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小老师曹景黄 1
二 高小老师夏育轩 4
三 初中时期的老师 7
四 北平大学附属高中 11
五 追求 17
六 开始学习用马克思主义 20
七 知识训练与人格铸造 23
八 赞百年北大 26
九 北大的“大” 29
一○ 松公府旧北大图书馆杂忆 31
一一 我的书斋 35
一二 中华民族的青年时代 38
一三 有关蔡元培校长几则轶事 42
一四 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 47
一五 继承古代 开创现代 56
一六 认识世界的方向道路 67
一七 中国文化改造了外来佛教 73
一八 学习科学,破除迷信,造就一代新人 80
一九 用历史说明宗教 84
二○ 建设社会的指南针 88
二一 科学不能偏枯 92
二二 哲学的重要性 95
二三 科学与民主没有过时 104
二四 先有人,后有神 109
二五 科学与神不并立 112
二六 人才涌现的条件 114
二七 个人成才离不开社会——答《光明日报》记者问 124
二八 关于中文古籍的保存保护 127
二九 拥有与利用 130
三○ 防患于未然 132
三一 认识论的起点 135
三二 谈谈文化建设与道德发展 136
三三 洛阳龙门石窟——中华文化的里程碑 141
三四 书法与物质条件 142
三五 以往古籍整理成绩很大 今后古籍整理困难不小 150
三六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54
三七 用历史说明宗教 158
三八 今天看孝道 169
三九 知人论世——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 172
四○ 我对《老子》认识的转变 176
四一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178
四二 韩愈的古文 180
四三 认识封建社会的农民 183
四四 佛教研究的方法和方向 188
四五 治史与忧国 190
四六 国内有法,国际无法 194
四七 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不可分 199
四八 封建社会的妇女 204
四九 二十世纪的文化国耻 207
五○ 璀璨中华文化之花的母树——《十三经》 212
五一 用历史说明迷信 215
五二 古籍流失的反思 218
五三 从兄弟民族宗教看古代中国文化 222
五四 史学家的品格 227
五五 要重视道经研究 231
五六 认识世界 认识中国 232
五七 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无” 235
五八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使命感 242
五九 社会科学没有“纯学术” 252
六○ 老学源流 258
六一 道教图册序 266
六二 维护科学的尊严 268
六三 比前一个一千年大不相同 285
六四 变废为宝 287
六五 维护人权 发展人权 290
六六 地区文化必须研究 293
六七 写作方法不是重要的 298
六八 蒋介石志大才疏 302
六九 小掌故 305
七○ 一代大师 因小见大 308
七一 新霸权主义 316
七二 恢复手脑并用的好传统 321
七三 系统介绍中国文化与世界游客 326
七四 中国的国教 328
七五 佛教信徒的中层群体 335
七六 辨公私关系 339
七七 楹联 342
七八 与女儿任远的几封信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