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老成都旧皇城·街头走一走 3
李劼人:成都旧皇城并非古城 3
戴文鼎:旧皇城成了菜园子 5
李劼人:武侯祠 6
张恨水:武侯祠夺了昭烈庙 8
戴文鼎:道教宫观青羊宫 8
张恨水:安乐宫 10
吴绍伯:少城三百年 10
李定一:少城人家,高门槛难跨 12
潘前春:成都街道概览 13
张邦炜:街名,透着历史和文化 16
戴文鼎:有官气的督院街 17
胡元树:赤里街——成都史上第一街 19
魏道尊:热闹繁华春熙路 20
姜梦弼:春熙路上 22
刘国源:成都第一座公园——少城公园 24
邓永安:高升桥,南大门外第一桥 26
何长发:染房街,只见象棋和麻将 27
赵添成:椒子街与世界最早的纸币——成都交子 28
刘钟灵:少城新面貌,东方“小巴黎” 30
魏道尊:银行一条街——北新街 31
魏道尊:东大街夜市 32
冯直等:搬不空的嘉定,塞不满的成都 33
李定一、曾志成:扯谎坝 35
第二辑 食在锦官城·独一无二的川味 39
王大煜:川菜,独一无二的风格 39
王大煜:川味正宗,还得是成都 40
孙蜀江:金玉轩的“朱醪糟”,味美价廉 42
孙蜀江:味之腴的东坡肘子 43
孙恭:珍珠元子,明天请早 45
李劼人:黄豆变出的美味 46
优素夫、达鹏贵:成都锅魁 49
潘前春:夫妻肺片,烩片而非肺片 50
萧慕良:万福桥边,尝一口陈麻婆豆腐 51
李维祯:蓉城餐馆之最——颐之时 52
周少稷、白景纯: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 53
刘耀种:少城公园里的小吃 56
刘耀种:温抄手与矮子斋 57
刘耀种:钟水饺与江楼发糕 57
熊志敏:担担面,连吃五碗不觉饱 58
熊志敏:五香卤肥肠、冒结,吃个热气腾腾 59
熊志敏:奶汤肠肠粉,其实没有奶 60
戴文鼎:带江草堂与邹鲢鱼 61
曾志成、熊志敏:痣胡子龙眼包子 62
第三辑 听书看戏·从前的生活很慢很慢 67
纪旬:“小北平”的生活,便宜又舒适 67
唐剑青、蒋维明:川戏班的“七行半人” 68
廖友陶:康子林的川戏绝技 70
李思桢:竹琴圣手贾瞎子 72
张达夫:高把戏的魔术,搞笑又奇妙 74
李子聪:扬琴书场遍成都 75
詹仲翔:少城公园,喝茶、锻炼、看电影 77
周芷颖:戏剧新发展,从时装戏到文明戏 81
思品端:扯谎坝上看杂耍 82
思品端:卖打药遇到练家子 84
思品端:扯谎坝上娱乐多 84
唐剑青、蒋维明:打游台 85
唐剑青、蒋维明:盗冠袍的绝招 86
王正国、谢远椿:曾炳昆口技表演 88
万淑贞:摩登剧社男女大合演 90
万淑贞:《峨眉山下》,四川首部本土电影 91
丁晨滨:九眼桥下龙舟会 92
第四辑 无茶不成都·忙里偷闲喝碗茶 97
王大煜:川茶小史 97
陈茂昭:茶馆遍成都 98
张恨水:成都的茶馆 99
陈茂昭:茶馆,不仅仅是喝茶 100
陈茂昭:喝茶,井水不犯河水 103
谭明礼、朱之彦:老成都的戏(茶)园 105
陈茂昭:喝茶说话的讲究 107
陈茂昭:喝书茶,价钱高 109
白景纯:别具一格的“新世界茶厅” 110
杨忠义、孙恭:布局与招牌,匠心独运的成都茶馆 111
王世安:教师不来枕流,学生不去鹤鸣 112
杨忠义、孙恭:好水才能泡好茶 114
杨忠义、孙恭:喝早茶 115
唐思敏:悦来茶馆,戏与茶的相遇 116
熊志敏:喝茶真功夫 117
沈风志:忙里偷闲,吃碗茶去 118
熊志敏:喝茶听书,听琴听唱 120
沈风志:乡镇茶馆,作用不小 121
第五辑 文教在西南·弦诵不辍 125
李定一:祠堂街上书店多 125
夏详烈:华西协和大学,传教士建立的大学 126
黄里洲: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生 128
米庆云:国立成都大学与张澜校长 129
苏友农:张表方主持成都大学 132
王光媛:共渡难关,众校云集华西坝 133
梅贻宝:师道犹存,燕京大学在成都 135
戴文鼎:卖了皇城建商场 136
罗元晖、曾佩琼:任鸿隽建设川大 137
陈光复、张明:川大新校舍 139
朱自清:川大的夜校 140
周军平:叶伯和与成都西洋乐教育 141
崔谷:卖旧书大有可为 142
潘清雍、安德才:进步书店与进步书刊 144
孙少荆:煊赫一时的报界 145
苟仕常:华西坝上的学生运动 146
任顺枢:金顶千人大会餐 148
肖鼎英:交际舞还是不要跳了 149
任顺枢:愚人节的玩笑 149
龚敬威:轰动蓉城的救亡漫画展 151
姜蕴刚:抚琴台原来是王建墓 153
第六辑 做买卖·熙熙攘攘生意人 159
熊志敏:车码头与黄包车 159
崔显昌:开家素面馆,堂倌得机灵 160
孙蜀江:梓潼桥有个“张鸭子” 162
陈治儒:烫发技术好,业务就好 163
曾广才:东城区的集贸市场 164
张恨水:内秀川西人,精美手工艺 165
文琢之:消灭中医之风 167
杨世俊:民族瑰宝、绣里乾坤——蜀绣 168
万树成:纸烟宣传战 170
林贵阳:新式冷饮,需要慢慢接受 171
姜梦弼:成都也有个同仁堂 172
叶若虚、姜梦弼:渴龙奔江丹,有奇效不外传 173
马晓姗:马裕隆百货店 174
张恨水:夜市一瞥 176
周廷富:泰三堂兴衰 176
廖上柯:开旅馆,得有点势力 179
郑伯英:诗婢家装裱店 180
李纯煜等:胡开文笔墨庄 182
陈祖湘、姜梦弼:劝业场里的新气象 182
第七辑 人与事·锦官城忆往 189
王大煜:讲义气的袍哥 189
王大煜:袍哥排行,没有四七 190
雷铁崖:滑头成都佬 191
王大煜:嗨袍哥的手续 192
王大煜:女袍哥 194
樵绍馨:周孝怀与成都建设 195
张达夫:保路运动一瞥 196
李定一:大汉四川军政府 198
潘前春:青羊宫花会 200
戴文鼎:青羊宫里的传说 201
吴绍伯:少城里的旗人破落户 202
廖季威、白景纯:成都的烟馆 203
钟启明:烟毒胜于虎毒,虎大王也受不了烟瘾 204
曾遂元:清不完的垃圾 204
彭元植:金章擂台赛 206
刘骞:赖大炮的精确打击 207
邓穆卿:五老七贤,遇上杨森也难办 208
刘中柱:杨森停“五老七贤”薪俸 209
蓝云翚:熊克武与荣乐园 210
刘中柱:刘师亮讽骂杨森得津贴 212
刘中柱:猫猫巷改名将军巷 212
吴晋航等:防区制,各有各的地盘 213
范裕臻:体育场成了“扯谎坝” 214
刘中柱:杨森的打狗运动 215
崔显昌:破产大少爷——“曾烂龙”与“喂不饱” 215
周之德:刘湘的“神仙军师”刘从云 217
陈光藻:1932年成都巷战 218
李劼人:根绝巷战的办法——铲除煤山 219
马晓东:武林宗师马镇江 221
潘孝文:高级住宅,不得滋扰! 222
李定一、曾志成:铲煤山卖城砖 223
夏详烈:古老的鸡公车 224
冯水木:绝世“琴侣” 225
胡大可:首只出国大熊猫 225
邓汉祥:大川饭店事件 229
李永翘:张善子画笔写忠愤 230
张心智:张大千与青城山 232
邓穆卿:齐白石成都之行 233
杨政和:四川童子军 236
赵之楚:壮士出川,再见再见! 237
吴嘉陵:轰炸成都 238
熊志敏:跑警报 240
陈孔昭、吴绍伯:冯玉祥与献金运动 241
梁玉文:胡宗南炮轰武侯祠 242
周少稷:末任市长与成都解放 243
第八辑 新旧之间·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 249
陈雁翚:成渝路话旧 249
李劼人:房子只设计二十年 250
郑万禄:卖彩票 251
王大炜:邮局并不是卖油的 252
舒融笙:启明电灯公司 254
李劼人:成都夜生活,只到八点半 255
孙丹木:南虹游泳池 257
熊志敏:大光明电影院 258
熊倬云:警察的枪,从无到有 260
庞孝益、戴文鼎:警察的灰色收入 260
刘中柱:“济川轮”的府河之行 262
郑祖驹:老成都掀起了网球热 264
汪一立:智育电影院 266
吴剑洲:落后的成都交通 267
夏详烈:坐公共汽车“不吉利” 268
潘前春:满城腔与儿化音 270
潘前春:成都方言里的新词儿 271
第九辑 蓉城印象·带不走的成都 275
张恨水:成都之北平味是“貌似”而微 275
薛绍铭:成都的印象 275
老舍:可爱的成都 278
徵言:成都仿佛是北京 281
老舍:在成都 283
宋之的:战时成都 284
周上明:老成都的栅子 284
朱自清:诗意成都 285
牧人:念成都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