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篇 走进哲学 2
“哲学”一词的由来 2
哲学研究的对象 2
哲学何以晦涩难懂 3
哲学中的问题没有答案 3
哲学没有历史 3
批判是哲学的本性 4
哲学是人类偷食禁果的原罪 4
哲学源于人的生存状态 5
哲学是唯一自由的学问 5
哲学诠释的是人的尊严 6
哲学让卑微的人成就伟大 6
哲学关心的事情脱离了现实 7
不笑不足以为道 7
哲学烤不出面包 8
哲学之用是一种大用 8
哲学总是在历史的最深处发出回音 9
哲学是民族精神的精华 9
哲学不能当威知识来学习 10
哲学不是现成知识的结论 10
学习哲学就是学会哲学式思考 10
领会哲学,需要参与到其中去 11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 11
西方哲学篇 14
第1章 西方哲学中的基本问题世界的本原问题 14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4
“逻各斯”的三位一体问题 15
经验和超验的关系问题 15
灵魂和肉体的关系问题 16
前提和理由的关系问题 16
哲学和理性的关系问题 17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17
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 18
哲学和神学的关系问题 18
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问题 19
“自然”与“约定”之间的关系问题 19
人性的善恶问题 20
政治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 21
个别与普遍的关系问题 21
外在世界是否可以认知的问题 22
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22
科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 2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3
人和大自然的关系问题 24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24
国家和政府存在的合法性问题 25
人的本质问题 25
人的自由问题 26
人生的意义问题 27
偶然和必然的关系问题 27
“死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7
人和上帝的关系问题 28
人的幸福问题 29
第2章 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概念·人物·流派·学说·格言哲学概念本原 30
灵魂 30
努斯 31
原因 31
存在 32
逻各斯 32
矛盾术 33
雄辩术 33
辩证法 34
真理 34
元素 34
理念 35
哲学王 35
正义 36
范畴 36
实体 36
物理学 37
形而上学 37
第一推动者 38
印象 38
观念 39
驱动力 39
太一 39
共相 40
文艺复兴 41
人文主义 41
哲学人物 41
希腊七贤 41
梭伦 42
希腊七贤之首——泰勒斯 42
晦涩的哲人——赫拉克利特 43
终生逃避政治的赫拉克利特 43
克塞诺芬尼 44
巴门尼德 44
“芝诺” 45
阿那克萨戈拉 45
德谟克利特 46
毕达哥拉斯 46
勾股定理是如何发现的 47
百牛大祭 47
皮浪 48
像猪一样不动心的波浪 48
普罗泰戈拉 48
高尔吉亚 49
苏格拉底 49
苏格拉底之死 50
柏拉图 50
亚里士多德 51
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的师生缘 52
伊壁鸠鲁 52
斯多亚派的创始人——芝诺 53
新斯多亚派的代表人物——塞涅卡 53
安提斯泰尼 54
第欧根尼 54
西塞罗 55
马可·奥勒留——骑在马背上的哲学家 55
新柏拉图主义之父——普罗提诺 56
希腊是最后一位护教士——德尔图良 56
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57
奥古斯丁——从浪子到圣徒 57
极端的实在论者——安瑟尔谟 58
阿伯拉尔 58
邓·司各脱 59
经院神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 59
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罗吉尔·培根 60
哲学流派 60
伊奥尼亚学派 60
米利都学派 60
爱利亚学派 61
元素论者 61
毕达哥拉斯学派 62
怀疑主义 62
智者运动 63
小苏格拉底学派 63
柏拉图学园 63
逍遥学派 64
伊壁鸠鲁学派 64
斯多亚派 65
犬儒学派 66
新柏拉图主义 66
经院哲学 67
唯名论 67
实在论 67
新托马斯主义 68
哲学学说 68
人是万物的尺度 68
无物存在 69
认识你自己 69
同类相知说 70
异类相知说 70
柏拉图的理念论 71
四线段的比喻 72
灵魂回忆说 72
洞穴的比喻 73
“鸟笼”的比喻 73
“马车”的比喻 74
“灵魂堕落”的比喻 74
“蜂蜜水”的比喻 74
四因说 75
中道学说 75
音乐净化说 76
美德女神和邪恶女神的比喻 76
关于“知识组合”的比喻 77
“爱”与“恨”的比喻 77
“嫡出”与“私生”的比喻 77
流溢说 78
普罗提诺的“上升之路” 78
奥卡姆的“剃刀” 79
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 79
奥古斯丁的“光照说” 80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80
哲学格言 81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81
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 81
性格决定命运 82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82
美是数的和谐 83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是好人生 83
我不想要的东西在世界上竟然如此之多 83
你若能得到一位贤妻,你就能得到极大的快乐;你若得到一个悍妇,就能将你造就成一位哲学家 84
人生好比捡麦穗 84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85
柏拉图式的爱情 85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 86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86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87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87
优秀是一种习惯 88
幸福就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88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88
滚开,别挡着我的阳光 89
人有自由意志,成人成兽全靠自己 89
生命好比是一场筵席 90
你知道万物都是根据上帝的意志而发生的话,你就会渴望它发生 90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91
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 91
无意行为不具有道德属性 92
哲学诡辩 92
谎言者悖论 92
希帕索斯悖论 9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93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94
“两分法”的悖论 94
“阿基里和乌龟赛跑”的悖论 95
“飞矢不动”的悖论 95
“运动场”悖论 95
学习的悖论 96
“谷粒声响”的悖论 96
关于“学习”的巧辩 96
关于“打官司”的诡辩 97
苏格拉底悖论 97
大师的论证 98
爱那西德穆的十个论证 98
阿格里帕德五个论证 99
关于“命运”和“必然”的争论 100
因为荒谬,我才相信 100
第3章 近代·启蒙时代——术语·人物·学说·名言哲学概念唯理论 102
经验论 102
天赋观念论 103
社会契约论 103
三权分立说 104
身心平行论 104
物体 105
偶性 105
自然权利 106
自然法 106
白板论 107
前定和谐 107
单子 107
启蒙运动 108
功利主义 108
哲学批判 109
物自体 109
现象 110
二律背反 110
先天综合判断 111
善良意志 111
绝对精神 112
异化 112
意识形态 113
共产主义 113
哲学人物 114
政治学之父——马基雅弗利 114
思想的宝库——蒙田 115
能思考的芦苇——帕斯卡尔 115
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 116
培根 117
霍布斯 119
洛克 119
贝克莱 120
靠磨镜片为生的圣哲——斯宾诺莎 120
莱布尼茨 121
莱布尼茨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 121
莱布尼茨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122
沃尔夫 122
不可知论的代言人——大卫·休谟 123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伏尔泰 123
孟德斯鸠 124
卢梭 125
霍尔巴赫 125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126
功利主义的创始人——边沁 126
康德 127
费希特 127
谢林 128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128
费尔巴哈 129
马克思 129
恩格斯 130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130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31
《资本论》的艰难面世 13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差异 132
哲学学说 133
政治无道德 133
蒙田的“我不知道” 133
唯理论和经验论 134
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说 134
马勒伯朗士的偶因论或机缘论 135
培根的经验论 136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 136
培根的“四大假相”说 137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137
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138
洛克的“双重经验说” 138
洛克的“两种性质说” 139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139
洛克的三权分立说 140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 140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141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 141
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 142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142
因果联系不过是习惯性联想——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批判 143
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休谟对归纳逻辑的批判 144
“事实”中推导不出“应该”——阴魂不散的“休谟难题” 144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145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其发展 145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146
纯粹理性批判——哲学认识论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146
康德对“休谟难题”的解答 147
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 147
谢林的同一哲学 148
黑格尔的辩证法 149
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 14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 150
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 150
哲学名言 151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151
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151
我思故我在 152
知识就是力量 152
爱情是所有人类情感中最脆弱的一环 153
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 153
如果你不想,会找一个借口,如果想做,会找一个方法 154
肯定即否定 154
幸福不是美德的报酬,而是美德本身 155
为真理而死难,为真理而生更难 155
人对人像狼一样 156
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毫无力量去保障一个人的安全 156
存在即被感知 157
物质是虚无 157
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158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158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159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句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159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160
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 160
爱情是大自然的狡黠 161
人是机器 161
人在生存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被动工具 162
给我物质,我就能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162
人为自然立法 163
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163
任何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别人的主人,那么他自己就是奴隶 164
存在即合理 164
熟知并非真知 165
米涅瓦的猎头鹰,只有在黄昏以后才会起飞 165
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 166
以往一切哲学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166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67
结婚和离婚都是幸福的 167
凡是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都是不道德的 168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168
第4章 现代·后现代——概念·人物·流派·学说·逸事·名言哲学概念生存意志 169
权力意志 169
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170
超人 170
俄底浦斯情结 171
本我·自我·超我 171
集体无意识 172
力比多 172
绵延 173
现象学的“悬搁” 173
此在 174
在世·烦忙·烦神 174
沉沦·常人 175
解释学循环 176
座架 176
轴心时代 177
穆勒五法 177
要素 178
转换生成语法 178
罗素悖论 178
语言游戏 179
家族相似 180
皮尔士原则 180
意识流 181
哲学人物 181
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叔本华 181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 182
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 182
现代心理学的鼻祖——荣格 183
法国的弗洛伊德——拉康 184
生命哲学的创始人——狄尔泰 184
价值伦理学的奠基人——马克斯·舍勒 184
直觉主义的集大成者——柏格森 185
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 186
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克尔凯郭尔 186
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海德格尔 187
身体现象学大师——梅洛庞蒂 187
时代精神的浓缩——雅斯贝尔斯 188
用行动诠释自由——萨特 188
女权运动的创始人——西蒙娜·德·波伏娃 189
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 190
结构主义之父——索绪尔 190
结构主义的集大成者——列维·施特劳斯 191
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福柯 191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 192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马尔库塞 192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 193
新黑格尔主义的领军人物——克罗齐 193
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穆勒 194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 194
英国实证主义的集大成者——斯宾塞 195
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马赫 195
经验批判主义的集大成者——阿芬那留斯 196
逻辑语言哲学的创始人——罗素 196
两本书创造了两个世界——维特根斯坦 197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 197
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 198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詹姆士 198
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 199
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波普尔 199
解构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德里达 200
哲学流派 200
唯意志论 200
精神分析学派 201
直觉主义 201
生命哲学 202
现象学及现象学运动 202
存在主义 203
文化哲学 203
过程哲学 204
哲学解释学 204
哲学人类学 205
实证主义 205
经验批判主义 206
新康德主义 206
弗莱堡学派和马堡学派 207
马堡学派 207
新黑格尔主义 207
人格主义 208
结构主义 208
逻辑实证主义 209
逻辑语言学派 209
日常语言学派 210
实用主义 210
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 211
法兰克福学派 211
解构主义 212
后现代主义 212
哲学学说 213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213
叔本华的幸福观 213
尼采的“超人”学说 214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 214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215
弗洛伊德的“升华”理论 215
柏格森的“生命之流”说 216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216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 217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217
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 218
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反思 218
萨特的社会集团理论 219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学说 220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 220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221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221
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 222
阿芬那留斯的“原则同格论” 222
阿芬那留斯的费力最小原则 223
文德尔班的价值哲学 223
威廉·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 224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工具论 225
维特根斯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225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226
波普尔对归纳主义的批判 226
波普尔的证伪理论 227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227
蒯因的“本体论承诺” 228
德里达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 229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 229
哲人逸事 230
叔本华和黑格尔的宿怨 230
尼采的最后岁月 230
尼采的哲学何以被纳粹利用 231
弗洛伊德的剽窃事件 231
弗洛伊德和荣格师徒之间的恩恩怨怨 232
克尔凯郭尔的婚姻阴影 233
克尔凯郭尔与《海盗报》事件 233
海德格尔与纳粹 234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的婚外情 234
海德格尔与中国文化 235
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 236
萨特与中国 236
萨特恐惧症 237
布利丹的驴子为什么会饿死 238
罗素的四次婚姻 238
罗素的中国行 239
罗素与数学一生情缘 239
维特根斯坦和罗素 240
哲学名言 240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240
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241
在人群中,我感到比我自己独处还要孤独 241
上帝死了 242
上帝不死,超人不生 242
人是尚未定型的动物 243
埋葬的都是珍藏的 243
假如我战死之后拥有一块墓碑的话,我只要刻上“那个个人”几个字就行了 244
结婚,你将为之后悔。不结婚你也将为之后悔 244
面向事情本身 245
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 245
畏不知畏者为何物,畏之威胁者在无何有之乡 246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246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 247
人是向死而生的 247
当选择变为一种抉择的时候,自由对人来说无异于刑罚 248
模糊性是智慧固有的美德 248
人是符号的动物 249
存在先于本质 249
他人就是地狱 250
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 250
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 251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251
知识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权力 252
女人是情感的动物,男人则是行动的动物 252
逻辑是哲学的本质 253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253
婚姻的快乐完全出于运气 254
对不可说的,要保持沉默 254
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 255
真正令人感到神秘的不是世界怎样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 255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256
中国哲学篇 258
第5章 中国哲学中的基本问题中国人的图腾崇拜 258
中国人的信仰问题 259
中国文化的特点 259
“道”是否可以言说的问题 260
“道”如何言说的问题 260
中国人眼中的“天” 260
中国人眼中的“地” 261
天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261
“天命”和“人事”的关系问题 262
“天时”和“天机”的问题 263
“体道”与“务时”的关系问题 263
“道”与“阴阳”的关系问题 263
“和”与“同”的关系问题 264
人的有限性问题 264
“有待”和“无待”的关系问题 265
“内圣”和“外王”的关系问题 265
人性善恶的问题 266
“尊德性”和“道学问”的关系问题 266
“王道”和“霸道”的关系问题 267
善恶与祸福的关系问题 268
心与物的关系问题 268
情和理的关系问题 269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 269
对肉体欲望的处理问题 270
对“鬼神”的态度问题 270
“文明是倒退还是进步”的问题 271
“名”和“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271
“动”和“静”之间的关系问题 272
“法先王”和“法后王”的关系问题 272
“义利之辨”的问题 273
形神关系的问题 273
“入世”还是“出世”的问题 273
“理想社会”的设计问题 274
“知”和“行”的关系问题 274
谋身与谋国的问题 275
“德”和“才”的关系问题 275
“道”和“术”的关系问题 276
“有为”和“无为”的关系问题 276
“为仁”还是“为利”的问题 277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277
“言”和“意”的关系问题 278
“一”和“多”的关系问题 278
第6章 阴阳五行观阴阳八卦的创立者——伏羲 279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 279
《周易》是用来算卦的吗 280
是谁推演了六十四卦 281
为什么说《周易》是一部天书 281
《周易》中的“时中” 282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易”字 282
如何理解《周易》中的“周” 283
孔子喜欢占卜吗 283
研究《周易》的三重境界 284
《易传》 284
《易传》的著作权该归于孔子吗 284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285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85
一阴一阳谓之道 286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286
中国人为什么看重“时机” 287
君子藏器于身,相时而动 287
举事而不时,力虽尽而功不成 287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88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288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289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89
“中医”的含义是什么 290
中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宝典——《黄帝内经》 290
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的“内经” 291
医易同源 291
中医里的阴阳 292
中国人的养生之道 292
中国第一部系统化、理论化的军事哲学——《孙子兵法》 293
兵法里的阴阳 293
兵家诡道之大全之《三十六计》 294
纵横术的创始人——鬼谷子 294
潜谋于无形的《鬼谷子》 295
言辞中的阴阳 295
五行的相生相克 296
倡导“阴阳消息,五行转移”的阴阳家 296
五德终始说 297
大小九州说 297
第7章 儒家——学派·学说·典故·逸事·概念·格言儒家学派儒学的奠基人和先驱——周公 298
周公制礼 298
千古圣人——孔子 299
“儒”字的含义 300
儒分为八 300
亚圣——孟子 301
儒家宗师——荀子 301
儒学发展的第二期——两汉经学 3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02
扬雄 303
始推阴阳,为儒者宗——董仲舒 303
玩弄“五行”的高手——刘歆 304
汉代的谶纬神学 304
儒学发展的第三期——宋明理学 305
文起八代之衰——韩愈 305
宋明理学的先驱——李翱 306
宋明理学的鼻祖——周敦颐 306
象数大师——邵雍 306
关学的创始人——张载 307
程朱理学的奠基者——二程(程颐、程颢) 308
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308
“心学”的开山鼻祖——陆九渊 309
“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 309
儒学发展的第四期——新儒家 310
儒家学说 311
孔子是如何建构儒学的 311
孔子的内圣外王之路 311
孔子的“中庸”之道 312
孔子对“死亡”的态度 312
孔子对待“祭祀”的态度 312
孔子的忧患意识和敬畏之心 313
孟子的“性善论” 313
孟子的“王道”思想 314
荀子的“性恶论” 314
荀子的“霸道”思想 315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315
周敦颐的“太极说” 316
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 316
朱熹的“理气论” 317
王阳明的“四句教” 317
冯友兰的“四境界说” 318
儒家典故 318
以德治国 318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318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319
天命不易 319
天命靡常 320
有“德”者有“得” 320
道不远人 3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1
人生处处皆学问 321
六艺治于一 322
君子和而不同 322
吾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2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23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24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24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24
非名与器,不可假于人 325
名不正则言不顺 325
孔颜乐处 326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326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327
吾养吾浩然之气 327
与民同乐,则王矣 328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328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329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329
天不变,道亦不变 330
心中无妓 330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331
尊德性而道学问 331
儒家经典 332
十三经 332
六经 332
四书 332
《诗经》 333
《尚书》 333
《礼记》 334
《春秋》 334
《大学》 335
《中庸》 335
《论语》 336
《孟子》 336
《春秋繁露》 336
《白虎通义》 337
《西铭》 337
《二程集》 338
《四书章句集注》 338
《传习录》 338
儒家逸事 339
晋文公请隧 339
吾与点也 339
孔子厄于蔡 340
敬鬼神而远之 340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341
子路祈寿祷 341
子路受牛 341
子贡赎人 342
子贡辍学 342
“庶之、富之、教之”的德政 342
推其长者,违其短者 343
潇洒不起来的孔子 343
磨而不磷 涅而不缁 344
避人之士和避世之士 344
知其不可而为之 345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345
樊迟学稼 346
子贡放权 346
日中则盈,月满则亏 347
劳心治人 劳力治于人 347
孟子见梁惠王 348
孟子眼中的纵横家 348
文侯与田子方饮 349
白虎观会议 349
鹅湖之会 349
程门立雪 350
龙场悟道 350
王阳明脱衣审案 351
儒家概念 352
仁 352
礼 352
义 353
中庸 353
慎独 353
天命 354
五服 354
封建 355
宗法 355
祖宗 355
社稷 356
家国天下 356
大同 357
君子 357
格物致知 357
诚意正心 358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358
三统 359
三纲五常 359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360
谶纬 360
致良知 360
“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 361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361
理一分殊 362
知行合一 363
儒家格言 363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363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364
吾日三省吾身 365
是可忍,孰不可忍 365
知莫难于知人 36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66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366
未知生,焉知死 367
过犹不及 36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68
朝闻道,夕死可矣 368
学而优则仕 369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36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69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70
君子远庖厨 370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7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7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72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72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372
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37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73
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74
存天理,灭人欲 374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375
心外无物 375
第8章 道家——学派·学说·故事·概念·格言道家学派道家的创始人——老子 377
道家的开山之作——《道德经》 377
庄子 378
庄子学派 379
道家的传世之作——《庄子》 379
黄老道家 380
列子 380
稷下道家 381
管仲 381
尹文 382
田骈 382
魏晋玄学 383
道家“三玄” 383
“贵无论”的创始人——何晏 384
“贵无论”的集大成者——王弼 384
“贵有论”的代表——裴顾 384
竹林七贤 385
嵇康 385
向秀 386
阮籍 386
刘伶 387
郭象 387
道教 388
葛洪 388
道教重玄学 389
成玄英 389
道家学说 390
道家的“恋母”情结 390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无” 390
老子是个阴谋家? 391
《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391
大道无为而无不为 391
反者道之动 392
为学日久,为道日损 392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39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393
治大国若烹小鲜 394
无为而治 394
庄子的“齐物论” 395
齐是非、齐贵贱、齐生死 395
庄子的“逍遥游” 395
有机械者,必有机心 396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396
王弼的“贵无”论 397
裴顾的“崇有论” 397
郭象的“独化论” 398
名教即自然 399
名教即自然 399
君子无私论 399
成玄英的“重玄之学” 399
道家故事 400
孔子问礼于老子 400
老子出关 400
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401
楚人得之,楚人失之 402
倒悬之苦 402
庄子告债 402
许由拒位 403
儒以诗礼发冢 403
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404
庖丁解牛 404
濠梁之辩 405
回归自然 405
庄周梦蝶 406
运斤如风 406
恰到好处 40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07
心无所住 407
鼓盆而歌 408
轮扁论言 408
道在粪便里 409
子列子穷 409
与山巨源绝交书 409
世间再无《广陵散》 410
阮籍入仕 410
喜怒哀乐不由己出 411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411
穷途之哭 412
刘伶病酒 412
死便埋我 413
道家概念 413
“道” 413
无为 414
无不为 414
小国寡民 414
内圣外王 415
天籁之音 415
心斋 415
坐忘 416
朝彻 416
真人 416
精气 417
静因之道 417
独化 418
宏内游外 418
玄冥 418
神仙 419
精气神 419
心性命 420
性命双修 420
遣双执 420
道家格言 421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21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421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422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22
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23
知其雄,守其雌 423
上善若水 423
执者失之,为者败之 424
祸莫大于不知足,吝莫大于欲得 424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425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25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426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26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27
隐,不在隐 427
盗亦有道 428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428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429
得意忘象 429
越名教而任自然 430
第9章 诸子百家——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诸子格言诸子百家诸子百家 431
三教九流 432
法家 432
申不害 432
慎到 433
商鞅 433
法家经典——《商君书》 434
韩非子 434
杨朱 435
吕不韦 435
墨家 436
墨子 436
名家 437
邓析 437
公孙龙 438
惠施 438
孙子 439
纵横家 439
张仪 439
苏秦 440
百家争鸣 440
道术将为天下裂 440
百家争鸣 441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441
以法治国 442
上古竞于道德,中古巧于计谋,当世争于气力 442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 443
去文退德 443
商鞅变法 444
墨家的“三表法” 444
兼爱,非攻 445
非礼 非乐 非命 445
天志 明鬼 446
儒墨争论的焦点之一——“仁爱”“兼爱” 446
儒墨争论的焦点之二——“行仁”还是“行义” 447
墨辩与墨侠 447
墨家后期何以分崩离析 448
墨家何以在中国历史上消失 448
邓析的“两可”之说 449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449
公孙龙的“离坚白”论 450
公孙龙与孔穿的辩论 450
公孙龙与邹衍的辩论 450
惠施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说 451
惠施的“和同异”说 451
名家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市场 452
诸子典故 453
杨朱泣途 453
天道远 人道迩 453
恃人不如自恃 453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454
守株待兔 454
刻舟求剑 454
奇货可居 455
狗狂则酒酸 455
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455
不废徒木之赏 456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456
善谋国,不善谋身 457
吴宫教战斩美姬 457
田忌赛马 458
同舟共济 458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也,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459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459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460
不战而屈人之兵 460
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460
合纵连横 461
第10章 佛教——佛学·佛言·禅宗·公案佛言偈语佛教 462
佛 462
禅 463
大乘与小乘 463
阿弥陀佛 463
佛教中的“三毒” 464
空 464
色 465
缘起性空 465
参悟 466
返照 466
诸行无常 466
诸法无我 467
涅槃寂静 467
三界唯心 467
万法唯识 468
转识成智 468
唯我独尊 469
佛学禅理 469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69
僧肇 470
僧肇的“物不迁论” 470
中国禅宗 471
禅宗始祖——达摩 471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472
禅宗“参悟”的三重境界 472
北宗禅的创始人——神秀 47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73
六祖禅师慧能 474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474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 475
禅宗七祖——菏泽神会 475
滑台无遮大会 476
禅宗的“南顿北渐” 477
马祖道一 477
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 478
南有雪峰,北有赵州 478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479
典故公案 479
唯传心印,顿悟成佛 479
慧可安心 480
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 480
神会开悟 481
马祖得道 481
即心即佛 482
不眛因果 482
本性自悟 483
狗子无佛性 483
吃茶去 484
洗钵去 484
地狱和天堂 485
饥来吃饭,困即睡觉 486
平常心是道 486
八风吹不动 487
自性自度 487
得意忘言 488
不执著于一物,不执著于一念 488
月亮偷不去 489
凡圣两忘 489
一切皆禅 489
悟在当下 490
一指禅 490
不强求 491
放下着 491
一切都在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