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文献综述 4
(一)研究综述 5
(二)文献分析 7
三 研究思路、方法、框架及意义 9
(一)研究思路 9
(二)研究方法 11
(三)基本框架 13
(四)研究意义 15
第一章 历史语境:女权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互构与碰撞 17
一 女权学说的传入与女权主义“本土化” 17
(一)女权学说的传入 17
(二)西方传教士对男女平权观念的输入与示范 21
(三)“倡女权”作为现代性象征进入主流话语 24
(四)女权主义“本土化” 29
二 女权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话语互构 37
(一)女权主义与民族主义互构的动因 38
(二)女权主义与民族主义互构的标识:“兴女学” 43
三 女权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话语碰撞 46
(一)女权主义与民族主义碰撞的根源 46
(二)碰撞的关节点:女子教育宗旨 49
(三)“贤妻良母”与反“贤妻良母”的论争 51
第二章 “贤妻良母”与“女国民”的纠缠——从周氏家塾到湖南私立周南女子师范学校(1905—1916) 60
一 晚清民初的女子教育 60
(一)早期传教士的兴女学活动 60
(二)晚清民初国人自办女学 62
(三)女子学制与清末民初女子教育的发展 64
(四)“贤妻良母”与“女国民”的纠缠 67
二 湖南新式教育与早期女学堂 75
(一)湖南新式教育 75
(二)湖南女子教育的肇始 76
三 周南的草创历程 88
(一)朱剑凡生平及周氏家塾的缘起 88
(二)周南草创历程 91
四 从周氏家塾到湖南私立周南女子师范学校 98
(一)办学宗旨 99
(二)教育管理 100
(三)课程设置 110
(四)民主活动 112
第三章 由“贤妻良母”到“男女教育平等”的嬗变——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1916—1920) 116
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解放思想与女子教育观的嬗变 116
(一)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 117
(二)先进知识分子对男女教育平等的推动 120
(三)由“贤妻良母”到“男女教育平等”的嬗变 125
二 湖南教育界状况与男女教育平等 134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湖南教育状况 134
(二)湖南社会各界对男女教育平等的推动 139
(三)湖南女子教育状况 146
三 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 150
(一)转型时期(1916—1919) 151
(二)发展时期(1919—1920) 159
四 周南师生共同参与社会变革 167
(一)朱剑凡的民主活动及民主教育思想 168
(二)同为国民同担责任:女生参与社会改造 171
第四章 “新女性”登场——湖南代用女子中学(1920—1927) 184
一 妇女运动与男女平等教育权的初步实现 185
(一)国民革命前多元并存的妇女运动 185
(二)国民革命时期两党对妇女运动的新诠释 191
(三)男女教育平等权的初步实现 195
(四)“新女性”集体登场 202
二 湖南女子参政运动与女子教育 210
(一)“制宪自治”时期的湖南女子参政运动 210
(二)国民革命时期的湖南妇女运动 217
三 20世纪20年代初的湖南女子教育及三大关注点 220
(一)湖南女子教育的艰难处境 221
(二)湖南女子教育中的三大关注点 227
四 湖南代用女子中学的曲折发展 233
(一)多事之秋(1920—1922) 233
(二)过渡时期(1922—1925) 245
(三)辉煌时期(1925—1927) 251
第五章 “新女性”服膺民族主义——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1928—1938) 259
一 南京政府时期两党对妇女的政治动员 259
(一)共产党对妇女的政治动员 260
(二)国民党对妇女的政治动员 264
(三)女子复古思潮泛起与“新女性”的突围 267
(四)国民政府时期女子中学教育的状况及其特征 273
二 湖南妇女组织与女子中学教育 277
(一)湖南妇女组织再起 277
(二)湖南女子中等教育的分与合 281
三 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 284
(一)复校时期(1928—1929) 284
(二)维持时期(1929—1933) 288
(三)发展时期(1934—1938) 303
四 尽义务享权利:周南女生投身抗日阵营 313
(一)特殊事件之一:“女子青年训练团” 313
(二)特殊事件之二:“一支女子文化军” 323
结语 329
附录 342
参考文献 343
后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