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高中语文概说 1
第一节 语文课的特点 1
一 难在积累 1
二 功在课外 2
三 贵在迁移 4
第二节 打好基础 5
一 汉字 6
二 词汇 7
三 句子 8
第三节 培养思维能力 10
一 概括能力 11
二 归纳能力 13
三 分析能力 14
四 综合能力 15
五 演绎能力 16
六 比较能力 17
七 分类能力 18
八 归类能力 19
九 筛选能力 21
十 联想能力 22
十一 求异能力 22
一 大量阅读 23
第四节 搞好课外学习 23
二 写日记 25
三 听广播、看电视 26
四 其他 27
第二章 基础知识 28
第一节 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28
一 汉语拼音 28
(一)隔音符号的用法 29
(二)Y、W的用法 30
(三)iou、uei、uen的省略 31
(四)i的用法 31
(六)声调符号 32
(五)er的用法和儿化韵的写法 32
二 普通话 33
(一)平舌音和卷舌音 33
(二)in、ing的区分和en、eng的区分 35
(三)n、l的区分 36
第二节 汉字 39
一 防止因字形相近而误读 40
二 防止因偏旁相同、相近而误读 42
三 防止因不恰当类推而误读 46
四 防止多音多义字的误读 50
五 容易写错的字 65
第三节 词汇 75
(一)成语 76
一 几种特别的词 76
(二)文言词 77
(三)口语词 78
(四)书面语词 79
二 辨别近义词 80
(一)从感情色彩来辨别 81
(二)从语义轻重来辨别 82
(三)从语体和风格色彩来辨别 83
(四)从词语搭配来辨别 84
三 解词方法 85
(一)词类 91
第四节 语法 91
一 语法知识概要 91
1.实词 93
2.虚词 93
(二)短语 93
(三)句子成分 94
1.主语和谓语 96
2.宾语和补语 96
3.定语和状语 96
(四)复句 96
(一)词类问题 98
二 语法当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98
(二)句子成分问题 99
(三)复句的问题 101
三 怎样学习汉语语法 102
(一)只学习基本的知识 102
1.语素和词 104
2.词类的分析 104
3.单句和复句 104
(二)着重学习运用 104
第五节 修辞 108
(二)对偶 109
(一)比喻 109
一 修辞方法 109
(三)反复 110
(四)设问、反问 111
(五)比拟 112
(六)借代 112
(七)夸张 113
(八)排比 113
(九)双关 114
(十)引用 114
二 词语的选用 114
(一)感情色彩要恰当 114
(二)表达意思要准确 115
1.符合实际情况 117
2.贴切 117
3.传神 117
(三)同异要恰当 117
三 句式的选用 119
(一)把字句、被字句和一般句式 119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 120
(三)疑问句、反问句和一般句式 120
(四)长句和短句 121
(一)点号 127
一 标点符号的用法 127
第六节 标点符号 127
1.顿号 135
2.逗号 135
3.分号 135
4.冒号 135
5.句号 135
6.问号 135
7.叹号 135
(二)标号 135
二 标点符号的写法 140
5.书名号 140
(一)标点符号的形状 140
(二)标点符号的位置 140
3.省略号 140
2.括号 140
1.破折号 140
4.引号 140
第三章 文言基础知识与阅读 146
第一节 通假字 146
一 通假字和假借字 146
(一)通假字 146
通假字表一 151
(二)假借字 151
通假字表二 151
3.通假字表 151
2.如何辨识通假字 151
1.什么是通假字 151
二 通假字和古今字 152
(一)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异同 152
(二)古今字表 154
第二节 多音多义字 160
一 多音多义字概述 160
二 多音多义字表 160
一 古今词义的异同 166
(一)词义无变化 166
第三节 文言文的词义 166
(二)词语消亡 167
(三)词义转移 167
(四)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167
1.词义扩大 169
2.词义缩小 169
3.古今词义交叉 169
4.感情色彩变化 169
5.词组变复音(双音节)词 169
二 本义和引申义 169
(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69
(二)如何辨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71
(三)引申和假借的区别 172
第四节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178
一 名词的活用 178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78
(二)名词活用做状语 181
二 动词活用为名词 183
三 形容词的活用 183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83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84
四 使动用法 184
(三)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185
(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185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85
(四)名词的使动用法 186
五 意动用法 186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86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187
第五节 文言文的几种句式 190
一 省略句 191
(一)省略主语 191
(二)省略谓语 192
(三)省略宾语 192
(四)省略兼语 192
二 判断句 193
(五)省略介词 193
(六)省略介词的宾语 193
(一)“……者,……也”型 194
(二)“……者,……”型 194
(三)“……也”型 194
(四)“……,……”型 194
(五)用“是”的判断句 194
(六)用“为”的判断句 195
(七)否定判断句 195
三 倒装句 196
(一)主谓倒装 196
(二)动宾倒装 196
(四)介词结构后置 198
(三)介宾倒装 198
四 被动句 199
(一)介词“为”构成的被动句 199
(二)“为……所……”式被动句 200
(三)介词“于”构成的被动句 200
(四)“见”构成的被动句 200
(五)“见……于……”式被动句 201
(六)“被”构成的被动句 201
五 几种常见的凝固句式 201
(一)如何、若何、奈何 201
(三)无乃……乎? 202
(二)不亦……乎? 202
(四)孰与;与其……孰与(孰若) 203
(五)有以、无以 203
(六)有……者 203
(七)其……乎 203
(八)何……为 204
第六节 文言文的标点 207
一 标点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208
二 标点文言文的步骤 209
三 标点文言文的几个具体方法 209
(一)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209
(二)借助“曰”“云”“问”等断句 210
(三)借助虚词断句 211
(四)借助固定结构断句 212
(五)借助句子的整齐性、对称性和押韵的特点断句 214
第七节 文言文今译 218
一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18
二 准确地理解原文的词义 221
三 准确地运用白话词语 222
四 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法结构 223
五 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223
(一)把单音词译为双音词 224
(二)补充省略的成分 224
(三)调整倒装的成分 225
(四)照写不译 226
第八节 文言文阅读 230
一 学好文言基础知识 231
二 培养整体阅读意识 232
三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234
附录一 文言课文中的成语 248
附录二 204个虚词例释 253
第四章 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304
第一节 文学常识 304
一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 304
二 中国现代文学 314
三 外国文学 316
第二节 古代文化常识 326
一 天文历法 326
二 主要节日、习俗 329
三 礼仪 331
四 姓名字号 333
五 年号和改元 336
六 科举制度 337
七 官职 339
八 地理名称 341
九 古代方位的意义 345
十 车马 347
十一 十三经和四书 348
第五章 现代文阅读 354
第一节 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354
一 阅读的要求 354
二 阅读方法 355
(一)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355
(二)掌握阅读的步骤 357
第二节 记叙文阅读 358
一 运用演绎法进行整体阅读 358
二 分析文章的各个方面 362
(一)分析标题和有关的背景 362
(四)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363
(三)分析抒情、议论的内容 363
(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63
(五)分析文中关键的词语 364
第三节 议论文的阅读 368
一 找出中心论点 369
(一)从标题推知中心论点 369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中心论点 370
二 理解文意 371
(一)了解写作目的,把握文意 371
(二)了解语言环境,把握文意 371
(三)借助某些词句,把握文意 372
一 观察与积累 377
(一)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377
第一节 写作素材的积累 377
第六章 写作 377
1.克服观察中的心理定势 382
2.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 382
3.观察要点面结合 382
4.多种感官的参与 382
(二)观察后的记录 382
二 读书与积累 383
(一)读书的范围 383
(二)读书积累的方法 384
(一)基本概念 385
一 审题与立意 385
(二)写作能力的锻炼 385
2.剪报和卡片 385
1.写读书笔记 385
第二节 记叙文写作 385
1.审题 392
2.立意 392
二 选材与结构 392
(一)选材的要求 392
2.新颖 393
(二)结构 393
1.典型 393
三 叙述与描写 395
(一)叙述 395
1.叙述的要求 400
2.叙述的方法 400
(1)断续法 400
(2)扬抑法 400
(二)描写 400
(5)行为描写 409
3.随情赋形与因情选物 409
(4)心理描写 409
四 联想与想象 409
(一)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409
(6)场面描写 409
(2)肖像描写 409
(1)景物描写 409
2.描写的对象 409
1.描写的要求和作用 409
(3)语言描写 409
(二)各种联想和想象 410
1.接近联想 412
2.相似联想 412
3.对比联想 412
4.再造想象 412
5.创造想象 412
(三)怎样联想和想象 412
一 审题与立意 420
(一)审题立意的要求 420
1.借助场景联想 420
第三节 议论文写作 420
2.借助人物联想 420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421
(三)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422
(四)由类比联想立意 424
(五)逆向立意 425
二 选材与结构 426
(一)选材的要求 426
(二)议论文的结构 427
(三)选材方法 428
3.总分式 428
1.并列式 428
2.层进式 428
1.定向选材 432
2.对比选材 432
三 概述与综述 432
(一)概述与综述的作用 432
1.阐述论题,交代背景 434
2.为提出论点提供依据 434
3.为论点提供论据 434
(二)概述的办法 434
4.概括 437
(三)综述的办法 437
1.摘取 437
3.压缩 437
2.替换词语 437
四 阐述与评述 438
(一)什么是阐述与评述 438
1.阐述 442
2.评述 442
(二)阐述、评述的方法 442
(一)辩证分析 445
五 辩证分析与批驳 445
2.反面假设法 445
1.归纳法 445
(二)批驳 449
1.反驳论点 461
2.反驳论据 461
3.反驳论证 461
第四节 说明文写作 461
一 说明文简述 461
二 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462
三 说明文的结构 464
3.作比较 464
2.举例子 464
1.下定义 464
四 正确地把握说明文的语言 467
五 恰当使用表述形式 468
(一)自述式 468
(二)对话式 469
(三)故事式 470
附 475
综合练习1 475
综合练习2 489
综合练习3 501
综合练习4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