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立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1
第二节 立法学的价值和地位 8
第三节 立法学的历史发展 15
第四节 立法学的研究方法 24
第一编 立法原理 33
第二章 立法原理总论 33
第一节 立法原理概述 33
第二节 立法基本范畴 39
第三节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7
第四节 立法与国情 54
第三章 法与立法 68
第一节法、法律和法规 68
第二节 立法界说的概况和方法 75
第三节 立法的外延、内涵和定义 79
第四节 立法与法的创制、制定、制订和拟订 85
第四章 立法的历史发展 92
第一节 立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92
第二节 立法的历史类型 99
第三节 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111
第五章 立法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 120
第一节 立法的法治化 120
第二节 立法的民主化 125
第三节 立法的科学化 133
第二编 立法制度 143
第六章 立法制度总论 143
第一节 立法制度概述 143
第二节 立法体制 146
第三节 立法活动过程 158
第七章 立法主体 168
第一节 立法主体概述 168
第二节 立法机关 180
第三节 国家元首、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205
第四节 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员 213
第八章 立法权 219
第一节 立法权概述 219
第二节 立法权体系与国家权力体系 222
第三节 立法权的归属和范围 228
第四节 明示立法权与默示立法权 233
第五节 国家立法权、地方立法权和政府立法权 237
第六节 立法权之间的关系 246
第九章 立法程序 252
第一节 立法程序概述 252
第二节 提出法案 257
第三节 审议法案 263
第四节 表决和通过法案 275
第五节 公布法 283
第十章 中央立法 289
第一节 中央立法概述 289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292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 305
第四节国务院立法 313
第五节 国务院部门立法 322
第十一章 地方立法 329
第一节地方立法概述 329
第二节 一般地方立法 342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351
第四节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立法 358
第十二章授权立法 367
第一节 授权立法概述 367
第二节授权立法的基本制度 372
第三节 中国授权立法 376
第十三章 立法监督 385
第一节 立法监督概述 385
第二节 立法监督体制 395
第三节 中国立法监督 401
第三编 立法技术 413
第十四章 立法技术总论 413
第一节 立法技术概述 413
第二节 立法技术与立法、法制和社会发展 417
第三节 立法活动运筹技术 423
第四节 法的结构营造技术 427
第十五章 立法方法、策略和要求 434
第一节 立法的一般方法 434
第二节 立法的基本策略 448
第三节 立法技术的其他要求 463
第十六章 立法预测、规划和决策 472
第一节 立法预测 472
第二节 立法规划 481
第三节 立法决策 496
第十七章 法案起草 506
第一节 法案和法案起草概述 506
第二节法案起草人 514
第三节 法案起草的过程和步骤 518
第四节 委托起草和合作起草 529
第十八章 法的构造 533
第一节法的结构的要件和类型 533
第二节法的名称 536
第三节 法的内容 543
第四节目录、标题、序言、括号和附录 548
第五节卷、编、章、节、条、款、项、目 555
第十九章 法的总则、分则和附则 562
第一节 法的总则 562
第二节 法的分则 572
第三节 法的附则 578
第二十章 立法语言文字 586
第一节 立法语言文字概述 586
第二节 立法语言文字的风格 589
第三节立法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则 596
第二十一章 立法的完善 605
第一节 立法解释 605
第二节 法的修改和补充 611
第三节 法的废止 617
第四节 法的清理 622
第五节 法的汇编 632
第六节 法的编纂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