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 1
第一节 价值观的相关解读 2
一 价值 2
二 价值观 6
三 核心价值观与非核心价值观 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制度诉求 11
一 “社会主义”词源辨析 11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自觉 14
三 社会主义制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制度基础 17
第三节 价值观的意义 20
一 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人的价值追求 20
二 群体的价值共识与集体行动的基础 2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具有的本质特征 25
一 人民性 25
二 科学性 28
三 民族性 30
四 开放性 32
第二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35
一 意识形态的本质 36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与发展 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43
一 马克思主义处于指导地位 43
二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5
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47
四 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理论保障 49
五 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54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54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动力 56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所规定的 58
第三章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与近代价值观的启蒙与转型 60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60
一 儒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61
二 儒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63
第二节 近代价值观的启蒙与转型 75
一 主体意识的萌动与个性解放思潮的勃兴 75
二 对平等与自由的追求 81
三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86
四 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转变 90
五 从专制主义到民主主义的深刻转变 93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面临的困境 9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对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95
一 国家生存的主题:革命与战争的价值观 96
二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个人牺牲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100
三 对财富的认识:轻物质重精神的价值取向 102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核心价值观的嬗变 104
一 对价值观的认知:务实的价值观 104
二 价值观形成的环境:开放的价值观 107
三 价值观取向的转型 109
四 价值观结构的变迁:从一元到多样 110
第三节 建构核心价值观面临的现实困境 112
一 道德的失落与价值观判断的模糊 112
二 公德意识的缺失与价值判断的混乱 115
三 多样性价值观并存与价值共识的缺失 118
四 主流价值观的缺失 121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25
第一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 126
一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 127
二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131
第二节 富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 135
一 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36
二 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40
三 要求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141
第三节 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价值 144
一 民主是人类普遍追求的政治价值 144
二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47
三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49
第四节 文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154
一 文明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154
二 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59
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62
第五节 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 163
一 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人与人的和谐 166
二 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 171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现实途径 175
第一节 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转变:多样并存与一元主导 175
一 以宽容的心态正视价值观多样并存的事实 175
二 寻求共识 180
三 处理多样性价值选择与主导性价值认同的关系 182
第二节 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实践途径 184
一 发达的市场经济奠定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经济基础 184
二 社会公正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现实基础 187
三 公民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必要条件 1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建构 193
一 文化的发展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显性要素 193
二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创新 195
三 对西方文明的借鉴与批判 196
四 赋予文化产品以丰富的价值观内涵 196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引领 197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98
二 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形成价值共识 199
三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201
第五节 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宣传方式的改进 202
一 借鉴大众文化的价值观宣传形式 202
二 淡化显性的意识形态的宣传,采取隐性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 203
三 宣传的话语主体向知识精英转换 204
参考文献 206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