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1
绪论 1
二 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2
三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 3
四 中学语文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7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 13
第一节 语文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4
一 语文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依据 14
二 语文知识技能教学的相对独立性 16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9
四 语文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方法 20
第二节 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25
一 语文教学中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25
二 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27
一 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33
第三节 加强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原则 33
二 加强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36
第四节 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指导的原则 38
一 加强课外阅读、作文指导的原则及其依据 38
二 加强课外阅读、作文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40
第二章 讲读教学 43
第一节 讲读教学的意义及其一般教学过程 43
一 讲读教学的意义 43
二 讲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44
三 值得注意的动向 46
第二节 讲读教学过程的内容和要求 47
一 预习阶段 47
二 讲读课文阶段 51
三 练习与运用阶段 75
一 解释词语 82
第三节 讲读教学的一般方式方法 82
二 编写提纲 85
三 朗读和默读 91
四 几种讲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97
第三章 常用文体教学 110
第一节 记叙文教学 110
一 记叙文的特点和种类 110
二 记叙文教学的内容和目的 111
三 记叙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112
第二节 说明文教学 125
一 说明文的特点和种类 125
一 说明文的教学目的 127
三 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128
一 议论文的特点和种类 139
第三节 议论文教学 139
二 议论文的教学目的 141
三 议论文的教学方法 142
第四章 文学作品教学 159
第一节 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 159
第二节 根据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教学 160
一 诗歌教学的特点 160
二 散文教学的特点 165
三 小说教学的特点 169
四 戏剧教学的特点 175
第三节 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178
一 让学生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 178
二 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183
三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 186
四 启发学生学习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 188
五 突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因素 190
六 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文学知识 197
七 指导学生朗读文学作品 198
八 加强文学作品教学中的练习 202
第五章 文言文教学 210
第一节 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及其一般教学方法 210
一 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210
二 文言文教学的一般方法 212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215
一 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正确评价古代作品 215
二 通读教材,安排好文言文教学的程序 216
三 要按照文言文的特点组织教学 217
第六章 汉语知识教学 236
第一节 汉语知识教学的目的 236
二 遣词造句能力 237
一 正音正字能力 237
三 语言分析能力 238
四 语言表达能力 238
五 逻辑思维能力 238
第二节 汉语知识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39
一 系统性与针对性 240
二 理解与表达 241
三 口头训练与书面训练 243
四 语言与逻辑 244
第三节 汉语知识的教学方法 252
一 新课联系旧课 252
二 认真采用语例 253
三 设计教学环节 256
四 多让学生活动 257
五 结合读写实践 258
六 联系各科内容 262
七 运用辅助手段 263
第四节 汉语知识教学中的练习 272
一 练习的类型 273
二 练习的指导 275
第七章 作文教学 278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278
一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语文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方面的能力 279
二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的能力和分析、概括、抽象的能力 280
三 培养学生有一个好文风,懂得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实事求是,讲究辞章 280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及其内容、要求 282
一 命题 282
二 指导 288
三 批改 300
四 讲评 309
第三节 作文训练的基本方式 312
一 局部训练 313
二 综合训练 319
附录:《我们的教室》作文评改课纪实 321
第八章 课外阅读指导 331
一 课外阅读的意义 331
二 开展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 331
三 开展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语文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339
第九章 备课 341
一 研究“教学大纲”,认识教学规律 341
二 钻研教材 344
三 了解学生 347
四 制订教学计划 348
五 选定教学方法 350
六 编写教案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