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与文人生活 1843-1945》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中强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32631742
  • 页数:591 页
图书介绍:是《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之一。本书研究近代(晚清民国)在沪文人城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设有晚清上海:场域的开辟与演变;民国上海:城市空间的再生产;近代稿酬制度与文人职业化;职业空间与文人多栖;王韬、包天笑的沪居生活及经济来源;胡适、鲁迅的沪居生活及经济来源;近代居沪文人的交往与结社;晚清民初的文人冶游与文学生产等。

总序&熊月之 1

引言 1

第一章 晚清上海:场域的开辟与演变 14

一、开埠之初的“北门”内外:王韬行走上海的路线 15

(一)开埠初期的“北门”内外 15

(二)王韬心目中的“城市” 20

二、19世纪90年代:韩邦庆眼中的“城市”方位 24

(一)从“邑城”到四马路 24

(二)《海上花列传》中的城市地图 30

马路、马车、名妓与城市“公共性” 31

马路与女性:渗透日常的开新容异之风 38

三、张园:上海政治生态之缩影 42

第二章 民国上海:城市空间的再生产 57

一、航运、金融发展与社会生活新变 57

二、从四马路到大马路:空间新变中的文人 61

三、逸出文派界分的“城市共同体” 73

四、“三楼情结”的消退与士大夫身份的疏离 77

五、“大马路”精神与上海文化机制 82

第三章 近代稿酬制度与文人职业化 91

一、近代稿酬制度之滥觞 92

(一)“润笔”与“润格” 92

(二)稿酬制度之形构 95

二、近代版权制度在晚清上海的实践 100

(一)从《淞隐漫录》到《大清著作权律》 100

(二)李伯元为版权而争 106

三、小说期刊、稿酬制度与作家集结 109

(一)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与作家集结 109

(二)稿酬“基价”与“名”之效用 114

(三)吸纳“过剩”知识劳力 121

四、身份、人格转型:稿酬制度的“现代性”意义 124

(一)清末民初居沪文人的“卖文”意识 124

(二)“仕途情结”的淡化与新归宿感的产生 127

五、新文学作家与稿酬制度 131

第四章 职业空间与文人多栖 145

一、厕身报刊、书局 147

二、沈德鸿与商务印书馆 154

三、任职各行各业 159

四、市场机制中的职业写手 164

五、作为文化斡旋的翻译 168

六、结缘电影:文学书写的扩大 174

(一)早期染指电影的文人 175

(二)明星影片公司对左翼文人的接纳 182

第五章 王韬、包天笑的沪居生活及经济来源 191

一、王韬的城市生活与经济状况 191

(一)早期在沪生活与经济状貌 192

(二)基本收入、生活形态与“献策当道” 195

(三)晚年在沪生活与经济来源 199

二、包天笑的城市生活与经济状况 202

(一)职业、收入与移民计划 202

(二)衣食住行与城市空间 205

(三)对“新事物”的尝试 208

第六章 胡适、鲁迅的沪居生活及经济来源 215

一、胡适早年居沪生活与经济状况 216

(一)由“乡巴佬”而“新人物” 216

(二)早年居沪时的经济状况 219

二、胡适再度居沪时的经济来源 221

(一)政治与经济庇护所 221

(二)蛰居时期的经济来源 224

三、鲁迅居沪时期的经济来源 232

第七章 晚清民国居沪文人的交往与结社 245

一、晚清上海的文人圈子 246

(一)晚清早期的文人圈子 246

(二)晚清后期的文人圈子 253

海上文社 255

二、清末民初上海的文人社团 257

(一)城市生活视野中的南社 257

(二)遗老文社、《青鹤》杂志 263

三、文人交往与公共空间 270

(一)私家园林开放 270

(二)从愚园到半淞园 274

(三)张园:文人世俗化的载体 277

(四)张园与《游戏报》、《官场现形记》 278

四、清末民国上海的几个文人聚会点 282

(一)《时报》馆息楼 282

(二)大世界寿石山房 283

(三)慈安里钻楼 285

(四)内山书店 286

(五)新雅茶店与新雅大酒店东厅 289

(六)DD'S咖啡馆 292

(七)法国公园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294

第八章 晚清民初的文人冶游与文学生产 302

一、晚清民初文人的冶游之风 303

(一)晚清民初冶风之盛 303

(二)传统投影与名士遗习 307

二、开花榜:一种“社会仪式”原型 312

三、文人冶游与文学生产之关系 315

第九章 与媒体市场同构:创造社与新月派 324

一、泰东图书局:创造社的摇篮 324

(一)三个没有经济自主权的“创造”者 325

(二)创造激情与商业目的共谋 333

二、自由媒体市场中的新月派 345

(一)新月书店与《新月》杂志 347

(二)自由主义与“国家权力” 356

第十章 “亭子间作家”及其文化思考 369

一、关于“上海作家”及其居所的考辨 371

二、谁住在亭子间:从“边缘”到“中心”的文化迁徙 376

三、僦居亭子间的非“亭子间作家”:郁达夫的一张生活日程表 388

第十一章 都市新感觉:20世纪20年代末的上海现代派 400

一、“三剑客”和一个“外来者” 401

二、行走在北四川路上的“现代沉溺者” 407

三、另类历史:现代主义与左翼文本中的“都市” 416

四、“现代派”作家的经济状况与生活形态 421

第十二章 沈从文:以拒绝“都市”的方式介入都市 434

一、一座用砖头和权力垒就的大城:沈从文与北京 435

(一)从边地到京师 435

(二)沈从文心目中的北京 440

二、一座更大、更现实的都市:沈从文与上海 445

(一)日常生活与金钱理性 447

(二)“新式女人”与身份自觉 451

三、他者都市,抑或都市中的“湘西”? 459

四、“京派”欤,“海派”欤:京海互补的沈从文 468

第十三章 张爱玲: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 485

一、家族语境:苏州河边的老洋房 485

二、公寓:上海中产阶层的物质符号 492

(一)于其中:一个世俗的张爱玲 496

(二)隔其外:一个“潮流”外的张爱玲 502

三、城市中产阶层的“叙事陪伴” 505

(一)中产阶层的定义与“社会人格” 506

(二)张氏文本中的上海中产阶层 507

四、一种游离“国家”逻辑的历史走向 513

上海沦陷与“上海”浮现 514

尾声:一座城市的倾覆与记忆(代结语) 522

附录 529

附录一 民国时期活跃于上海的文学社团、组织 529

附录二 鲁迅居沪时期的经济来源与收入明细表 541

附录三 鲁迅在沪时期所观电影与所去电影院 565

附录四 上海电影院一览表(1936—1937) 574

主要参考文献 578

后记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