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文献综述 3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所要拓展的领域 8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策略 10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构型 20
第二章 经验和先验——中西诗性话语在翻译中的异向交汇 23
第一节 逻各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先验性核心范畴 25
第二节 “be(是)”——“逻各斯”在西方语言中的先验性表征 30
第三节 中西语言——“道”与“逻各斯”之差异性的负载物 32
第四节 以道家为代表的中国诗性语言观 39
第五节 中国古代诗性语言观念的主流——道家美学语言观 48
第六节 西方存在论美学——“逻各斯”和“道”的会通 52
第七节 经验与先验——中西诗性话语在翻译中的异向交汇 54
第三章 汉诗英译的创造性审美思维 61
第一节 汉诗英译的审美判断模式之争: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64
第二节 从审美客体到审美对象——汉诗英译中审美质的提升 82
第三节 汉诗英译主体的两种思维方式——概念思维和经验思维 92
第四节 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相同和相通 104
第五节 “无我”之一和“有我”之异 109
第四章 汉诗英译主体的审美意向性结构 113
第一节 意向性理论与诗歌翻译的主体性 116
第二节 汉诗英译中主体的审美意向模式 126
第三节 汉诗英译中的审美意向性和审美非意向性 152
第五章 汉诗英译的审美感应过程 157
第一节 从创作审美感应到翻译审美感应:主客间性和主体间性 159
第二节 汉诗英译的主体间性审美感应方式 165
第三节 汉诗英译审美感应过程中的“他本感应” 167
第四节 汉诗英译审美感应过程中的“我本感应” 175
第五节 汉诗英译审美感应过程中的“他我融合感应” 181
第六章 原文和译文的认知同一性关系——汉诗英译主体审美介入的结果 197
第一节 汉诗英译的认知同一关系 201
第二节 汉诗英译中的认知转换特征——常规性认知转换和非常规性认知转换 208
第三节 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介入形式 210
第四节 汉诗英译中原文和译文认知同一性关系类型 229
第五节 汉诗英译中的同一性梯度和审美性梯度 245
第七章 汉诗英译的审美原动力——审美辩证法 247
第一节 翻译审美辩证思想建立的前提——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 250
第二节 跨语性审美辩证和文本性审美辩证的关系 252
第三节 从单语创作的审美辩证运动到跨语翻译的审美辩证运动 254
第四节 文本性审美辩证关系在汉诗英译中的嬗变 260
第五节 汉诗英译辩证审美运动的主体性特征 277
第八章 汉诗英译的审美主体性综述 281
第一节 诗歌语言的指向性定位与诗歌翻译主体的关系 283
第二节 诗歌翻译的主体性角色定位:一个语言哲学史考察 291
第三节 认知性主体在汉诗英译中的体现:以“时间”为例 301
第四节 原译文的同一性梯度与翻译主体性身份之间的关系 314
第九章 结论 317
第一节 问题的系统性梳理和相应的结论 319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25
参考文献 329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