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知视角下的反映论 1
第一节 灵魂反映论 3
一 灵魂反映认识论的萌芽 3
二 原子反映论 6
三 印蜡反映认识论 8
第二节 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 9
一 机械反映论 9
二 反映认知的机制 12
三 符号及其反映性质 14
四 认知的计算性及其反映特点 17
五 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特点 20
六 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局限性 22
第三节 马克思的反映论的历史及逻辑 23
一 马克思反映论中的“批判”范畴 24
二 “劳动”范畴在马克思反映论中的作用 27
三 “实践”是反映论的最基本范畴 32
四 列宁对马克思反映思想的发展 37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39
一 反映的实践性 40
二 反映的文化历史性 42
三 辩证的反映观 44
四 反映的工具性 47
五 文化历史心理学派的反映思想 4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认知科学:挑战VS机遇 52
第一节 认知主义 52
一 认知主义的产生 54
二 表征及其涵义 58
三 计算及其过程 60
第二节 第二代认知科学 62
第三节 认知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 67
一 思维对象与思维的关系 68
二 马克思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本体论矛盾 69
三 马克思主义与认知主义的认识论矛盾 7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认知科学的互惠 75
一 涉身认知可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75
二 认知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开拓新阵地 77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的发展 80
一 文化历史学派在苏联的发展 81
二 人学学派:列宁格勒心理学派及其思想 83
三 定势学派:格鲁吉亚心理学派及其思想 84
四 鲁宾斯坦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观 85
第三章 认知科学的炼金术 89
第一节 认知主义的哲学困境 89
一 功能主义的整体性与内省性问题 90
二 可感受性与因果角色的鸿沟 92
三 功能主义的遗漏 94
第二节 形式化系统蕴含的谬误假设 96
一 生物学假设的谬误 97
二 心理学假设的错误 98
三 认识论假设的错误 101
四 本体论假设的错误 105
第三节 形式化认知系统的斑瑕 110
一 形式系统与哥德尔定理 110
二 图灵机与勒文海姆—斯科伦(Lowenheim-Skolem)定理 113
三 符号不是认知系统的物理本性 116
四 认知形式与认知内容的分裂 118
第四章 心智及认知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12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心智哲学思想 124
一 劳动实践是塑造心智的根本力量 126
二 心智的规律性 128
三 心智的历史性 131
第二节 列宁的心智认知思想 132
一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32
二 感觉的唯心主义及二元论的批判 134
第三节 生理心理的可塑性 138
一 马列生理心理的哲学思想 138
二 反射是心理的生理条件 140
第四节 反映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43
一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革命 143
二 反射论与反映论的融合 147
第五节 心智认知的实践性与辩证关系 152
一 心智认知是动态的活动过程 154
二 实践塑造高级心理机能 156
三 心理机能及其辩证关系 160
第六节 儿童心智认知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162
一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 163
二 实践真理观与最近发展区理论 166
三 心智可塑的过程 170
第五章 实践身体及其可塑性 173
第一节 实践认知观的历史渊源 174
一 古代实践观念 174
二 近代实践认知的观念 178
三 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认知观 180
第二节 身体—主体的实践性 182
一 无主体性的身体 182
二 身体一主体的自在与自为的辩证关系 183
三 身体图式的实践性 186
第三节 实践身体观 191
一 实践身体的文化历史性 191
二 实践身体图式的对象性 195
第四节 实践身体主体性及图式的历史与逻辑 203
一 肉体身体、现象身体与实践身体 204
二 从肉体身体到实践身体 206
三 身体主体的实践性 211
四 身体主体的实践性的神经依据 216
第五节 认知神经及其图式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220
一 从巴甫洛夫反射论到赫布神经学习理论 221
二 经验对大脑结构与功能塑造的机制 223
三 经验与观念产生的神经机制 225
四 赫布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发展 227
第六章 实践世界及其可塑性 231
第一节 身体空间的实践性与可塑性 231
一 倒视实验与空间体验 231
二 无主体空间 232
三 现象身体的空间 234
四 身体空间的实践性 236
五 空间意义根源于实践 240
第二节 认知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图式 243
一 实践世界的图式 243
二 实践世界与认知 248
第三节 实践世界图式的科学范例:丰富环境 253
一 环境与神经可塑性的关系 254
二 科学环境模型 255
三 科学环境与大脑及神经的塑造 259
四 社会环境与大脑·心智的可塑性 263
第四节 社会环境的图式 267
一 实践环境的结构和动力 267
二 丰富环境与贫瘠环境的辩证性 272
三 实践环境的可塑性与阶梯性 274
第七章 实践身体的认知图式 287
第一节 现象学视域中的身体认知 288
一 现象身体认知图式的不同进路 289
二 认知系统中的符号·身体·环境的作用 293
第二节 身体认知图式及其反思 296
一 行为主义身体认知图式 296
二 现象身体的认知图式 298
三 前苏联心理学认知图式 301
四 从马克思主义反思身体认知图式 302
第三节 实践身体的认知图式的神经考究 306
一 视觉的本能与技能 307
二 镜像神经元的特点 308
三 动作的反映与理解 310
四 身体的反映性质 313
第四节 身体的意识图式 317
一 意识的涉身性 317
二 意识产生的社会机制 323
第五节 知觉实践性与可塑性 327
一 从马克思主义反思知觉 328
二 实践与知觉可塑性 331
三 知觉的文化历史性 339
第六节 实践身体与表征 341
一 身体与表征 341
二 实践与身体表征能力 346
第七节 实践身体的认知功能 351
一 身体现象性与身体实践性 351
二 实践身体与信息加工 355
三 实践性与身体功能分化 358
结语 实践唯物主义认知观简略构架 360
一 实践唯物主义与认知 361
二 身心及其关系根源于实践活动 363
三 心智及其认知的文化历史性和辩证性 365
四 身体的实践性及身体认知可塑性 367
参考文献 373
致谢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