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 1
第一编 总论 2
第一章 狭义修辞学内外:广义修辞学的理论生长点 2
一 散点透视:域外修辞学研究 2
二 中国修辞学和多学科共享的理论资源 14
第二章 修辞功能三层面 25
一 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 28
二 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 43
三 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辞哲学 59
第三章 修辞活动的两个主体:表达者和接受者 93
一 “修辞活动”:定义和角色分工 93
二 修辞角色的混杂、分化和转换 112
三 角色“在场”和“缺席”的修辞意义 120
第二编 表达论 136
第四章 话语权和表达策略 136
一 谁在言说·向谁言说 如何言说 136
二 话语权再分配和表达策略 144
三 表达策略和修辞话语的价值重建 157
第五章 修辞幻象 181
一 修辞幻象:语言制造的幻觉 182
二 修辞幻象的生成 189
三 修辞幻象的延伸 199
第六章 修辞原型 222
一 修辞原型:审美化的集体无意识 222
二 汉字作为修辞原型:个案分析之一 225
三 汉字作为修辞原型:个案分析之二 244
四 数字作为修辞原型:个案分析之三 252
五 一个世界性的修辞原型:个案分析之四 262
第七章 解释权和接受策略 278
一 解释的隐形权威和解释的自 278
第三编 接受论 278
二 解释权和接受策略:理论与实践 287
三 解梦:话语模式及其解释权 298
第八章 修辞接受的特征 304
一 修辞接受的开放性 304
二 修辞接受的选择性 321
三 修辞接受的个体性 336
四 修辞接受的社会性 354
第九章 修辞接受:话语·文本 认知 367
一 从话语接受到文本读解 367
二 认知和行为:一个经典文本的修辞新释 382
三 学科对话和文学话语读解空间的拓展 390
第十章 预设:表达和接受的认知前提 400
第四编 互动论 400
一 双向交流:角色预设·经验预设 价值预设 401
二 多重预设及其正题和反题 415
三 预设和一个修辞诗学问题 424
第十一章 隐喻和隐喻义:从表达到接受 435
一 相似性:主观互联的合法化 436
二 隐喻化和非隐喻化:语义生成和修辞认知 452
三 隐喻化和非隐喻化:双向互动的文本建构 459
第十二章 双向互动:微观和宏观 467
一 微观分析:修辞话语的双向建构 468
二 宏观视野:修辞策略的双向调控 488
为狭义修辞学说几句话——代结语 507
主要参考文献 513
后记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