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原上的拓荒者——《牧羊女诗论与诗合集》序&吴开晋 1
象征主义论 河域两岸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第一章 概述 3
第二章 两种文化的隔阂: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的象征手法 16
第一节 先验性文化系统:现代主义诗歌文化背景的追溯 16
第二节 超验的境域与微妙的现实美感 26
第三节 李金发与戴望舒的文化选择 34
一、李金发的神秘气息与象征主义的宗教意识 36
二、戴望舒的忧郁气质与象征主义的浪漫感伤 42
第三章 现代话语的重构:新月诗派与新诗形式 51
第一节 唯美主义与《诗的格律》 51
第二节 象征主义纲领——《诗论零札》的审美变构 67
第四章 绝望与审丑:象征主义诗歌的精神特征 75
第一节 都市文化与象征派诗歌的产生 75
第二节 波德莱尔的“恶”性艺术观与描写都市生活的诗歌 85
第三节 象征主义诗歌的精神特征 90
一、死亡心理与审“丑”意识 90
二、异化主题与文化反抗 99
第五章 象征主义与现代派 108
第一节 象征主义与现代派的演变轨迹 108
第二节 象征主义与纯诗论 116
第三节 现代派与客观对应物理论 125
第六章 朦胧诗的历史错位:与在文化、生命价值维系里运行的现代主义 135
第一节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朦胧诗称谓的一次考察 135
第二节 文本的撕裂:家园情结与象征框架的错位构合 152
第七章 反观与对比:第三代诗歌的透视 170
第一节 两极精神的发展:深度模式的建立与深度模式的解构 170
第二节 西西弗斯神话与“理念”世界 190
一、解构“非非”主义理论 190
二、超语义实验与超文化建设 195
三、神秘世界的暗示与创世神话的破灭 201
四、社会哀歌与红色写作 206
五、诗歌语言与民族文化传统 214
第八章 终极意义的指向——晨声长诗艺术论 223
诗作选 敢问路在何方校门 253
家门 255
情门 257
炼狱之门 258
地狱之门 260
梦 262
月亮 264
流放 265
星期天 266
中年 267
温暖 268
月又圆了 269
郊游 271
迷藏 272
苇香 273
短诗二章 274
项链 274
北方的石头 274
趁还活着 275
只为找到我的家 276
老了以后 278
城堡 279
生命的终点站 280
古城 282
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