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言 1
中文版前言 3
英文版前言 5
英文版致谢 7
原著作者简介 11
1.引言 1
第一部分 背景 9
2.研究项目概况 9
2.1 研究目的 10
2.2 该项目的简要理论基础 11
2.3 研究方法学 12
2.4 研究方法 14
2.4.1 文献综述 14
2.4.2 调查表 15
2.4.3 调查设计 16
2.4.4 田间报告 18
2.4.5 分析模型 19
2.5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0
2.5.1 垂直的官方渠道 20
2.5.2 将事实与虚构分开 22
2.5.3 在牧区调查遇到的一些特殊困难 23
2.5.4 定义和数据问题 25
3.牧区的一些特点 28
3.1 行政机构 29
3.2 牧业省(自治区) 31
3.2.1 人口 31
3.2.2 土地利用 32
3.2.3 草食家畜 34
3.2.4 牧区畜产品的产量 34
3.2.5 总产值 36
3.3 牧业与半牧业县 38
3.4 数民族 42
3.4.1 少数民族自治 43
3.4.2 民族代表 46
3.4.3 发展援助 47
3.5 牧区产权的变化历史 48
3.5.1 1947—1950年的土地改革 49
3.5.2 1947—1957年的家畜拥有权改革 49
3.5.3 1952—1958年的农业合作化 50
3.5.4 1956—1966年家庭责任制 52
3.5.5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52
3.5.6 1978年以后的产权改革 53
4.中国的绵羊与羊毛概况 55
4.1 羊毛分级和绵羊品种 56
4.1.1 国家羊毛分级标准 56
4.1.2 羊毛类型和绵羊品种 58
4.2 绵羊生产系统与绵羊饲养区域 60
4.2.1 传统的养羊区 60
4.2.2 中国南方的潜在养羊区 63
4.3 牧业省(自治区)的绵羊与羊毛 64
4.3.1 绵羊数量 65
4.3.2 羊毛生产 70
4.4 生产的组织 73
4.4.1 私人养羊户 74
4.4.2 国营农场 76
4.5 羊毛市场 79
4.5.1 供销社 80
4.5.2 传统的羊毛价格机制 81
第二部分 牧业省(自治区)专题研究 81
5.内蒙古自治区 87
5.1 内蒙古的牧区 88
5.2 自然概况 93
5.2.1 地理 93
5.2.2 人口 93
5.2.3 土地利用 93
5.2.4 草地退化 94
5.2.5 家畜数量 98
5.2.6 牧业生产的区域 104
5.3 家畜改良项目 105
5.3.1 牛 106
5.3.2 细毛羊和半细毛羊 107
5.3.3 肉用型绵羊 110
5.3.4 山羊 112
5.4 畜牧研究与推广机构 112
5.4.1 畜牧局 112
5.4.2 经济管理站(局) 113
5.4.3 垂直的官方联系 114
5.5 家庭生产责任制的实施 114
5.5.1 家畜私有化 114
5.5.2 草地承包 115
5.6 收入与羊毛价格的趋势 117
5.6.1 农村收入的趋势 118
5.6.2 1984年以来的羊毛价格 119
附录:5A 124
附录:5B 132
6.甘肃省 141
6.1 甘肃的牧区 142
6.2 自然概况 145
6.2.1 地理 145
6.2.2 人口 145
6.2.3 土地利用 146
6.2.4 草地类型 147
6.2.5 草原退化 150
6.2.6 家畜数量 151
6.2.7 羊毛生产 153
6.3 绵羊品种和改良项目 154
6.3.1 绵羊品种及其分布 154
6.3.2 “百万只”细毛羊基地 155
6.3.3 其它绵羊和山羊育种项目 157
6.4 畜牧研究与推广机构 157
6.5 家庭生产责任制的实施 158
6.6 甘肃牧区的经济状况 159
6.6.1 1978年以来的收入增长 160
6.6.2 扶贫政策 160
6.6.3 牧业产品加工的开发 162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63
7.1 新疆的牧区 164
7.2 自然概况 165
7.2.1 地理 168
7.2.2 人 168
7.2.3 土地利用 169
7.2.4 草食家畜的数量 172
7.2.5 草食家畜在各地区的分布 174
7.2.6 牧业生产的区域 177
7.3 新疆的农牧业行政机构 178
7.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79
7.4.1 新疆兵团简史 179
7.4.2 兵团系统的绵羊与羊毛生产 181
7.4.3 兵团的其它活动 183
7.5 家畜改良项目 184
7.5.1 新疆畜牧厅系统的细毛羊改良 185
7.5.2 兵团系统的细毛羊改良 188
7.5.3 肉和粗毛羊的育种改良项目 189
7.6 新疆牧工商公司 190
7.6.1 羊毛贸易活动 191
7.6.2 家畜交易活动 192
7.6.3 种羊的进出 193
7.7 其它经济活动 194
7.7.1 农村收入的趋势与未来的持续性发展 194
7.7.2 新疆的羊毛价格 195
第三部分 牧业县专题研究 195
8.巴林右旗(内蒙古) 203
8.1 自然资源 204
8.1.1 概况 204
8.1.2 土地利用 205
8.1.3 人口 206
8.1.4 行政结构 206
8.1.5 家畜存栏数 207
8.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207
8.2.1 改良草地 207
8.2.2 草地管理项目 209
8.2.3 改良绵羊和羊毛生产 210
8.2.4 改良山羊品种 215
8.2.5 改良牛品种 216
8.3 社会经济发展 216
8.3.1 收入增长 216
8.3.2 商品价格变化 218
8.3.3 家庭生产责任制实施的时间 219
8.3.4 国家扶持政策 219
8.3.5 牧区产品加工的开发 220
8.3.6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长 220
附录8 221
9.翁牛特旗(内蒙古) 227
9.1 自然资源 228
9.1.1 概况 228
9.1.2 土地利用 229
9.1.3 人口 230
9.1.4 行政结构 230
9.1.5 家畜存栏数 231
9.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231
9.2.1 改良草地 231
9.2.2 改良绵羊和羊毛生产 234
9.2.3 改良山羊品种 237
9.2.4 改良牛品种 238
9.3 社会经济发展 238
9.3.1 收入增长 238
9.3.2 商品价格变化 240
9.3.3 家庭生产责任制实施的时间 241
9.3.4 国家扶持政策 241
9.3.5 牧区产品加工的开发 241
9.3.6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长 242
10.敖汉旗(内蒙古) 244
10.1 自然资源 245
10.1.1 概况 245
10.1.2 土地利用 245
10.1.3 人口 247
10.1.4 行政结构 247
10.1.5 家畜栏数量 247
10.1.6 畜群规模 248
10.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249
10.2.1 改良草地 249
10.2.2 草地改良项目 249
10.2.3 飞播种草、种树 249
10.2.4 补饲 250
10.2.5 绵羊生产系统 250
10.2.6 改良绵羊和羊毛生产 250
10.2.7 羊毛产量 252
10.3 社会经济发展 253
10.3.1 收入增长 253
10.3.2 商品价格变化 255
10.3.3 家庭生产责任制实施的时间 256
10.3.4 国家扶持政策 257
10.3.5 牧区产品加工的开发 257
10.3.6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长 258
11.阿鲁科尔沁旗(内蒙古) 260
11.1 自然资源 260
11.1.1 概况 261
11.1.2 土地利用 261
11.1.3 人口 262
11.1.4 行政结构 263
11.1.5 家畜数量 264
11.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266
11.2.1 改良草地 266
11.2.2 改良绵羊和羊毛生产 268
11.3 社会经济发展 270
11.3.1 收入增长 270
11.3.2 商品价格 271
11.3.3 家庭生产责任制实施的时间 274
11.3.4 国家扶持政策 274
11.3.5 牧区产品加工的开发 275
11.3.6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长 276
附录:11A 279
附录:11B 283
12.乌审旗(内蒙古) 288
12.1 自然资源 289
12.1.1 概况 289
12.1.2 土地利用 290
12.1.3 人口 291
12.1.4 行政结构 291
12.1.5 家畜 291
12.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292
12.2.1 改良草地 292
12.2.2 改良绵羊和羊毛生 292
12.3 社会经济发展 296
12.3.1 收入增长 296
12.3.2 商品价格 297
12.3.3 家庭生产责任制实施的时间 298
12.3.4 国家扶持政策 298
12.3.5 牧区产品加工的开发 298
12.3.6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长 299
13.肃南县(甘肃) 300
13.1 自然资源 301
13.1.1 概况 301
13.1.2 土地利用 302
13.1.3 人口 302
13.1.4 行政结构 303
13.1.5 家畜存栏数 303
13.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304
13.2.1 改良草地 304
13.2.2 草地改良项目 304
13.2.3 草地管理项目 304
13.2.4 改良绵羊和羊毛生产 305
13.3 社会经济发展 308
13.3.1 收入增长 308
13.3.2 商品价格变化 309
13.3.3 家庭生产责任制实施的时间 311
13.3.4 国家扶持政策 312
13.3.5 牧区产品加工的开发 312
附录:13A 314
附录:13B 316
14.敦煌市(甘肃) 319
14.1 自然资源 320
14.1.1 概况 320
14.1.2 土地利用 320
14.1.3 人口 322
14.1.4 行政结构 323
14.1.5 家畜存栏数 323
14.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323
14.2.1 改良草地 323
14.2.2 补饲 324
14.2.3 改良绵羊品种 324
14.2.4 绵羊育种项目 325
14.2.5 家畜保健项目 325
14.3 社会经济发展 326
14.3.1 收入增长 326
14.3.2 商品价格变化 327
14.3.3 家庭生产责任制实施的时间 328
14.3.4 国家扶持政策 329
14.3.5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长 329
15.天祝县(甘肃) 331
15.1 自然资源 331
15.1.1 概况 331
15.1.2 土地利用 332
15.1.3 人口 332
15.1.4 家畜存栏数 333
15.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333
15.2.1 改良绵羊和羊毛生产 333
15.2.2 改良牛品种 334
15.3 社会经济发展 334
16 察布查尔县(新疆) 336
16.1 自然资源 337
16.1.1 概况 337
16.1.2 土地利用 337
16.1.3 人口 338
16.1.4 行政结构 339
16.1.5 家畜存栏数 339
16.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339
16.2.1 改良草地 339
16.2.2 补饲 340
16.2.3 改良绵羊和羊毛生产 340
16.2.4 改良山羊品种 343
16.2.5 改良牛品种 343
16.3 社会经济发展 343
16.3.1 收入增长 344
16.3.2 商品价格的变化 344
16.3.3 家庭生产责任制实施的时间 345
16.3.4 国家扶持政策 346
16.3.5 畜产品加工的开发 346
16.3.6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长 346
17.和布克赛尔县(新疆) 348
17.1 自然资源 349
17.1.1 概况 349
17.1.2 土地利用 350
17.1.3 人口 351
17.1.4 行政结构 351
17.1.5 家畜存栏数 351
17.2 牧业系统生产条件的改进 352
17.2.1 改良草地 353
17.2.2 补饲 355
17.2.3 改良绵羊和羊毛生产 355
17.3 社会经济发展 357
17.3.1 收入增长 358
17.3.2 商品价格 358
17.3.3 畜产品加工的开发 360
17.3.4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长 360
第四部分 前景 365
18.牧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65
18.1 人口压力 366
18.1.1 人口压力、贫困和草原退化之间的联系 366
18.1.2 政策造成人口压力 371
18.2 市场扭曲 376
18.2.1 产品市场扭曲 377
18.2.2 生产要素市场扭曲 381
18.3 体制的不确定性 390
18.3.1 产权的不确定性 391
18.3.2 “政策海市蜃楼”综合症 392
18.4 技术改进措施 393
18.4.1 草地改良 393
18.4.2 作物生 395
18.4.3 围栏 397
18.4.4 家畜保健和水井 397
18.4.5 家畜改良 398
19.出路 400
19.1 绵羊与羊毛 400
19.2 少数民族 403
19.3 草原退化 404
19.4 持续性发展 407
参考资料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