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 3
第一章 受高等教育者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3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与就业效应 4
第二节 高等教育就业的“相对密集程度” 10
第三节 劳动力价格与就业 12
第四节 本章结论及促进就业的政策性建议 15
第二章 专科与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比较优势 19
第一节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相关理论 20
第二节 不同高等教育层次的毕业生的比较优势分析 21
第三节 研究假设 24
第四节 研究数据及变量 25
第五节 实证研究结果 26
第六节 本章结论 30
第三章 代际效应、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教育 32
第一节 职业代际效应的相关研究 33
第二节 研究方法 34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 37
第四节 本章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44
第四章 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 47
第一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 48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变化 50
第三节 不同所有制单位和不同时期参加工作劳动者的教育收益率 54
第四节 中国教育收益率变化的原因与启示 57
第五节 本章结论 59
第五章 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61
第一节 我国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62
第二节 研究数据 64
第三节 研究模型的引入和结果检验 66
第四节 对男女教育明瑟收益率差异解释的实证检验 67
第五节 不分性别的明瑟收益率同分性别明瑟收益率的关系 68
第六章 求职渠道对高校毕业生工作找寻的影响 72
第一节 教育的信号功能 72
第二节 考察雇佣行为来检验教育的信号功能 73
第三节 研究假设、数据与方法 76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果 80
第五节 对研究方法及实证结果的讨论 84
第二编 教育财政与变革 89
第七章 中国义务教育投入之公平性 89
第一节 中国义务教育投入公平性的分析框架 90
第二节 研究数据及初步分析结果 92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 98
第四节 本章结论 107
第八章 教育财政体制变革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110
推行 111
第一节 历史上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与现代教育在农村的 111
第二节 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下基础教育财政与义务教育的发展 114
第三节 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117
第四节 本章结论 122
第九章 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 127
第一节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和地区不平衡的相关研究 128
第二节 资源的利用和地区不平衡,1997—1999年 130
第三节 分权化财政系统中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作用 140
第四节 建立义务教育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系统 143
第一节 世界银行中国贫困省项目的资金投入及其效率概述 150
第十章 世界银行中国贫困省教育发展项目的社会效益 150
第二节 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 155
第三节 基础教育与社会公平 158
第四节 本章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164
第十一章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形成 165
第一节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格局的改变 166
第二节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格局变化与问题的根源 177
第三节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形成 184
第四节 本章结论 194
第十二章 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 197
第一节 世界教育投资比例的基本状况 198
第二节 教育投资水平的经济计量分析 199
第三节 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 202
第四节 中国教育投资比例的潜在变化趋势及政策性建议 206
第十三章 努力构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210
第一节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现状与挑战 210
第二节 努力构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举措 213
第三节 未来二十年我国教育经费需求分析 227
第十四章 中小学教科书的供给机制 234
第一节 中小学教科书供给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 234
第二节 教科书的价格及高额利润 241
第三节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教科书 245
第四节 本章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248
第三编 教育成本与分担 253
第十五章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 253
第一节 高等教育财政危机的出现 254
第二节 关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探讨与政策研究 262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与高等教育产业化 273
第十六章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成本的个案分析 278
第一节 高等学校实行成本核算的意义 279
第二节 研究假设与数据 281
第三节 对学生成本内容的取舍 282
第四节 对学生人数的折合 286
第五节 实证研究结果 287
第六节 对研究方法的讨论 290
第十七章 研究生教育的成本补偿 291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的属性 292
第二节 研究生的预期收益、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 294
第三节 成本补偿对研究生生源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 298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对社会公平性的影响 299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及其配套政策的建议 307
第十八章 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实证研究与政策分析 313
第一节 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 314
第二节 国家助学贷款的公平和效率考察 316
第三节 对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计划的财务分析 322
第四节 助学贷款在中国的出现和政策演变 326
第五节 助学贷款的国际经验 328
第六节 助学贷款的政策分析 333
第十九章 留学生的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 338
第一节 成本补偿理论不是留学生学费定价的理论基础 339
第二节 市场定价 341
第三节 外溢作用的分割与留学生资助 342
第四节 政策性建议 344
第五节 对港澳台学生学费定价的思考 345
第四编 教育管理与政策 351
第二十章 交易成本理论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模式 351
第一节 交易成本理论 352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运行的交易成本 354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 357
第四节 本章结论 360
第二十一章 民办高校组织特征的环境因素分析 361
第一节 组织种群的发展与存亡 365
第二节 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 367
第三节 对民办高校组织特征的分析 370
第四节 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相对比例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380
第五节 本章结论 384
第二十二章 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与民办高校的组织管理特征 386
第一节 民办高校发展与市场运行机制 386
第二节 市场机制对民办高校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的影响 388
第三节 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机制与民办高校的企业化运营方式 395
第一节 教育的公益性 400
第二十三章 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与可营利性辨析 400
第二节 民办教育的公益性 403
第三节 民办教育的可赢利性 405
第四节 民办教育的可营利性 407
第五节 民办教育公益性与可营利性的非矛盾性 410
第二十四章 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412
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的显性特征 413
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的隐性特征 416
第三节 对建设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议 421
第二十五章 研究型大学组织整合机制的案例研究 423
第一节 研究案例、方法和过程 424
第二节 实证研究结果 425
第三节 结果分析 430
第四节 本章结论 435
第二十六章 公派留学的指导方针及政策选择 437
第一节 与公派留学政策相关的几个重要理论 437
第二节 当前公派留学政策应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 445
第三节 关于国家公派留学政策的建议 447
后记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