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生产第一章 盐资源 1
第一节 地域 1
第二节 海水 2
第三节 气候 3
一、降水 4
二、蒸发 5
三、风力 6
四、气温 6
五、日照 7
六、异常天气 9
第四节 滩涂 14
第五节 交通 14
附:盐业灾害录 16
第二章 制盐 28
第一节 海水制盐 28
第二节 制卤 29
一、刮泥淋卤 29
二、摊灰淋卤 32
三、平滩制卤 35
四、立体制卤 37
第三节 成盐 39
一、煎制 39
二、晒制 42
三、机制 50
第四节 技术进步 53
一、制卤技术 53
二、成盐技术 60
三、技术革新与成果 63
第三章 产量与质量 65
第一节 产量 65
第二节 质量 74
第三节 质量标准 90
第四节 质量管理 106
第四章 盐类及盐化产品 114
第一节 盐种类 114
一、加碘盐 114
二、味精用盐 117
三、特制细盐 119
四、腌制用盐 121
五、海精盐 122
六、工业用盐 123
第二节 盐化产品 124
一、卤晶 124
二、氯化钾 124
三、氯化镁 127
四、金属镁 128
五、溴素 129
六、碳酸镁 131
七、硫酸钠 133
第二篇 场区第五章 产量管理 135
第一节 募民煎盐和亭户制度 135
第二节 聚团公煎 136
第三节 制盐许可 140
第四节 查产控产 143
第五节 计划管理 145
第六章 建场管理 147
第一节 海塘 147
一、杭州湾南岸盐业海塘 148
二、象山港盐业海塘 152
三、大目洋及三门湾北岸盐业海塘 154
第二节 新建盐场 155
一、国营盐场 155
二、集体盐场 156
第三节 盐田改造 159
一、老盐田改造 160
二、新盐场技术改造 161
三、标准盐场建设 165
第七章 废场管理 169
第一节 自然废转 169
一、涂涨外移 169
二、灾害废场 170
三、祸乱废场 170
第二节 政策废转 171
一、毁二留八 171
二、限产废场 171
三、零星废转 173
四、集中废转 173
五、控产压田 174
第三节 多种经营 176
一、梅山盐场 176
二、联胜盐场 177
三、象山县 179
四、其他盐场 181
第八章 产域变迁 183
第一节 古代 183
第二节 近代 191
第三节 当代 192
第九章 盐场专记 200
一、石堰盐场 200
二、鸣鹤盐场 202
三、清泉盐场 204
四、大嵩盐场 205
五、玉泉盐场 208
六、长亭盐场 211
七、庵东盐区 214
八、梅山盐场 218
九、三山盐场 222
十、联胜盐场 224
十一、白岩山盐场 228
十二、昌国盐场 231
第十章 所有制变革 235
第一节 官有制 235
第二节 私有制 237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242
一、盐区 242
二、集体盐场 245
第四节 国家所有制 248
第五节 国企转制 249
第三篇 运销第十一章 运销体制 251
第一节 无税、征税制 251
第二节 专卖制 252
第三节 国家购销 258
第十二章 储存 265
第一节 收购 265
第二节 仓坨(含仓耗) 271
第三节 包装 278
第十三章 运销 284
第一节 秤放 284
第二节 运输 290
第三节 销区销量 294
第十四章 食盐加碘 309
第一节 缘由 309
第二节 启动 311
一、政府决策 311
二、宣传教育 313
第三节 实施 315
一、加碘 315
二、检测 321
三、供应 331
第四节 评估 338
第四篇 盐政第十五章 盐税 342
第一节 税制 342
第二节 税额 347
第三节 稽征(机构、征解) 363
第四节 盐税收入 366
第十六章 盐价 377
第一节 收购价 377
第二节 销售价 384
第三节 制盐成本 397
第十七章 缉私 405
第一节 法规 405
第二节 机构 412
第三节 查缉 417
第五篇 组织第十八章 管理组织 432
第一节 体制 432
第二节 机构设置(含职责) 438
第十九章 盐业人员 470
第一节 盐民 470
第二节 盐民斗争 484
第三节 职工 488
第二十章 人物 494
第一节 传略 494
第二节 荣誉录 496
第三节 人名录 506
第六篇 盐文化第一节 文选 512
第二节 刻文 537
第三节 传说 545
第四节 对联 547
第五节 诗歌 550
第六节 谚语 576
第七节 歇后语 582
第八节 词语 584
附录 586
《宁波盐志》编纂参考书目 624
后记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