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1
二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6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21
四 本书的结构安排 23
第1章 校办科技企业的渊源:计划体制下的实践 26
第一节 校办工厂第一阶段:创办及运行机制 26
第二节 校办工厂第二阶段:产学研结合新体制 41
第三节 校办工厂的历史经验与遗产:对前两个阶段的总结 67
第2章 院系科技企业的发展机制与发展轨迹 78
第一节 院系企业的创办背景 79
第二节 院系企业创办人员的出现、双重体制的确立与企业在院系中的定位 93
第三节 大学的资源投入 104
第四节 相关方利益的制度划分 113
第五节 院系企业业务的开展、产学研经验的探索与经济效益 125
第六节 院系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 138
第七节 产权、组织管理与人际关系——院系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探讨 147
第八节 院系企业难办大的进一步分析——制度障碍、能力与偏好 171
第九节 院系企业的地位变化与最终命运 176
第十节 小结与讨论 183
第3章 方正集团公司的发展轨迹与校企关系 185
第一节 方正集团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185
第二节 民族品牌、校办科技企业旗帜的树立及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192
第三节 研究所与公司的关系演变及方正发展过程中的冲突与动荡 203
第四节 从高校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中的企业管理与文化 222
第五节 公司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支持、控制与脱离 236
第六节 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安排与管理框架——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250
第七节 小结——方正模式的若干问题 258
第4章 院系企业升格而成的校级企业集团:以青鸟、未名为例 260
第一节 青鸟集团的发展轨迹 260
第二节 未名集团的发展轨迹 281
第5章 校办科技企业集团的发展机制与轨迹 321
第一节 院系企业发展到集团企业需要的基本要素 321
第二节 大学的资源对科技企业集团发展的作用 327
第三节 企业、大学、政府与“声望等级结构”——层级性的社会结构、象征的作用与转化的策略 334
第四节 企业发展道路、组织结构与企业名人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341
第6章 大学管理校企的方式、管理症结与校企关系变化 346
第一节 大学管理校办工厂的方式及其遗产 346
第二节 大学管理校办科技企业的方式与管理症结 351
第三节 校企关系演变陷入“锁闭状态”——公司的“内部人控制”、校企脱离与“家族化”问题 374
第四节 北大的重塑与校企关系的新变化 385
第7章 总结与探讨:大学的社会形塑与校企关系的演变 402
第一节 从体系再生产的视角理解校企关系变化曲线 402
第二节 大学创办校企“屡败屡办”之谜 411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尚待研究的问题 412
附录:北京大学科技收入与校企收入情况统计表 416
参考文献 419
后记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