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 1
1.2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 1
1.3 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2
1.4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参考格式 3
1.5 实验室规则 8
1.6 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意外事故的处理 9
1.7 实验室“三废”物质的处理 11
第2章 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16
2.1 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6
2.2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6
2.3 灯的使用与常见的加热方法 28
2.4 玻璃管的加工与塞子的钻孔 32
2.5 试剂的取用和试管操作 37
2.6 基本度量仪器的使用 39
2.7 溶解、蒸发和结晶 46
2.8 固液分离和沉淀的洗涤 47
2.9 试纸的使用 52
2.10 干燥剂及干燥器的使用 53
2.11 气体的制备、收集、净化及气体钢瓶的使用 55
第3章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63
3.1 称量仪器 63
3.2 酸度计 71
3.3 电导率仪 74
3.4 分光光度计 78
3.5 其他测量仪器 80
第4章 实验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83
4.1 测定中的误差 83
4.2 有效数字简介 85
4.3 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88
第5章 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实验 90
实验1 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 90
实验2 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93
实验3 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95
实验4 溶液的配制 98
实验5 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灼烧恒重 103
实验6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05
实验7 氢气的制备和铜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108
实验8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111
实验9 水的净化 115
实验10 过氧化氢分解热的测定——温度计与秒表的使用 121
实验11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126
实验12 I- 3?I-+I2平衡常数的测定 131
实验13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pH计的使用 134
实验14 碘化铅溶度积的测定(微型实验) 137
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平衡(微型实验) 140
实验16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143
实验17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146
第6章 元素性质实验 151
第一部分 p区非金属元素 151
实验18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154
实验19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158
实验20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162
第二部分 主族金属和ds区金属 168
实验21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 170
实验22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173
实验23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177
第三部分 第一过渡系元素 183
实验2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铬、锰) 186
实验25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铁、钴、镍) 189
实验26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二) 192
第7章 制备与综合性实验 195
实验27 由海盐制备试剂级氯化钠 195
实验28 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199
实验29 重铬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202
实验30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204
实验31 四氧化三铅组成的测定 207
实验32 离子配合物的离子交换分离及[CrCl2(H2O)4]+、[CrCl(H2O)5]2+、[Cr(H2O)6]3+的可见光谱 209
实验33 铬(Ⅲ)配合物的合成和分裂能的测定 213
实验34 从含银废液中回收金属银 215
实验35 热致变色材料的合成 217
第8章 研究与设计性实验 219
实验3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219
实验37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221
实验38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 223
实验39 从废铜液中回收硫酸铜 225
实验40 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 226
实验41 植物体中某些元素的分离与鉴定 230
附录 232
附录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32
附录2 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 234
附录3 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离子强度近于零的稀溶液) 235
附录4 常用酸碱指示剂 237
附录5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1~298K) 238
附录6 常见金属离子沉淀时的pH 239
附录7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240
附录8 标准电极电势 241
附录9 某些特殊试剂的配制 248
附录10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250
附录11 常见阳离子鉴定方法 255
附录12 常见阴离子鉴定方法 261
附录13 危险药品的分类、性质和管理 264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