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教学艺术”的教学论考察 钟启泉 1
眼睛·语言·心 于漪 19
镌刻 23
情思横溢 27
比较的功能 30
纸花与鲜花 33
升华 36
〔于漪小传〕 38
教育艺术是影响人的艺术 钱梦龙 43
他的桌上摊着一本《参考书》 47
一堂“图画课” 50
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53
曲问 56
巧用教学挂图 59
〔钱梦龙小传〕 62
我追求课堂上的冲突 徐振维 65
在吸收知识的同时 69
第五个问题 71
仅仅提供了两句话 73
朴实无华的开场 75
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 77
拎出了三个词 79
〔徐振维小传〕 81
心中呼唤着学生 陈钟梁 85
“零黑板原则”的尝试 89
真是“运气”了我! 92
在一片哄笑声中 95
于无疑处推波澜 98
金甲虫飞进来了 101
语文老师的物理课 104
〔陈钟梁小传〕 107
魔术、催化剂及其它 方仁工 111
怎样“摆事实” 115
写作材料的汇聚 118
把钥匙交给学生 121
写作课上“开火车” 124
还要我们“画蛋”? 126
〔方仁工小传〕 130
把学生引进“思考的王国” 洪宗礼 133
给“笑”加个形容词 138
“疑问”是这样产生的 141
找到了一根“辅助线” 144
等他60秒 147
“缺颗门牙”的描写 150
做一做“排”的动作 153
〔洪宗礼小传〕 157
杏坛絮语 蒋传一 161
如果不挂一幅图 165
三个“半旧的”描写 168
都想找到文中的“矛盾” 171
让习作插上翅膀 174
“玲珑”与“珑玲” 177
〔蒋传一小传〕 180
且教桃李闹春风 曹文趣 183
十三个“怕”字 188
两处标点的魅力 191
“老”字联珠 194
一开头就吸摄住 197
剪报阅读课 200
题目里的文章 202
〔曹文趣小传〕 205
教作文的艺术 陆鉴三 209
三写吴山 214
“说牛”与信息交流 217
“□,又是50篇!” 220
由《我最满意的作文是……》引起的 223
〔陆鉴三小传〕 226
科学与艺术都意味着创新 唐承彬 229
思维的奇葩 234
“纵横家”的摇篮 237
在电脑荧屏前 240
进入课文的阶梯 243
自己栽种的瓜果最甜美 245
教室中的彩色“长廊” 247
从“无题”中找“主旨” 250
〔唐承彬小传〕 253
期待点拨后的回响 蔡澄清 257
石钟山名的由来 262
熟词 265
“?”的引发 268
思考的翅膀 271
反过来想一想 274
围绕江涛 277
〔蔡澄清小传〕 280
润物细无声 金平 285
小黑板掀起余波 290
是教室,也是画室 292
下跳棋和拉胡琴 295
请数学家告诉我们 297
七嘴八舌说金蝉 299
〔金平小传〕 302
精思巧授,浓缩教学内容 宁鸿彬 305
只有四个字的板书 309
平中求奇 312
漂亮的“短平快” 315
学生答错以后 317
下课铃响起的时候 320
〔宁鸿彬小传〕 323
一个攀登者的心迹 洪镇涛 327
披情析理巧设喻 331
捶桌子 333
“大家都是鲁迅” 335
“拈”的魅力 338
词语教学运匠心 340
精彩的尾声 342
〔洪镇涛小传〕 344
粉笔沫中的一丝回味 吕志范 349
两则形象化的板书 352
具有教学参与力的手势语言 355
凝重而感人的大段讲述 358
讨论课——《分马》几瞥 361
让人入迷的口头作文 364
《如春的年华》形成记 367
〔吕志范小传〕 370
步步新景处处奇 毛荣富 373
多好的名字啊 377
“我的苦恼”和“父亲的怪癖” 379
一个三角形的突破口 381
“静”的联想 384
〔毛荣富小传〕 387
依乎天理从容自得 罗易 391
作文和做人 396
大家分着做点事 398
打轮廓和起提纲 400
设分论点好容易 402
姜花变红的秘密 404
来真格的 406
〔罗易小传〕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