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世纪末民间文化热潮的掀起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取和研究角度的切入 3
第三节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14
一 民俗文化对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影响 15
二 民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意义及启示 25
第一章 当代村落家族文化的变迁 41
第一节 乡村文化结构的转化:血缘家族权威向行政权威的转变 45
一 “乡约族规”时代向法理体制时代的转变 49
二 血缘家族权威与社会行政权威的交叉互渗 54
三 当代村落家族文化中的新景观 55
第二节 土地崇拜向金钱崇拜的转变 59
一 安土重迁——背井离乡 59
二 民风淳厚——人情淡薄 64
第三节 宗族教化的难以为继 69
一 “孝亲”文化的今昔对比 70
二 “丧葬仪式”的今昔对比 74
三 “聚吃”文化的今昔对比 76
第四节 集体人格向个体人格的转变 78
一 婚恋观的转变 79
二 冒险精神的萌发 81
三 居住结构的改变 81
四 个体人格的两面性 82
第二章 贾平凹作品中的民间宗教信仰世界 85
第一节 贾平凹与民间宗教信仰世界结缘的原因 87
一 独特的地理环境 89
二 自身的情趣所在 90
三 疾病的影响 91
第二节 贾平凹作品中的民俗信仰 93
一 贾平凹作品中的巫术文化现象 93
二 民俗禁忌种种 100
三 民间术数种种——卜卦、测字 102
第三节 贾平凹作品中的民间宗教世界 105
一 贾平凹作品中的民间道教文化 106
二 贾平凹作品中的佛教文化世界 112
三 民间宗教信仰的杂糅与融通 122
第四节 商州丧葬习俗中的民间宗教文化 134
一 商州丧葬习俗中所包蕴的巫术、民间道教文化现象 136
二 佛教文化对商州丧葬习俗的渗入 137
三 儒家文化在商州丧葬习俗中的反映 138
第五节 民间宗教信仰杂糅与融通的典型载体——目连戏 140
第三章 贾平凹与民间性文化 144
第一节 真实的民间世界 145
一 “下里巴人”的狂放不羁 146
二 俗中有雅与雅中有俗 149
第二节 民间的性崇拜 154
一 “生殖器崇拜”的古与今 156
二 “性交崇拜”的古与今 160
三 生育崇拜 166
第三节 性禁锢与人性的冲突 174
一 “存天理,灭人欲”旗帜笼罩下的男人与女人 175
二 贾平凹作品中僧尼、道士的“性化”现象 177
第四节 富有民间情趣的性意象 186
第四章 民间原型的重构与再造 193
第一节 人物原型 195
一 “弃妇”原型:牛月清、白雪、菊娃、颜铭等 195
二 圣女原型:小水、小月、满儿、月儿等 203
三 荡妇原型:唐宛儿、柳月、邹云、苏红、白娥、陆翠翠等 209
四 “漂泊者”原型:庄之蝶、高子路、夏风、夜郎、金狗等 217
第二节 情节原型 228
一 循环原型 228
二 “乱伦”原型的置换变形 235
三 民间征兆原型 240
第五章 民俗文化与现代性 244
第一节 民俗文化与审美现代性的精神契合 245
一 对现代性的质疑与反思 248
二 对人类诗意化生存方式的回顾与眷恋 258
三 审美意义上的现代性品格 263
第二节 民俗文化的“抚慰”机能——民众的心理寄托和精神安慰 266
第三节 民俗文化的现代转型——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269
参考文献 276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