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2
(一)选题缘由 2
(二)研究意义 7
二 目前的研究现状与评析 8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机遇研究 9
(二)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研究 11
(三)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15
(四)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评析 20
三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21
四 研究方法 23
(一)文献研究法 23
(二)问卷调查法 23
(三)网络调研法 24
(四)案例分析法 24
(五)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24
五 研究思路和框架 25
第一章 网络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述 28
一 网络传播的特征与优势 28
(一)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29
(二)传播反应的即时性 29
(三)媒体功能的融合性 29
(四)传受双向的互动性 29
(五)发布主体的开放性 30
(六)休闲文化的创新性 30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30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及其界定 31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37
三 网络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38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命题的解读 39
(二)网络传播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生态的变革 42
(三)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优势 46
第二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调研 50
一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调研的总体概况 50
(一)调研的基本方法 50
(二)调研的样本特征分析 51
二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 56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现状分析 56
(二)对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分析 63
三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探索 86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团队 86
(二)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群众地位 87
(三)统筹传播优势,实现媒介融合 89
(四)丰富理论内容,提高网民兴趣 90
(五)优化传播形式,满足大众需要 91
(六)注重现实需要,重塑理论形象 93
(七)运用数据分析,把握宣传动态 95
(八)加强统一管理,构建新型机制 96
(九)科学监测舆情,强化舆论引导 98
第三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 100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和发展 100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101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丰富和发展 105
(三)网络传播助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 106
二 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与形式的新要求 108
(一)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传播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109
(二)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基础条件产生了重大影响 112
(三)网络传播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更具说服力 117
(四)网络传播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更具吸引力 119
三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与形式的新发展 122
(一)网络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提供了崭新的舞台 123
(二)网络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拓宽了发展的视野 125
第四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与机制 128
一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 128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129
(二)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原则 133
二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 149
(一)目标、动力机制 150
(二)教育、学习机制 153
(三)政策、管理机制 158
(四)考核、评估机制 161
第五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模式构建 164
一 以传播者精英化为取向的模式 164
(一)全面提高传播者的综合素质 165
(二)重点提升传播者的传播素养 168
(三)不断加强传播者的科学管理 171
二 以传播介质多样化为取向的模式 174
(一)基于网络话语平台的引领型传播模式 174
(二)基于网络对话平台的交流型传播模式 177
(三)基于网络实践平台的信息型传播模式 178
三 以传播信息亲民化为取向的模式 180
(一)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环境分析 181
(二)网络时代的受众特点分析 183
(三)利用互联网,让马克思主义走进群众 188
第六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探索 191
一 设置网络传播议程 191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的议程设置及其特征 192
(二)设置网络传播议程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 194
(三)网络传播议程的设置 195
二 提升网络主体素质 199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基本构成 200
(二)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素质的提升 202
三 优化网络传播环境 205
(一)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环境及其特征 205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环境存在的主要困境 207
(三)网络传播环境的优化 210
四 改进网络传播教育方式 212
(一)改进网络传播教育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 213
(二)网络传播教育的具体方式 214
(三)网络传播教育方式的改进 217
第七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启示 220
一 宣传引导,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路径意识 221
(一)注重理论指导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路径意识 221
(二)体现实践强化作用,培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路径意识 226
(三)发挥政策推动作用,发展网络传播路径意识 230
二 改革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阵地 235
(一)建设主题网站,占领传播主阵地 235
(二)运用主流微博,拓展传播新渠道 241
(三)开通专家博客,拓展传播新平台 245
(四)设立专业论坛,开辟传播辩论场 249
(五)利用网络视频,实现形式多元化 252
三 活力精干,打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网络队伍 255
(一)聘请专家团队,精炼传播内容 255
(二)引进技术骨干,搭建传播平台 260
(三)培养多元人才,丰富传播形式 262
四 新旧融合,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配合机制 264
(一)网络媒体及时更新,体现大众化网络传播效率 265
(二)传统媒体深入基层,完善大众化传播全面覆盖 268
(三)传统网络相互渗透,促进大众化传播互动配合 269
附录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调查 273
主要参考文献 278
后记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