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凤阳著;张世超修订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101128741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3

绪论 3

第一章 汉字学和汉字改革 3

第一节 汉字学 3

第二节 汉字研究小史 5

第三节 汉字研究与汉字的改进和改革 11

第二章 文字和文字的发生 19

第一节 对几种文字定义的检讨 19

第二节 文字是什么 23

第三节 文字的起源 41

第四节 文字产生的历史历程 48

第三章 汉字和汉字的起源 68

第一节 关于汉字来源的种种说法 69

第二节 汉族周围民族的岩画与图画文字 76

第三节 汉字源于古图画文字的推测 87

第四章 汉字的历史面目 95

第一节 殷商以前的文字 97

第二节 殷商、西周文字 99

第三节 春秋、战国文字 110

第四节 秦系文字 125

第五节 两汉文字 135

第六节 魏晋以来的文字 143

第七节 汉字字形演进举例 156

字体论 175

第五章 汉字字体的演进 175

第一节 什么是字体 175

第二节 标准体与应用体 178

第三节 字体的更替 185

第四节 字体的分类与名称 192

第六章 线条与笔画 209

第一节 从线条到笔画 209

第二节 笔画——线条的改造 218

第三节 楷书的笔画 226

第四节 字的笔画数问题 232

第五节 笔顺与现行笔顺规则 243

体系论 257

第七章 文字体系 257

第一节 文字体系及其构成 257

第二节 体系与文字的质变 260

第三节 文字体系划分的标志 262

第四节 文字体系的演进 264

第八章 汉字体系 271

第一节 汉字的体系变革与汉字的发展阶段 271

第二节 汉字体系的分类 272

第三节 关于汉字体系分类的检讨 275

第四节 汉字体系的命名 284

第九章 图画提示文字 286

第一节 关于汉字源头的论争 286

第二节 对排斥图画文字的根据的检讨 290

第三节 关于使汉字与记号联姻的检讨 294

第四节 图画提示文字的记录原则 300

第五节 图画文字的表达方法 306

第六节 图画文字的排列次序 312

第七节 图画文字的类型 313

第八节 由提示语言向记录语言的过渡 315

第九节 由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历程 325

第十章 象形表意文字 327

第一节 象形文字的诞生 327

第二节 象形文字的基本特征 328

第三节 象形文字产生的时代 330

第四节 象形文字产生的意义 333

第十一章 象形表意文字的写词法与造字法 334

第一节 “六书”介绍 335

第二节 “六书”检讨 339

第三节 形象写词的造字法 351

第四节 形象写词法与词的语法分类、词义分类 374

第五节 形象造字法的阶段论是错误的 379

第十二章 象声写词法 386

第一节 假借的发生 386

第二节 假借——象形文字的产婆 392

第三节 通假——象声写词法扩大的里程碑 398

第四节 联绵词的音节化 404

第五节 关于“假借”的检讨 410

第六节 不能将文字假借与表音文字混同 412

第十三章 形声写词法 419

第一节 表达律与区别律 419

第二节 形声字——求区别的产物 421

第三节 形声化是单音节词占优势的词根孤立语的共同趋势 428

第四节 形声字的发展 432

第五节 形声字的分类 434

第六节 声符——形声字的主体 438

第七节 形符——词义的范畴符号 442

第八节 形声字是汉字演进中的又一里程碑 448

第九节 象形文字阶段写词法的相互补足与相互替代(一) 451

第十节 象形文字阶段写词法的相互补足与相互替代(二) 457

下册 465

第十四章 从象形表意文字向记号表意文字的转化 465

第一节 记号化 465

第二节 象形字与词义的脱离和字的记号化 466

第三节 象形字的表音化与字的记号化 469

第四节 形声字的发生与字的记号化 470

第五节 字形自身的演进与字的记号化 472

第六节 使字形与词义脱节的诸因素的连锁反应 473

第七节 象形文字记号化的社会原因 476

第八节 文字的记号化与定形化 477

第九节 记号表意文字的成熟 479

第十五章 记号表意文字 483

第一节 记号表意文字——脱胎于象形文字的新文字体系 483

第二节 “文”与“字”——文字的二分化及文字观念的变化 487

第三节 基本字符的切分 494

第四节 基本字符的组合 497

第五节 记号文字的主体造字法——形声 499

第六节 记号文字的辅助造字法——会意 502

第十六章 记号文字的记号化 511

第一节 记号文字与记号化 511

第二节 形声字的构形与记号化 512

第三节 声符失“声”与记号化 514

第四节 形符失“义”与记号化 519

第十七章 记号文字字符量的绝对增长与相对增长 523

第一节 记号文字的内在矛盾 523

第二节 记号文字字符量的膨胀 524

第三节 记号文字的字符累积情况 532

第四节 汉字的时代应用量 539

第五节 记号文字字符的笔画构成 543

第六节 多符性、多笔性是表意系统文字的痼疾 545

第十八章 记号文字能记与所记的矛盾 547

第一节 作为记录工具的汉字与掌握运用的矛盾 547

第二节 作为交际工具的汉字与当前统一民族语的适应与矛盾 550

第三节 作为交际、记录工具的汉字与汉语的矛盾 553

第十九章 汉字的改进 566

第一节 汉字改进中的两类矛盾 566

第二节 汉字字符量的限制 567

第三节 汉字的再归并 572

第四节 同音归并 576

第五节 同源归并 585

第六节 汉字构成上的简化 592

第七节 简化汉字的运动 593

第八节 简化汉字的规律——常用趋简 596

第九节 频率与汉字的简化 598

第十节 频率研究对当前简化汉字的启示 615

第十一节 简化汉字应遵循的原则 618

第十二节 简化汉字的步骤 633

改革论 641

第二十章 汉字的改革 641

第一节 汉语的复音节化与汉字的表音化——汉字改革的内在根据 643

第二节 表意汉字与文字机械化——汉字改革的物质条件 654

第三节 汉字改革之风的吹起与汉字改革运动——汉字改革的社会条件 662

第四节 怎样改进、改革汉字——汉字改革道路的探索 675

第五节 走什么样的拼音道路——改革方案问题 688

第六节 什么时候走拼音道路——改革的条件问题 701

第七节 怎样走拼音道路——改革的步骤问题 715

字形论 726

第二十一章 行款与汉字字形变化 726

第一节 汉字行款形式的形成 726

第二节 汉字行款对汉字字形的影响 736

第三节 方形汉字的演化 740

第四节 汉字的方化与形声字结体的多样化 743

第五节 行序与汉字字形 747

第二十二章 书写生理与汉字字形 750

第一节 “手”与字形 750

第二节 “自上而下”“自左而右”与汉字字形 752

第三节 “趋直”“反逆”与汉字字形 753

第四节 “串连”“并连”与汉字字形 757

第五节 笔顺与汉字字形 759

第六节 现行汉字演变的新趋势 762

第二十三章 字形的“同化”与“异化”——演变中的字形的交互影响 765

第一节 关于“同化”和“异化” 765

第二节 汉字的“异化” 766

第三节 汉字的“同化” 768

第四节 类推律 769

第五节 “类推律”在字形演进中的作用 776

第二十四章 字形的“简化”与“繁化” 780

第一节 字形的简化与简化的方法 780

第二节 各种简化方法的作用的分析 793

第三节 字形繁化与繁化的种类 797

第四节 字形繁化的原因 801

第五节 简化与繁化的矛盾统一 802

第六节 简易律与区别律 807

第二十五章 字形的分化、交替与归并 823

第一节 字形与词 823

第二节 词的共居与字的分化 824

第三节 分化字的研究 828

第四节 字形的分化与词的频率 831

第五节 字形的交替与词的频率 835

第六节 分化与交替的交织 841

第七节 字形的分化与交替的启示 847

第八节 字形的归并 854

第二十六章 字形演进中的变易与规范 857

第一节 文字的二重性与文字应用中的变异与规范 857

第二节 文字的社会性要求文字规范化 860

第三节 错别字 866

第四节 产生错别字的根源 873

第五节 纠正错别字 876

附录 象形字释例 882

象物字 882

象事字 910

象意字 928

标示字 936

后记 939

修订后记 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