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章 导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文献综述 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现状 5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儒学道德资源研究现状 13
三 研究内容、方法、难点和创新之处 17
(一)研究内容 17
(二)研究方法 18
(三)研究难点 18
(四)创新之处 19
第二章 对儒家道德概念、德目与意蕴的解读 20
一 道德与儒家道德概念界定 20
(一)道德的内蕴、起源与本质 20
(二)儒家道德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化 25
(三)儒家道德与儒家伦理的辨析 30
二 儒家道德的德目概念厘析 31
(一)“仁”的内涵 34
(二)“义”的内涵 37
(三)“礼”的内涵 40
(四)“智”的内涵 43
(五)“信”的内涵 44
三 儒家道德的和谐意蕴 46
(一)人的身与心的和谐 46
(二)人与人的和谐 48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 50
第三章 儒家道德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何以可能 51
一 儒家道德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51
(一)儒家道德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异性 51
(二)儒家道德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性 54
(三)儒家道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 56
二 儒家道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双重效应 59
(一)反思批判儒家道德的方法论原则 60
(二)儒家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面效应 61
(三)儒家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负面效应 64
三 儒家道德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性考量 66
(一)共同的价值取向:重视自我和他人 66
(二)相近的问题域和深层次结构 68
(三)接近的内在要求:批判和开放的品格 69
(四)儒家道德自身的特点和演化经验的总结 72
第四章 儒家道德与西方道德价值观之比较 74
一 儒家道德与西方道德价值观的背景比较 74
(一)地理环境 74
(二)经济土壤 76
(三)政治结构 77
二 儒家道德与西方道德主要德目的比较 78
(一)仁爱与博爱 78
(二)道义与功利 80
(三)整体与自我 82
(四)智与智慧 84
(五)诚信与契约 85
三 比较的启示 87
第五章 历史回眸:儒家道德在现代化应用中的范式转换 89
一 对库恩范式的阐释 89
(一)范式的复杂性 89
(二)范式本质、结构、特征和功能 91
(三)对库恩范式的评价 93
二 现代化与儒家道德近现代范式转换 95
(一)作为一种全球性运动的现代化 95
(二)现代化与儒家道德近现代转型 97
三 儒家道德在现代化演进中的范式转换 99
(一)“全面西化、否定儒家”的韦伯范式 99
(二)现代新儒家的儒化范式 101
(三)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化范式 104
第六章 儒家道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上) 107
一 主导原则: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107
(一)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 107
(二)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和道德实践 109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本质 111
二 人的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113
(一)人的现代性和传统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114
(二)人的变化性和稳定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116
(三)人的现实性和超越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118
三 儒家道德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个维度 119
(一)内容维度:内蕴诠释的常态化 119
(二)表达维度:话语转换的民族化 121
(三)接受维度:形式载体的系统化 123
(四)三个维度的内在统一 125
第七章 儒家道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下) 127
一 儒家道德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四个领域 127
(一)社会公德 127
(二)职业道德 128
(三)家庭美德 130
(四)个人品德 131
二 儒家道德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类人群 132
(一)政治精英 132
(二)知识精英 133
(三)企业精英 134
三 学校:儒家道德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 135
(一)理念 135
(二)内容体系 136
(三)方法途径 136
参考文献 138
后记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