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一 宏观的历史的研究 3
二 断代的研究 6
三 微观的专题研究 9
四 民族地域研究 12
五 古今借鉴的研究 13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方法 14
一 法律学的研究视角 14
二 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15
第四节 本书结构和主要内容 16
一 本书结构 16
二 创新之处 16
第五节 选题意义 17
一 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17
二 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18
第一章 隋唐的律、令、格、式与佛教管理 19
第一节 唐律中和佛教有关的法条辑录 20
一 直接规范僧尼道士的法律条文 21
二 唐律中间接和佛教相关的法律条文 29
第二节 唐令对佛教的规定 31
一 官品令 32
二 职员令 33
三 祠令 35
四 田令 35
五 狱官令 37
六 仪制令 38
七 衣服令 39
八 假宁令 40
九 杂令 41
第三节 唐式对佛教的规定 42
小结 49
一 僧尼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在正律中出现始于隋代 49
二 完整的唐律法条的辑录为研究唐代僧道法提供的信息 51
第二章《道僧格》考证 53
第一节《道僧格》溯源 55
一 日本《僧尼令》与唐代《道僧格》的关系 55
二《道僧格》与《祠部格》的关系 58
三《道僧格》与《僧格》《道格》 60
第二节《道僧格》的形成 63
一 两汉初传时期戒律传译的滞后和僧团规制的杂乱 63
二 魏晋时期的僧团高度自治和僧制、戒律的二元并行 64
三 南北朝时期“俗施僧制”和内律僧制“不许俗看” 66
四 隋开皇十五年的《众经法式》与南北朝僧制的区别 69
五唐《道僧格》的制定以及“权依俗法”“宜依条制”的过渡 70
第三节《众经法式》考证 71
一“式”的历史渊源 72
二“法式”“众经”“有司” 72
三《众经法式》的性质 73
四《道僧格》与《众经法式》的联系 74
第三章《道僧格》复原 77
第一节 复原的依据 77
一 日本《养老令·僧尼令》条文及其注书《令集解》 77
二 戒律、僧制及唐代律、令、式中的相关条文 78
三 前人的复原成果 78
第二节 复原条文 79
第三节 郑显文复原的《道僧格》新条文辨析 110
一“禁毁谤条” 110
二“和合婚姻条” 112
三“度人条” 113
第四节《道僧格》未复原条文可能涉及的内容 115
一 关于“还俗”的刑罚执行 115
二 关于僧道的丧葬 116
三 关于僧道免囚禁、刑讯的规定 117
四 关于外籍僧人管理 118
五 关于僧尼违反杀人以外杀戒的处罚 119
第四章《道僧格》内容剖析 120
第一节《道僧格》的内容和法源 121
一《道僧格》的内容 121
二《道僧格》的法源 124
三《道僧格》复原条文列表 135
第二节《道僧格》的法律原则 139
一 皇权高于教权 140
二 等级特权制度 141
三 封建宗法原则 144
四 严惩左道厌蛊原则 145
第三节《道僧格》的特点 148
一 诸法合体,以政统教 148
二 僧道地位平等,维护宗教和谐 149
三 逐渐适用于其他宗教 150
四 理想法典之色彩 154
第五章 隋唐佛教与法律的关系 157
第一节 佛教对隋唐立法的影响 158
一 帝王奉佛影响立法思想 158
二 佛教戒律向法律形态转化 163
三 佛教习俗被设定为刑罚特例 166
四 佛教用语入律 171
第二节 佛教对唐代司法的影响 172
一 寺院对审判权的分割 172
二 对行刑制度的影响 174
三 御史台精舍和唐代监狱制度 180
第三节 隋唐法律对佛教的影响 184
一 僧尼社会身份之法律定位 185
二 僧团社会身份之法律定位 186
三 寺院社会身份之法律定位 190
第四节“刑事从严、民事从俗”等观点辨析 191
一“对司法影响大,对立法影响小”辨析 192
二“刑事从严、民事从俗”辨析 193
结论 206
第一节 古代宗教法的发展与封建法制的发展同步 207
一 中国封建法制发展的早期 207
二 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演变期 208
三 中国封建法制的成熟鼎盛期 209
四 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后期 210
第二节 隋唐时期僧尼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在正律中的定位 210
一僧尼的社会地位高于普通民众,享有一定的法律特权 211
二 僧尼作为法律主体,其法律义务是严守佛教戒律 211
三 僧团在法律上被比附为世俗家族,以适应唐律的亲等制度 212
四 寺院成员的尊卑等级被强化,以适应唐律同罪异罚的等级制度 212
第三节 隋唐时期出现专门适用于僧尼的宗教法 213
一《众经法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宗教法典 213
二 贞观十年颁布的《道僧格》是约束佛道二教的唐代宗教法 214
三《道僧格》复原研究和内容剖析 214
第四节 佛教和隋唐时期法律制度间的相互影响 215
一 佛教对隋唐时期法律的影响与渗透 215
二 隋唐法律对佛教发展的影响 216
第五节 本课题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地方 217
一 唐前期《道僧格》和中后期《道僧格》的演变 217
二 独立于国家立法之外的习惯法、民间法对僧尼的定位与规约 218
三 少数民族地区的僧道法和唐中央政府僧道法的联系和区别 218
四 宋元明清诸朝代僧尼法律地位的变化与历史原因 219
五 唐之后各朝代的宗教法和《道僧格》的联系与区别 219
参考文献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