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统历法 3
第一节 纪时系统 3
1.农历 3
农历的起源 3
农历月的天数 3
“节气”和“中气” 4
闰月的由来 4
十九年七闰 5
2.月相 5
月相的成因 5
月相种类 6
月相识别 7
3.干支历 8
干支历概述 8
干支纪年 8
干支纪月 9
干支纪日 9
干支纪时 9
4.节气 11
二十四节气 11
杂节气 12
5.七十二候 14
七十二候概况 15
候应 15
第二节 观象授时 18
1.北极星与北斗七星 18
北极星 18
北斗七星 18
2.《尧典》及四仲中星 20
《尧典》中的经典记载 20
四仲中星 21
3.岁星与太岁 22
岁星纪年法 22
太岁纪年法 22
4.五星 24
金星 24
木星 25
水星 25
火星 25
土星 25
5.三垣二十八宿 26
三垣 26
二十八宿 27
6.《礼记·月令》 28
《礼记·月令》所记天象 29
《礼记·月令》师法自然 29
7.分野 30
十二分野 31
二十八宿分野 31
8.地平方位 32
地平四方 32
日景定位 32
指南针定位 33
山川地势定位 33
四象与方位 33
第二章 传统岁时 37
1.除夕与春节 37
吃年夜饭 37
守岁 38
放爆竹 38
祭拜祖先 39
拜年与压岁钱 39
2.正月初五破五 41
迎财神 41
送穷 42
开市 42
3.正月十五元宵节 43
元宵燃灯的习俗 43
猜灯谜 44
吃元宵 44
4.正月廿五填仓节 45
填仓节由来 45
填仓节活动 46
5.立春 47
迎春 47
打春牛 48
报春 48
咬春祈福 49
6.二月二龙抬头 51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51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 51
7.社日 53
社日的由来 53
社日的民俗 54
8.三月初三上巳节 55
三月三节俗溯源 55
上巳的节俗 55
9.清明节 57
清明节的由来 58
扫墓祭先 58
插柳戴柳 59
放风筝 59
10.四月初八浴佛节 60
浴佛节由来 60
斋会 60
舍豆结缘 61
放生 61
11.五月初五端午节 62
端午节的由来 62
端午食粽 62
龙舟竞渡 63
悬艾叶、菖蒲 64
驱五毒 64
12.六月初六天贶节 65
晒经书 66
衣物 66
回娘家 66
13.七夕乞巧节 67
穿针乞巧 67
拜织女 68
牛郎织女鹊桥会 69
14.七月十五中元节 70
中元节由来 70
祭祖 71
中元普度 72
15.八月十五中秋节 72
中秋节由来 73
赏月拜月 73
吃月饼 74
16.九月九重阳节 75
重阳由来 75
登高 75
插茱萸、簪菊花 76
赏菊、饮菊花酒 76
17.十月十五下元节 77
斋三官 78
焚“金银包” 78
18.冬至 79
冬至的由来 79
冬至食俗 80
19.腊月初八腊八节 81
腊八节的由来 81
腊八粥 81
腊八蒜 82
20.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83
祭灶 83
扫尘 84
第三章 传统饮食文化 87
第一节 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原则 87
1.食医合一 87
医食同源 87
食医制度 87
2.饮食养生 88
天人相应 88
审因用膳 89
3.本味主张 90
味性的认识 90
本味主张 91
4.孔孟食道 92
孔子饮食主张 92
孟子食德 93
第二节 传统菜系 94
1.鲁菜 95
鲁菜渊源 95
鲁菜特色 95
2.川菜 96
川菜渊源 96
川菜特色 97
四川火锅 98
3.粤菜 99
粤菜渊 99
粤菜特色 100
4.闽菜 101
闽菜渊源 101
闽菜特色 102
5.苏菜 103
苏菜渊源 103
苏菜特色 104
6.浙菜 105
追根溯源 105
浙菜特色 106
浙菜文化 107
7.湘菜 107
追根溯源 108
湘菜特色 108
8.徽菜 109
追根溯源 109
徽菜特色 110
徽菜与食补 110
第三节 传统名席名宴 111
1.满汉全席 111
追根溯源 111
满汉全席的菜谱 112
2. 孔府宴 113
追根溯源 113
孔府五大宴 114
3.文会宴 115
兰亭宴 116
洛滨宴 117
4.烧尾宴 118
追根溯源 118
烧尾宴菜谱 119
第四节 传统饮食器具文化 120
1.筷子 120
追根溯源 120
用筷礼仪 120
2.鼎 122
器具之鼎 122
礼器之鼎 122
3.镬 123
炊具之镬 123
礼器之镬 124
刑具之镬 124
4.釜 125
釜、镬与锅 125
有关釜的典故 125
5.甑 126
甑的历史 126
甗 127
6.俎 128
食具之俎 128
礼器之俎 129
俎豆 129
7.簋 129
簋的形状 130
礼器之簋 130
第五节 传统酒文化 131
1.酒的起源 131
酒的起源 132
酿酒起源传说 132
2.酒器 134
尊 134
樽 134
觥 135
觞 136
觚 136
爵 137
角 137
3. 酒之名人轶事 138
刘邦酒醉斩白蛇 138
酒仙李白 138
醉翁欧阳修 139
4.酒礼 140
酒礼的渊源 140
饮酒礼节 141
5.酒道 141
酒宜温饮 142
饮必小咽 142
空腹勿饮 142
勿混饮 142
勿强饮 143
6.酒德 143
节制有度 143
量力而饮 144
不能强劝 144
7.酒令 145
酒令的渊源 145
行令方式 146
8.酒店 147
酒店的渊源 147
酒旗 147
第六节 传统茶文化 149
1.茶的源流 149
茶的渊源 149
茶的发展 150
2.制茶 151
生煮羹饮 151
蒸青制茶 151
蒸青散茶 152
炒青制茶 152
3.饮法 153
煮茶法 153
羹饮法 153
煎茶法 154
点茶法 154
泡茶法 155
4.茶水 156
取水的重要性 156
茶饮取水 157
5.斗茶 158
斗茶的渊源 158
斗茶之法 158
6.茶道 159
茶道的渊源 160
7.茶馆 161
茶馆的渊源 161
第四章 传统服饰文化 164
1.汉服 164
汉服的渊源 164
冕服 165
深衣 165
襦裙 167
2.古代官服 168
3.旗袍 171
4.中山装 173
中山装的由来 173
中山装款式特点 173
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174
第五章 传统礼俗 176
第一节 传统婚嫁习俗 176
1.说媒 176
说媒 176
媒人 177
官媒和私媒 177
2.婚姻六礼 179
纳采 179
问名 180
纳吉 180
纳征 181
请期 182
亲迎 182
3.拜堂 185
拜堂的由来 185
近代拜堂习俗 185
4.入洞房 187
坐帐 187
合卺 187
同牢 188
撒帐 188
5.闹洞房 189
闹洞房的由来 189
欢天喜地闹洞房 190
6.回门 191
回门的渊源 191
回门礼俗 191
7.喜联 192
通用婚联 192
四季婚联 194
嫁女联 195
入赘联 195
第二节 传统寿诞习俗 196
1.报喜贺生 196
男弄璋、女弄瓦 196
男悬弓、女悬帨 196
报喜 197
2.三朝洗礼 197
洗三的由来 198
洗三的习俗 198
3.满月礼俗 199
满月酒 199
添盆 200
剃胎发 200
4.百日礼俗 201
穿百家衣吃百家饭 201
戴长命锁 201
5.周岁礼俗 202
抓周的渊源 203
抓周礼俗 203
6.年寿代称 204
7.民间祝寿礼俗 206
过大寿 206
庆寿 207
寿礼 207
8.吉祥寿图 209
寿字图案 209
鹤、龟 209
寿星 210
麻姑 210
寿山石 210
第三节 传统丧葬礼俗 211
1.送终 212
送终的由来 212
送终的礼俗 212
2.初终 213
停尸 213
举哀 214
含敛 214
3.报丧 215
报丧由来 215
报丧方式 216
4.成服 217
成服的由来 217
五服制度 217
5.吊唁 219
吊唁的礼俗 220
吊唁的程序 220
6.大殓 221
入殓 222
封棺 222
7.接三 223
接三与送三 223
接三民俗 224
8.出殡 226
出殡的由来 226
出殡的礼俗 226
9.下葬 227
坟墓的渊源 228
下葬的风俗 228
10.居丧 229
居丧的渊源 229
居丧的礼俗 230
11.祭扫 231
祭扫的由来 231
七七祭扫 231
百日祭扫 232
周年祭 232
两周年祭 232
禫祭 232
第四节 其他传统习俗 233
1.拜礼 233
拜礼 234
稽首 234
顿首 234
2.座次 235
座次尊卑 236
酒席的座次 236
3.称谓 237
谦称 238
敬称 238
讳称 239
日常称谓 240
宗亲称谓 241
第六章 传统信仰风俗 246
第一节 择吉习俗 246
1.阴阳五行 246
阴阳学说 246
五行学说 247
2.天干地支 249
干支属性 249
相化 250
六合与三合 250
相冲 251
相害 251
相刑 251
3.周易八卦 252
《周易》 252
八卦 253
4.神煞方位 253
年神神煞 254
月神神煞 254
日神神煞 255
时神神煞 255
第二节 求吉辟邪习俗 256
1.桃木辟邪的传说 256
桃木的渊源—神荼和郁垒 256
桃木的用法 257
2.中国民间的咒语 258
咒语的力量 258
急急如律令 259
3.求雨的习俗 260
龙王的任务 260
求雨的各种方法 261
4.求子习俗 262
拜神求子 263
麒麟送子 263
吃瓜求子 264
“拴娃娃”求子 264
5.有关梦的俗信 265
梦的预兆 265
圆梦 266
6.数字上的忌讳 267
数字禁忌 267
数字黑话 268
第三节 神佛信仰 269
1.观音 269
观音信仰的由来 270
观音形象 271
2.财神 272
正财神赵公明 272
文财神范蠡 273
武财神关羽 273
五路财神 273
迎财神 274
3.灶王的传说 275
灶王的由来 275
灶王的职责 276
4.雷神 277
雷神崇拜 277
雷公电母 278
5.多种多样的门神 279
神荼和郁垒 279
门神钟馗 280
秦叔宝和尉迟恭 281
6.祭祀城隍神 282
城隍神的由来 282
祭祀城隍传统 283
7.祭拜土地神 284
土地神的由来 284
土地神祭祀 285
8.妈祖崇拜 286
妈祖的由来 286
妈祖崇拜 287
附录2011—2020年择吉历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