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语言与文化 1
语言的游戏 2
语言使用的表达维度与策略维度 6
交往行为理论中两个维度的功能性简化 8
作为策略行为工具的语言 9
作为真实表达性基础的语言 10
两种理论共同的不足 13
言语活动的定义与现代性的概念 14
现代性的过去:遗产与传统 17
作为积淀的过去 17
遗产与言语活动 18
科学与博物馆 19
遗产的补偿作用 20
传统:作为对话中的对话者的过去 21
一个更宽泛的语言概念 23
过去中的创造性 24
作为传统的语言 26
作为动力的语言 27
语言的历史维度 28
语言与思想之关系问题:洪堡特与施莱尔马赫 31
语言与言语活动 32
语言的普遍性维度:内部自反性 33
语言的普遍性维度:翻译 34
普遍性与功能性 35
语言的三种类型 37
科学语言的形式化及局限 37
自然语言与形式语言之间的突变 39
趋向未分化 40
知识的翻译 42
第二章 文化语言与功用语言:欧洲教育问题 43
欧洲各国的教育政策 43
教育与国家 44
教育与欧盟 45
现代化与适应 46
传统人文主义的缺陷 48
欧洲一体化的各层次:经济、法律、文化 50
更深层次的文化的概念 51
一体化与分化 53
欧洲的跨文化性 56
自然语言 57
功能语言 58
文化的不透明性问题 59
相互理解的历史基础 60
自反的身份 62
欧洲身份与文化语言 63
语言与公民社会 63
本源语言与共同未来 63
语言能力与商讨形式 65
价值与规范的区别 66
自然语言:制定规范的场所 67
阐释能力与辩论 68
语言“联盟” 69
致力于建立欧洲范围内的教育 70
适应观点的缺陷 70
将专业语言翻译成通用语言的必要性 71
第三章 现代古典研习 72
“重新占有”的辩证法 74
失去与归还 74
神话的回归 76
自足知识批判 76
科学与理性 77
知识的历史化 79
知识史:讨论的对象 79
文学学科的例子 80
古典研习的历史特性 83
文化科学与文化教育 83
教育:由不成熟状态向成熟状态的过渡 84
价值与有效性 85
当代围绕知识形式的讨论中的文化科学 87
人类的历史性 88
先验的历史的诱惑 89
语言与历史:活语言中的古代语言 89
实用语言观点中的厚古倾向 89
原初语言观点中的厚古主义 90
科学中形式语言的例子 91
与语言的双重关系:熟悉与批判性的距离 91
语言的历史作为与历史关系的预备课 92
新“三艺” 93
文理分科的后果 94
法国教育的例子 95
将文理科重新置于历史背景下的必要性 97
欧洲身份与文艺复兴的方式 98
“更加现代的”古代人:14—20世纪 98
从现代到后现代:伦理领域中古代的回归 100
从现代到后现代:建筑学中对柏拉图的参照 102
从现代到后现代:戏剧中对古希腊文的使用 103
回归古代的专业化的特点 105
欧洲的古代:重建之物 105
回顾性的古代 105
通过对古代的参照完成的特定群体文化语言的创建 106
古代:明确但又隐晦的本源 107
文艺复兴:教育的原则 107
学习共同的文化史 108
对文化的鲜活经验 109
现代文化间关系的学习 110
试验性学习:文学、法律、政治、宗教、科学 110
法国关于古希腊罗马“他者性”的讨论 113
重新占有与普遍主义 115
一种“欧洲中心论”? 116
欧洲对地中海文化的教育的现实性 116
社会融合:一项任务而非强制性规则 117
文化语言的普遍性 118
“地区性”语言的问题 119
重新占有与掌握知识的区别 119
古希腊文、拉丁文原文文本研习现状 121
“有治疗功效的古希腊文—拉丁文” 121
文化教育中文本的至高地位 122
文本:对学校中的两种拜物教(代码/内容)的超越 123
文本的双重历史性 125
文本与语言教育 125
活语言及其死语言背景 127
为什么学习没有人使用的语言? 128
与文本的关系:文化入门的普遍模式 130
学习文本阅读与一般决策问题 132
懂得阅读 133
历史的书写 133
历史的阅读 133
非典范化的古代 134
文字对抗文人权威 135
书的文明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