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试用教科书 有机化学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教用书编辑部组织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1
  • ISBN:K13010·953
  • 页数:217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0-1.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简史 1

上册目录 1

0-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3

(1)结构理论产生以前有机化学中理论概念的状况 11

(2)布特列洛夫的化学结构理论 11

(3)结构理论的发展 11

(4)共价键的本性 11

0-3.近年来我国有机化学及有机工业的成就和发展 11

0-4.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13

0-5.有机化合物的来源 13

0-6.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4

0-7.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程序 14

0-8.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5

1-1.烷烃的定义,通式和同系列 17

第一章 烷烃 17

1-2.烷烃的同分异构 18

1-3 烷烃的命名法 19

(1)习惯命名法 21

(2)衍生命名法 21

(3)系统命名法 21

1-4.烷烃的天然来源 21

1-5.烷烃的制法 21

(1)由不饱和烃加氢 23

(2)从卤烷制备 23

(3)从羧酸盐制备 23

1-6.烷烃的物理性质 23

1-7.烷烃的化学性质 24

(6)热裂 27

1-8.甲烷 27

(5)异构化 27

1-9.石油 27

(2)与硫酰氯作用 27

(3)与硝酸作用 27

(1)与卤素作用 27

(4)氧化 27

(1)石油和它的重要性 31

(2)石油的分馏 31

(3)汽油的辛烷值 31

(4)石油的热裂 31

(5)合成汽油(人造汽油) 31

1-10.我国的石油工业 31

第二章 烯烃 31

2-1.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法 31

2-2.双键的近代电子概念 32

2-3.烯烃的制法 33

(3)由烷烃去氢和热裂 34

2-4.烯烃的物理性质 34

(1)由醇类去水 34

(2)由卤烷去卤化氢 34

2-5.烯烃的化学性质 35

(1)加成反应 40

(2)异构化 40

(3)氧化反应 40

(4)臭氧化反应 40

(5)聚合反应 40

(6)与CO和H2作用 40

2-6.几个重要的烯烃 40

3-1.叁键的近代电子概念 41

第三章 炔烃 41

(2)丙烯 41

(3)丁烯 41

(1)乙烯 41

3-2.炔烃的制法 42

(1)从二卤烷制备 42

(2)从乙炔的烷基化制备 42

3-3.炔烃的物理性质 42

第四章 二烯烃 43

3-4.炔烃的化学性质 43

(1)加成反应 45

(2)氧化反应 45

(3)聚合反应 45

(4)异构化 45

(5)金属衍生物的生成 45

3-5.乙炔 45

4-1.二烯烃的三种类型 48

4-2.共轭二烯烃的特性 49

4-3.重要的共轭二烯烃 51

(2)聚合反应 51

(1)加成反应 51

(1)丁二烯-[1,3] 53

(2)2-甲基丁二烯-[1,3] 53

4-4.天然橡胶 53

(1)来源 55

(2)生胶 55

(3)硫化 55

4-5.合成橡胶 55

第五章 烃的卤素衍生物 57

(5)氯丁橡胶 57

(4)异丁橡胶 57

(3)丁腈橡胶 57

(2)丁苯橡胶 57

(1)丁钠橡胶 57

(一)饱和烃的一元卤素衍生物 58

5-1.卤烷的同分异构和命名法 58

5-2.卤烷的制法 59

(1)由烷烃直接卤化 60

(2)由烯烃加卤化氢 60

(3)由醇制备 60

5-3.卤烷的物理性质 60

5-4.卤烷的化学性质 61

5-5.多卤代烷的制法和性质 66

(二)饱和烃的多卤衍生物 66

(4)与金属作用 66

(3)还原 66

(2)去卤化氢 66

(1)置换反应 66

5-6.重要的多卤代烷 67

(1)二碘甲烷 68

(2)三氯甲烷 68

(3)三碘甲烷 68

(4)四氯化碳 68

(5)1,2-二氯乙烷 68

(三)不饱和烃的卤素衍生物 68

5-7.烯烃一卤衍生物的制法和性质 68

5-8.双健位置对卤原子活泼度的影响 69

5-9.重要的不饱和烃卤素衍生物 70

5-12.重要的氟化物 71

5-11.氟烃的性质 71

(3)卤烷与无机氟化物作用 71

(1)烷烃直接氟化 71

5-10.氟化物的制法 71

(四)氟烃 71

(2)烯烃或炔烃加HF 71

(1)二氟二氯甲烷 72

(2)四氟乙烯 72

第六章 醇 72

(一)饱和一元醇 72

6-1.饱和一元醇的结构、同分异构和命名 72

6-2.饱和一元醇的制法 73

(4)由酯还原 74

(5)应用格林尼亚试剂合成 74

6-3.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 74

(2)由烯烃制备 74

(1)由卤烷水解 74

(3)由醛或酮还原 74

6-4.饱和一元醇的化学性质 76

(4)酯的生成 79

6-5.重要的饱和一元醇 79

(6)氧化反应 79

(5)去水反应 79

(3)与氢卤酸作用 79

(2)与卤化磷作用 79

(1)与金属作用 79

(1)甲醇 81

(2)乙醇 81

(3)杂醇油 81

(4)高级饱和一元醇 81

(二)不饱和一元醇 81

6-6.丙烯醇 81

(4)由酮还原 82

(3)由烯烃氧化 82

6-8.二元醇的物理性质 82

(三)多元醇 82

(1)由二卤衍生物制备 82

6-7.二元醇的制法 82

(2)由卤醇制备 82

6-9.二元醇的化学性质 83

(1)去水反应 84

(2)氧化反应 84

6-10.乙二醇 84

6-11.丙三醇 85

(四)硫醇 86

6-12.硫醇的制法 86

(2)由醇制备 87

6-13.硫醇的性质 87

(1)由氢硫化钾与烷基化剂作用 87

(1)物理性质 88

(2)化学性质 88

6-14.重要的硫醇 88

(1)甲硫醇 88

(2)乙硫醇 88

(3)十二硫醇 88

第七章 醚 88

(一)饱和醚 89

7-1.饱和醚的制法 89

(1)由醇去水 90

(2)由卤烷与醇金属作用 90

7-2.饱和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90

7-3.重要的饱和醚 91

(1)物理性质 91

(2)化学性质 91

(1)乙醚 92

(2)异丙醚 92

(3)β,β′-二甲氧基二乙醚 92

(二)不饱和醚 92

7-4.乙烯基醚类 92

(1)烷基乙烯基醚 92

(2)二乙烯基醚 92

(三)环醚 92

7-5.环氧乙烷 92

7-6.1,4-二氧陆圜 94

(四)硫醚 94

7-7.硫醚的制法和性质 94

7-8.芥子气 95

第八章 醛和酮 95

(2)锍化合物的生成 95

(1)亚砜和砜的生成 95

(一)饱和醛和酮 96

8-1.饱和醛和酮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96

(1)同分异构 96

(2)命名法 96

8-2.饱和一元醛和酮的制法 96

(1)由醇制备 98

(2)由炔烃制备 98

(3)由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 98

(4)由烯烃与一氧化碳及氢合成 98

8-3.饱和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98

8-4.饱和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99

(7)歧化反应 107

(8)醛的定性检验 107

(6)氧化反应 107

8-5.重要的饱和醛和酮 107

(1)简单的加成反应 107

(5)醛的聚合反应 107

(4)α氢的反应 107

(3)羰基氧原子的置换 107

(2)加成后去水 107

(1)甲醛 110

(2)乙醛 110

(3)丙酮 110

(4)丁二酮 110

(二)不饱和醛及酮 110

8-6.重要的不饱和醛及酮 110

8-7.烯酮 112

(3)甲基乙烯基酮 112

(2)丁烯[2]-醛 112

(1)丙烯醛 112

第九章 羧酸 113

(一)饱和一元羧酸 114

9-1.饱和一元羧酸的制法 114

(1)氧化法 114

(2)由腈水解 114

(3)用格林尼亚试剂制备 114

(4)由羧酸衍生物制备 114

(5)由烯烃与一氧化碳及水作用 114

9-2.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 114

9-3.饱和一元羧酸的化学性质 115

(7)羧酸的还原 117

(8)卤代反应 117

(6)去羧反应 117

9-4.甲酸 117

(1)酸性 117

(4)酯的生成 117

(3)酰卤的生成 117

(2)酐的生成 117

(5)酰胺的生成 117

9-5.乙酸 118

(1)发酵法 119

(2)木材干馏法 119

(3)由乙炔制备 119

9-6.高级饱和一元羧酸 119

(二)不饱和一元羧酸 119

9-7.丙烯酸 119

9-8.油酸和其他高级不饱和脂肪酸 120

(4)桐油酸(十八三烯-[9,11,13]-酸) 121

9-9.饱和二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1

(三)饱和二元羧酸 121

(2)亚油酸(十八二烯[9,12]-酸) 121

(3)亚麻酸(十八三烯-[9,12,15]-酸) 121

(1)油酸(十八烯-[9]-酸) 121

9-10.乙二酸 122

9-11.丙二酸及丙二酸酯 123

9-12.丁二酸 124

9-13.己二酸 125

(四)不饱和二元羧酸 126

9-14.丁烯二酸 126

(1)反丁烯二酸 127

(2)顺丁烯二酸 127

9-15.顺反异构 127

(一)酰卤 128

10-1.酰卤的制法 128

第十章 羧酸衍生物 128

(1)由羧酸与氯化磷作用 129

(2)由羧酸与亚硫酰氯作用 129

10-2.酰卤的性质 129

(1)酰化反应 130

(2)与格林尼亚试剂作用 130

(3)还原反应 130

(二)酐 130

10-3.酐的制法和性质 130

(1)制法 130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0

10-4.乙酐 130

10-5.酯化制法 131

(三)酯 131

(2)由醋酸和乙烯酮合成 131

(1)由醋酸和乙炔合成 131

(1)酯化反应 132

(2)由醇与酰化剂作用 132

(3)由羧酸盐制备 132

10-6.酯的性质 132

(1)水解 133

(2)醇解 133

(3)氨解 133

(4)与格林尼亚试剂作用 133

(5)还原或加氢 133

10-7.原酸酯 133

10-8.蜡和油脂 133

11-1.碳酰氯及其衍生物 133

10-9.酰胺的制法 136

(四)酰胺 136

(3)油脂的性质 136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36

(1)蜡 136

(4)油脂的用途 136

(1)由羧酸衍生物制备 137

(2)由铵盐加热分解 137

(3)由腈水解 137

10-10.酰胺的性质 137

(1)弱碱性和弱酸性 138

(2)水解 138

(3)去水反应 138

(4)与亚硝酸作用 138

(5)降级反应 138

第十一章 碳酸衍生物 138

(3)氨基甲酸酯 139

11-2.碳酰胺 139

(2)氯甲酸酯 139

(1)碳酰氯 139

(1)水解 142

(2)放氮反应 142

(3)盐的生成 142

(4)加热分解 142

(5)脲甲醛树脂的生成 142

11-3.酰脲 142

(1)环丙二酰脲 144

(2)尿酸 144

11-4.胍 144

11-5.含硫的碳酸衍生物 144

12-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 145

(一)硝基化合物 145

(2)黄酸和黄酸盐 145

(1)硫脲 145

第十二章 脂肪族含氮化合物 145

12-2.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法 146

12-3.硝基化合物的制法 146

(1)烷烃的直接硝化 147

(2)由卤烷与亚硝酸银作用 147

12-4.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47

12-5.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48

(4)与醛或酮缩合 149

(5)伯硝基化合物的水解 149

12-6.硝基甲烷及其衍生物 149

(3)与亚硝酸的作用 149

(2)还原 149

(1)与碱的作用 149

(1)硝基甲烷 150

(2)三氯代硝基甲烷 150

(二)胺 150

12-7.胺的结构、分类和同分异构 150

12-9.胺的制法 151

12-8.胺的命名法 151

(1)由氨的烷基化作用制备 153

(2)由含氮化合物的还原制备 153

(3)由霍夫曼酰胺降级反应制备 153

12-10.胺的物理性质 153

12-11.胺的化学性质 153

12-12.季铵盐和季铵碱 156

(5)伯胺的异腈反应 156

(4)与醛作用 156

(3)与酰化剂作用 156

(2)与亚硝酸作用 156

(1)碱性 156

12-13.二胺 157

(1)二胺的一般制法和性质 159

(2)己二胺 159

(三)腈和异腈 159

12-14.腈 159

(1)制法 160

(2)腈的性质 160

12-15.丙烯腈 160

12-16.异腈 161

12-17.异氰酸酯 162

(四)异氰酸酯 162

(3)性质 162

(2)制法 162

(1)结构和命名 162

(五)重氮化合物 163

12-18.重氮甲烷 163

(1)制法 164

(2)性质 164

第十三章 卤代酸 164

13-1.卤代酸的制法 165

(1)α-卤代酸的制备 166

(2)β-和γ-卤代酸的制备 166

(3)ω-卤代酸的制备 166

13-2.卤代酸的性质 166

(2)水解反应 167

13-3.重要的卤代酸 167

(1)酸性 167

(1)氯乙酸 168

(2)三氯乙酸 168

(3)氟乙酸 168

第十四章 羟基酸·旋光异构 168

(一)羟基酸 168

14-1.烃基酸的制法 168

(1)由羟基腈水解 169

(2)由卤代酸水解 169

(3)由烯酸加水 169

(4)由羰基化合物与卤代酸酯作用 169

14-2.羟基酸的物理性质 169

14-3.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170

14-4.乳酸 171

(2)α-羟基酸的分解反应 171

(1)去水反应; 171

14-5.苹果酸 172

14-6.酒石酸 172

14-7.柠檬酸 174

(二)旋光异构 174

14-8.旋光异构现象 174

14-9.具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176

14-10.具有两个不对称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178

14-11.外消旋体的分离 180

14-12.消旋作用 181

14-13.不对称合成的概念 181

第十五章 醛酸和酮酸 182

15-1.乙醛酸 183

15-2.丙酮酸 183

15-3.丁酮-[3]-酸 184

15-4.丁酮-[3]-酸酯 185

(1)丁酮-[3]-酸酯的制法 188

(2)丁酮-[3]-酸酯的性质及其互变异构现象 188

15-5.丁酮-[3]-酸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88

第十六章 碳水化合物 189

(一)单糖 190

16-1.单糖的结构 190

(2)果糖的结构 197

16-2.单糖的化学性质 197

(1)葡萄糖的结构 197

(1)氧化 199

(2)还原 199

(3)与苯肼作用 199

(4)醛糖和酮糖的相互转变 199

(5)糖的增链反应 199

(6)糖的减链反应 199

(7)发酵 199

16-3.重要的单糖 199

(2)麦芽糖 201

(3)乳糖 201

(1)蔗糖 201

(4)织维式糖 201

(三)多糖 201

16-5.多缩己糖 201

(二)式糖 202

(3)果糖 202

(2)半乳糖 202

(1)葡萄糖 202

16-4.重要的式糖 202

第十七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 207

17-1.氨基酸的天然来源和制法 207

(一)氨基酸 207

(2)织维素 207

(1)淀粉 207

(1)蛋白质的水解 210

(2)由卤代酸与氨作用 210

(3)由醛或酮合成 210

(4)醛和丙二酸与氨作用——罗吉昂诺夫法 210

17-2.氨基酸的性质 210

17-3.重要的氨基酸 212

(4)受热后的反应 212

(2)羧基的反应 212

(3)氨基的反应 212

(1)成盐作用 212

(1)氨基乙酸(甘氨酸) 213

(2)氨基戊二酸(谷氨酸) 213

(3)一些重要的ω-氨基酸 213

(二)蛋白质 213

17-4.研究蛋白质的意义 213

17-5.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 214

(1)单纯蛋白质 215

(2)结合蛋白质 215

17-6.蛋白质的性质 215

(1)盐析作用 218

(2)变性作用 218

(3)颜色反应 218

(4)蛋白质的水解作用 218

17-7.蛋白质的结构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