社会研究过程示例 12
第二章 社会研究的设计 15
一 研究类型的选择 15
二 研究方式的选择 16
三 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 18
(一)分析单位的类型 18
(二)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21
(三)研究内容的类型 23
四 研究方案的设计 23
(一)研究方案的内容 23
(二)研究方案示例 24
第三章 抽样方法 29
一 概率抽样 29
(一)简单随机抽样 29
(二)分层抽样 32
(三)等距抽样 34
(四)整群抽样 35
(五)多阶段抽样和PPS抽样 36
(六)户内抽样——Kish方法 39
二 非概率抽样 42
(一)偶遇抽样(方便抽样) 42
(二)主观抽样 42
(三)定额抽样(配额抽样) 42
(四)滚雪球抽样 43
(五)空间抽样 43
三 样本容量的确定 43
(一)样本容量 43
(二)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 44
第四章 社会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46
一 问卷法 46
(一)问卷的基本结构 46
(二)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 47
(三)问卷示例 48
二 访问法 56
(一)结构式访问以及无结构式访问的主要类型 56
(二)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57
(三)访问法示例 57
三 量表与社会计量法的设计 58
(一)量表 58
(二)社会计量法 63
四 观察法 65
(一)观察法的类型 65
(二)观察内容 65
(三)观察的时间、地点 65
(四)观察角色 65
(五)观察实施过程 66
五 实验法 68
(一)实验法的基本原理 68
(二)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 68
(三)实验法的条件 69
(四)选取受试者(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两组相同的对象) 69
(五)实验法分类 69
(六)实验的基本程序 69
(七)实验的三项基本工作内容 69
(八)实验设计 71
六 文献法 75
(一)文献及其类别 75
(二)文献研究及其类型 76
(三)文献法示例 76
下编 统计分析技术 81
第五章 单变量的简化与描述 81
一 基本技术 81
(一)定类层次单变量资料的简化 81
(二)定序层次单变量资料的简化 87
(三)定距层次单变量资料的简化 89
(四)分布图分析 96
二 集中趋势测量法 99
(一)定类变量:众值Mo(Mode) 99
(二)定序变量:中位值Md(Median) 100
(三)定距变量:均值Mean 102
(四)众值、中位值和均值的比较 103
三 离散趋势测量法 104
(一)定类变量:异众比率 104
(二)定序变量:四分互差Q(Interquartile Range) 105
(三)定距变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107
(四)方差(variance) 108
第六章 双变量的相关及其描述 109
一 统计相关的性质 109
(一)双变量的分布 109
(二)相关的基本概念 110
(三)双变量简化的统计技术:交互列表及其制作 110
(四)从具体案例看交互列表的功能 111
二 简化相关与消减误差 112
(一)消减误差比例的概念 112
(二)案例 112
三 两个定类变量的相关测量 113
(一)λ相关系数 113
(二)tau-y相关测量 114
四 定序变量与定序变量的等级相关 115
(一)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115
(二)Gamma等级相关 117
五 定距变量与定距变量的相关关系 119
(一)散布图 119
(二)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特点 120
(三)皮尔逊相关系数测度与计算 120
六 不同层次变量之间的相关测量 120
(一)定类变量与定距变量 120
(二)定类变量与定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121
(三)定序变量与定距变量 121
七 描述统计应用实例:甘肃积石山县民族村落整村推进项目实效评估 122
(一)研究背景 122
(二)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方法 131
(三)整村推进的实际效应 137
(四)问题与政策建议 147
第七章 基础概率 156
一 基础概率 156
(一)什么是随机现象 156
(二)概率的概念 156
(三)概率的计算 157
(四)概率的运算 159
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 163
(一)基本概念 163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64
(三)0—1分布 165
(四)均匀分布 165
(五)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165
三 二项分布 166
(一)贝努里试验与二项分布 166
(二)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167
四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67
(一)连续性随机变量的特点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167
(二)概率密度函数与概率 168
(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 168
(四)正态分布 169
第八章 参数估计 173
一 参数的点估计 173
(一)基本概念 173
(二)总体参数的估计公式 173
二 评价估计值的标准 174
(一)无偏性 174
(二)有效性 174
(三)一致性 175
三 区间估计 175
(一)关于置信区间的几点说明 175
(二)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175
第九章 假设检验 179
一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79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179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179
(三)假设检验的步骤 180
(四)假设检验规则与两类错误 180
二 单总体假设检验 180
(一)总体方差已知时的均值检验 181
(二)总体方差未知时的均值检验 183
(三)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 184
(四)总体方差的检验 185
三 双总体假设检验 186
(一)两个独立样本均值之差的z检验 186
(二)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t检验(σ12、σ22未知) 188
(三)配对样本假设检验 188
第十章 方差分析 191
一 基本概念 191
(一)什么是方差分析 191
(二)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191
二 单因素方差分析 193
(一)实际算法 193
(二)案例 195
三 双因素方差分析 195
(一)基本概念 195
(二)案例 196
第十一章 回归分析 198
一 基本概念 198
(一)什么是回归分析 198
(二)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 198
(三)回归模型的类型 199
二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99
(一)回归模型 199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00
(三)最小二乘法 200
(四)回归方程的检验 201
三 研究应用实例:兰州市流动人口的就业、收入与消费 202
(一)职业的归类与编码 203
(二)流动人口职业、年龄结构 204
(三)各职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 205
(四)流动前后的职业变迁 206
(五)寻职策略 207
(六)从事现职时间 209
(七)收入与消费 213
(八)流动人员的汇款 219
(九)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