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一 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 1
第一篇 古代部分(远古——1840年) 1
第一章 南京港的形成与崛起(公元589年以前) 1
第一节 港口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1
一 城市的出现和对外物资交流的增加 1
二 港口历史演变概况 2
二 水上运输的发展和港口的形成 3
三 港口现状及其地位作用 4
三 港口的初步发展 4
第二节 港口在六朝时的崛起 6
一 港口与建都的重要关系 6
二 商业发展促进港口繁荣 7
三 大批漕粮输入都城港口 10
四 重要的军事港口 11
第三节 港区分布和水道建设 12
一 大规模的人工河渠工程 12
二 构成港口中心的淮水码头 15
三 长江码头及其作用 17
第四节 早期的港口设施和港口管理 20
一 早期的港口设施建设 20
二 港口管理机构的雏形………………………………?第二章 港口的急剧衰落与复兴(589年~1368年) 27
第一节 港口在隋唐时期的衰落 27
一 都城和商埠港口地位的丧失 27
二 破岗渎废弃和扬州港兴起的影响 29
三 军港的功能不能发挥 30
第二节 港口在杨吴和南唐时的复苏 31
一 港口再次成为战船基地和贡运中心 31
二 港区重心开始向长江沿岸转移 32
一 官卖货物通过港口数量增多 34
第三节 港口在南宋时的迅速发展 34
二 粮食存贮地和转运港的形成 36
三 港口管理的加强 37
四 厢军搬运制度的出现 39
第四节 港口在元代的变化 40
一 设置驿传水站 40
二 开辟漕粮海运航线 41
第三章 港口的再次繁荣与停滞(1368年~1840年) 46
第一节 都城地位促进港口高度繁荣 46
一 港口辐射面扩展 46
二 全国官物水运的中心港 50
三 商业贸易的集散港 52
四 郑和下西洋的基地港 53
一 上新河与龙江码头区的兴起 56
第二节 港区布局的变化 56
二 漕粮码头的分布 58
第三节 明中叶以后南京港的逐渐衰退 60
一 通过港口的漕粮日趋减少 60
二 驿传水站制度遭到破坏 62
三 进出港商货呈下降趋势 63
四 河道变迁对港口的影响 68
第四节 明清时期南京港口的机构和制度 71
一 竹木抽分场和钞关的设置 71
二 塌房的出现 73
三 牙商的演变 75
四 港口救生局参与港政管理 76
第二篇 近代部分(1840年~1949年) 85
第四章 南京港向近代港口过渡和帝国主义的入侵控制(1840年~1908年) 85
一 英舰入侵港区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86
第一节 辟为通商口岸的经过 86
二 《天津条约》强索南京口岸和开埠的搁置 88
三 清军对南京城的破坏和开埠再次搁置 90
四 港口被迫正式对外开放 92
第二节 南京港向近代港口过渡 93
一 商轮开始来港贸易 93
二 轮船在港行驶规章的提出 95
三 轮船在港开办客运业务 97
四 第一座轮船码头的出现 99
五 公用轮船码头的设置和陆上交通的改善 103
第三节 帝国主义对南京港的控制 105
一 外商抢占港区有利地盘 105
二 外商在下关设置码头……………………………(109)三 帝国主义通过金陵关控制南京港 111
四 外国航业在港口占绝对优势 113
一 中外航运企业经营状况和民营小轮业的发展 116
第四节 港口开放初期的客货经营和港埠建设 116
二 港口开放初期的货物流量、流向 118
三 进行与港口配套的市政建设 121
第五章 港口在铁路通车后的发展和停滞(1908年~1937年) 132
第一节 沪宁、津浦铁路通车对港口的影响 132
一 港口货物吞吐量骤增 132
二 浦口码头的兴起 136
三 下关港区的扩展和繁荣 139
四 港口关连行业的发展 141
五 南京港民营航业的发展和外国航运势力的消长 143
第二节 浦口码头的开放和南京港口管理的加强 147
一 浦口港区自行对外开放 147
二 参与港务管理的机构 149
三 对港区岸线及码头的管理 153
四 对码头装卸工人的管理 155
五 对港区内河小轮驳的管理 158
六 对码头秩序的整顿 159
第三节 港口发展的停滞及其原因 160
一 货物吞吐量波动徘徊 160
二 码头及配套建设进展缓慢 164
三 南京的航运业、报关业和转运业日衰 168
四 南京港发展停滞的原因 170
第四节 近代码头工人队伍壮大和封建把持制的加强 173
一 码头工人的来源及组织形式 173
二 封建把持制度的加强 176
三 码头工人的劳动和生活状况 178
第六章 港口沦为日本的侵华基地(1937年~1945年) 189
第一节 侵略者对南京港的破坏和控制 189
一 入侵给南京港造成的破坏 189
二 日本侵略者军事管制南京港 191
第二节 为扩大侵略而进行的港口建设 193
第三节 日本侵略者对港口商运业务的垄断 196
一 在南京港经营的日本航业机构 196
二 伪政权对南京港的经营管理 199
三 港口商业运输萧条 200
第四节 日本统治下的港口装卸状况 202
一 经营码头装卸业务的机构 202
二 日军的暴虐统治 204
三 三井码头战俘大暴动 205
第七章 抗战胜利后港口的异常忙乱(1945年~1949年) 211
第一节 接收日伪资产,中国航运业复员 211
一 接收港内日伪航运业资产 211
二 中国航业机构恢复经营 214
三 恢复金陵关和设立航政局南京办事处 217
一 复员运输和遣返日俘日侨 219
第二节 繁重的突击性运输及其对港口的影响 219
二 持续不断的军运业务 221
三 突击性运输对港口商业性运输的冲击 222
第三节 南京口岸的收回和重新开放 225
一 美、英政府宣告放弃在华内河航权 225
二 重开南京口岸的提出和舆论的强烈反对 226
三 太古码头使用权的纠纷 228
第四节 坍岸和军事行动对港口的破坏 229
一 连续坍岸造成的严重损失 229
三 连续岸收效甚微的治理 231
三 国民党军队撤退时对港口的破坏 233
第一节 没收官僚资本产业,建立国家所有制码头 239
一 接管南京招商局、航政局和联和航运公司 239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港口的开始(1949年~1952年) 239
第三篇 现代部分(1949年~1986年) 239
二 没收官僚资本产业的码头及设备 241
三 征用外资码头及附属设施 244
第二节 迅速恢复港口生产 246
一 抢修码头,打捞沉船 246
二 恢复港口客货运业务 248
三 治理浦口码头坍岸 251
四 整顿对江驳运业务 253
第三节 设置港务管理机构 254
一 港务机构设置的经过 254
二 初步整顿港务工作 256
三 对私营航业及木帆船业的扶持改造 259
第四节 废除码头的封建把持制度 261
一 码头上的封建残余势力 261
二 彻底废除封建把持制度 262
一 接管铁路码头和三民煤场 265
第九章 港口在生产改革中迅速发展(1953年~1957年) 265
第一节 扩大港口统一管理的范围 265
二 统一管理码头装卸工人 267
第二节 改革装卸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 269
一 调整劳动组织 269
二 改进操作方法制定装卸定额 269
三 废除力资收入拆帐制实行计件工资制 271
四 加强劳动保护改善集体福利 273
第三节 推行港口生产作业计划 275
一 建立调度指挥系统 275
二 推行装卸作业计划 277
三 执行船舶运行图和港口技术操作程序 278
第四节 有计划地进行港口设施建设 279
一 大规模的沉排护岸工程 279
二 扩建煤炭码头和新建旅客候船室 281
三 港口开始配置装卸机械 283
四 港务设施配套建设 284
第五节 开办联运、中转业务实行路港联合办公 286
一 开办海、江、河联运和中转业务 286
二 路港联合办公 288
第六节 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港长负责制 291
第十章 港口在“大跃进”运动中的得失与调整时期的提高(1958年~1965年) 294
第一节 “大跃进”掀起的机械化热 294
一 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运动 294
二 机械使用管理上的问题 297
第二节 港务管理的变化 299
一 管理体制的下放与上收 299
二 港务管理趋向分散 302
三 厂矿码头的发展和港界遗留的问题 303
一 巩固原有设备能力健全技术管理制度 306
第三节 以加强技术管理为中心的港口内部调整 306
二 精简职工、合并机构、调整港口生产布局 308
三 建立健全港口机械、水工建筑维修机构 309
第四节 建成机械化煤码头 311
一 建设机械化煤码头的依据 311
二 机械化煤码头建设的经过 313
三 机械化煤码头投产后的作用及遗留问题 316
第五节 港口客货运量的变化 317
第十一章 南京港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的艰难发展(1966年~1976年) 320
第一节 动乱时期港口的生产状况 320
一 港口吞吐量大幅度波动 320
二 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受到冲击破坏 322
三 劳动力严重缺乏、职工队伍素质下降 323
一 动乱时期港口建设出现的困难 325
第二节 为适应机械作业而进行的设备改造 325
二 设备改造的主要项目、效果和存在问题 326
第三节 机械化煤码头的坍岸及抢救 330
一 坍岸隐患的形成 330
二 坍岸的紧急抢护和损失 331
第四节 港口试办新式运输业务 334
一 试办成组运输 334
二 试办小型集装箱业务 335
三 市内装卸搬运的联合作业 336
第五节 石油中转区建成 338
一 迅速发展的长江沿岸炼油工业 338
二 建设栖霞山石油中转区 339
三 石油中转的工艺和效益 340
四 二期工程的动工和中辍 341
第六节 地方港口管理机构的设置 342
一 地方港口的发展演变 342
二 地方港口的管理机构和经营规模 343
第十二章 南京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7年~1986年) 345
第一节 大规模地建设新港区 345
一 建设长江上最大的原油中转港区 345
二 规模空前的新生圩外贸港区工程 350
第二节 加强对老港区的挖潜改造 354
一 扩大港口煤炭通过能力 354
二 改造件杂货码头及黄沙码头 360
三 改善港口客运条件 362
四 厂矿码头和地方港口码头的改造扩建 364
第三节 加速改善港口技术设备和配套设施 368
一 更新改造港口装卸机械 368
二 增设锚地和港务船舶 370
三 完善港口通信导航体系 372
四 改善对船舶的补给供应 加强港区环境保护 374
一 调整领导班子 377
第四节 整顿港口领导机关和职工队伍 377
二 完善经济责任制 建设新型的管理制度 380
三 整顿港口职工队伍 382
第五节 南京港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384
一 南京港口体制的基本状况 384
二 实现港航分管 386
三 港口内部组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387
四 对港埠设施、生产设备实行租赁制 388
第六节 南京港发挥多种功能 390
一 全国内河吞吐量最大的枢纽港 390
二 从海轮进江分流到港口对外轮开放 392
三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397
结束语 402
附录 404
1 南京港大事记 404
2 南京港务管理局历任主要领导人名单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