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框架:确定研读的思维框架 1
一、确定思维框架 2
二、含义式解读 4
三、以“意义”为例 5
第二章 背景:了解课标的研制背景 7
一、为什么要有课标 7
二、我们的质量 8
三、我们的方向 9
四、我们的步伐 10
五、核心关键词:思维 11
六、回顾历史 12
七、课标中的关键词 13
第三章 溯源:追溯概念的真理解 15
一、从根源上理清楚 15
二、什么是聪明 17
三、老二叔“拉呱” 18
四、从“西柏坡”进入“北京城” 20
五、经验的脾性 25
六、再说“基本” 27
七、有没有“数学”二字 28
八、重要性 30
九、无奈的结局 38
十、几颗生“板栗” 39
第四章 联系:勿忘对象间的相互联系 41
一、怎么才能“吃了”治饿 42
二、“学”与“教”的联系性 42
三、数学与学生 45
四、学生与学生 47
五、学生与教师 49
六、聚合共同体 50
第五章 流变:把握发展的变化历程 51
一、视界 51
二、心态 54
三、反对声 58
四、盘点 62
第六章 创新: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72
一、只有应用意识是不够的 73
二、一节 游戏课中的创造 75
三、独立学习与创造 81
四、孩子能否创造 83
五、创造的特征 89
第七章 守正:是“修缮”而非拆迁 91
一、为什么是“修缮” 91
二、方向 92
三、目标 94
四、理念 96
五、框架 96
第八章 增删:尝试增添新的关键词 99
一、为什么是10个 99
二、结构化 100
三、小孩子的结构化 101
四、结构化与教学 102
五、结构化与创造 104
第九章 再说结构化:结构化的过程解析 107
一、什么是结构化 108
二、离不开的结构化 112
三、行动1:区别 113
四、行动2:分类 117
五、行动3:排序 118
六、行动4:断句 124
七、行动5:关联 132
八、行动6:建模 138
第十章 感恩 150
一、最难把握是基本 150
二、感恩研制组 151
三、回到上个世纪末 152
四、修订始于何时 158
五、期待改革家 159
致谢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