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与文人生活 1843-1945](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31/s68fedb9.jpg)
![上海社会与文人生活 1843-1945](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31/s68fedb9.jpg)
上海社会与文人生活 1843-1945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中强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32631742
- 页数:591 页
总序&熊月之 1
引言 1
第一章 晚清上海:场域的开辟与演变 14
一、开埠之初的“北门”内外:王韬行走上海的路线 15
(一)开埠初期的“北门”内外 15
(二)王韬心目中的“城市” 20
二、19世纪90年代:韩邦庆眼中的“城市”方位 24
(一)从“邑城”到四马路 24
(二)《海上花列传》中的城市地图 30
马路、马车、名妓与城市“公共性” 31
马路与女性:渗透日常的开新容异之风 38
三、张园:上海政治生态之缩影 42
第二章 民国上海:城市空间的再生产 57
一、航运、金融发展与社会生活新变 57
二、从四马路到大马路:空间新变中的文人 61
三、逸出文派界分的“城市共同体” 73
四、“三楼情结”的消退与士大夫身份的疏离 77
五、“大马路”精神与上海文化机制 82
第三章 近代稿酬制度与文人职业化 91
一、近代稿酬制度之滥觞 92
(一)“润笔”与“润格” 92
(二)稿酬制度之形构 95
二、近代版权制度在晚清上海的实践 100
(一)从《淞隐漫录》到《大清著作权律》 100
(二)李伯元为版权而争 106
三、小说期刊、稿酬制度与作家集结 109
(一)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与作家集结 109
(二)稿酬“基价”与“名”之效用 114
(三)吸纳“过剩”知识劳力 121
四、身份、人格转型:稿酬制度的“现代性”意义 124
(一)清末民初居沪文人的“卖文”意识 124
(二)“仕途情结”的淡化与新归宿感的产生 127
五、新文学作家与稿酬制度 131
第四章 职业空间与文人多栖 145
一、厕身报刊、书局 147
二、沈德鸿与商务印书馆 154
三、任职各行各业 159
四、市场机制中的职业写手 164
五、作为文化斡旋的翻译 168
六、结缘电影:文学书写的扩大 174
(一)早期染指电影的文人 175
(二)明星影片公司对左翼文人的接纳 182
第五章 王韬、包天笑的沪居生活及经济来源 191
一、王韬的城市生活与经济状况 191
(一)早期在沪生活与经济状貌 192
(二)基本收入、生活形态与“献策当道” 195
(三)晚年在沪生活与经济来源 199
二、包天笑的城市生活与经济状况 202
(一)职业、收入与移民计划 202
(二)衣食住行与城市空间 205
(三)对“新事物”的尝试 208
第六章 胡适、鲁迅的沪居生活及经济来源 215
一、胡适早年居沪生活与经济状况 216
(一)由“乡巴佬”而“新人物” 216
(二)早年居沪时的经济状况 219
二、胡适再度居沪时的经济来源 221
(一)政治与经济庇护所 221
(二)蛰居时期的经济来源 224
三、鲁迅居沪时期的经济来源 232
第七章 晚清民国居沪文人的交往与结社 245
一、晚清上海的文人圈子 246
(一)晚清早期的文人圈子 246
(二)晚清后期的文人圈子 253
海上文社 255
二、清末民初上海的文人社团 257
(一)城市生活视野中的南社 257
(二)遗老文社、《青鹤》杂志 263
三、文人交往与公共空间 270
(一)私家园林开放 270
(二)从愚园到半淞园 274
(三)张园:文人世俗化的载体 277
(四)张园与《游戏报》、《官场现形记》 278
四、清末民国上海的几个文人聚会点 282
(一)《时报》馆息楼 282
(二)大世界寿石山房 283
(三)慈安里钻楼 285
(四)内山书店 286
(五)新雅茶店与新雅大酒店东厅 289
(六)DD'S咖啡馆 292
(七)法国公园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294
第八章 晚清民初的文人冶游与文学生产 302
一、晚清民初文人的冶游之风 303
(一)晚清民初冶风之盛 303
(二)传统投影与名士遗习 307
二、开花榜:一种“社会仪式”原型 312
三、文人冶游与文学生产之关系 315
第九章 与媒体市场同构:创造社与新月派 324
一、泰东图书局:创造社的摇篮 324
(一)三个没有经济自主权的“创造”者 325
(二)创造激情与商业目的共谋 333
二、自由媒体市场中的新月派 345
(一)新月书店与《新月》杂志 347
(二)自由主义与“国家权力” 356
第十章 “亭子间作家”及其文化思考 369
一、关于“上海作家”及其居所的考辨 371
二、谁住在亭子间:从“边缘”到“中心”的文化迁徙 376
三、僦居亭子间的非“亭子间作家”:郁达夫的一张生活日程表 388
第十一章 都市新感觉:20世纪20年代末的上海现代派 400
一、“三剑客”和一个“外来者” 401
二、行走在北四川路上的“现代沉溺者” 407
三、另类历史:现代主义与左翼文本中的“都市” 416
四、“现代派”作家的经济状况与生活形态 421
第十二章 沈从文:以拒绝“都市”的方式介入都市 434
一、一座用砖头和权力垒就的大城:沈从文与北京 435
(一)从边地到京师 435
(二)沈从文心目中的北京 440
二、一座更大、更现实的都市:沈从文与上海 445
(一)日常生活与金钱理性 447
(二)“新式女人”与身份自觉 451
三、他者都市,抑或都市中的“湘西”? 459
四、“京派”欤,“海派”欤:京海互补的沈从文 468
第十三章 张爱玲:从“家族”走向“中产阶层” 485
一、家族语境:苏州河边的老洋房 485
二、公寓:上海中产阶层的物质符号 492
(一)于其中:一个世俗的张爱玲 496
(二)隔其外:一个“潮流”外的张爱玲 502
三、城市中产阶层的“叙事陪伴” 505
(一)中产阶层的定义与“社会人格” 506
(二)张氏文本中的上海中产阶层 507
四、一种游离“国家”逻辑的历史走向 513
上海沦陷与“上海”浮现 514
尾声:一座城市的倾覆与记忆(代结语) 522
附录 529
附录一 民国时期活跃于上海的文学社团、组织 529
附录二 鲁迅居沪时期的经济来源与收入明细表 541
附录三 鲁迅在沪时期所观电影与所去电影院 565
附录四 上海电影院一览表(1936—1937) 574
主要参考文献 578
后记 590
- 《母亲传承给孩子的四季生活》千早译;(日)麻希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你活成什么样,什么就是生活真相》张军霞 2018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去,过你爱的生活》余秋雨 2020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孙中山在上海》王琪森著 2019
- 《上海繁华》大地风车著 2019
- 《知青老照片 上海知青在黑龙江》马琳,刘宏海主编 2018
- 《朱生豪在上海》朱尚刚著 2019
-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海韵江南古名镇》(中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田兆元 2019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2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6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3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 稿钞校本 第1册》周德明,严晓星主编 2017
- 《上海市订购外国和港台科技期刊联合目录 1983 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