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作者序 1
九至十一世纪 1
导论: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 1
译者序 4
人为多声部音乐的产生及其早期历史 5
现存契机 5
《音乐手册》 7
规多·冯·阿莱佐的和音陪衬理论 16
反思之一:西方音乐 21
十二世纪 27
导论:新和音陪衬和音乐作曲的开端 27
多声部音乐理论之一 29
流传下来的多声部音乐 33
多声部音乐理论之二 49
音乐学科 55
反思之二:何为中世纪音乐史 62
巴黎圣母院时期与十三世纪古艺术 67
导论:从教堂艺术到交往艺术 67
《和音陪衬全集》 80
列奥宁与佩洛汀 84
关于术语学 85
二重和音陪衬 87
插曲:《和音陪衬艺术》——一本二重和音陪衬的教科书 98
反思之三:编纂历史 105
终止式和经文歌 108
经文歌和终止式——补遗 117
有量歌咏旋律艺术 119
切分歌 127
世俗歌曲作曲:亚当·德·拉·哈勒和回旋歌 129
彼得·德·克鲁斯 134
反思之四:关于音乐史的分期 138
十四世纪 145
特征 145
法国 147
意大利 153
英国 165
反思之五:术语学 173
新艺术 181
老人和教皇 181
菲立浦·德·维特里——新记谱理论和等节奏的早期形式 184
纪尧姆·马绍 193
意大利十四世纪音乐 201
记谱法、罗西抄本和牧歌 201
弗朗切斯科·兰迪尼和叙事歌 208
夏日卡农和回旋歌 214
音乐在英国 214
伴礼歌咏 220
列昂内尔·鲍尔 222
反思之六:书写音乐之一 225
十五和十六世纪的早期近代音乐 234
引入三个步骤 234
第一步:当代人眼光里时期的开始和终结 235
第二步:命名时段 239
第三步:辈分 247
关于作曲史 258
巴洛克 275
起因:一个奇特的问题 275
巴洛克的名字 275
通奏低音与竞争协作 281
合唱竞争协作 284
独唱竞争协作 289
独唱曲 296
情感与音型 302
情感理论 306
反思之七:音乐的滥用 316
音型理论 321
海因利希·舒茨 340
反思之八:书写音乐之二 36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366
反思之九:音乐与传记 400
乔治·弗里德利希·亨德尔 404
古典 417
音乐的古典——叫什么 417
前古典 431
关键词 431
曼海姆乐派 438
柏林 448
卡尔·菲立浦·埃曼努埃拉·巴赫 454
维也纳 462
约瑟夫·海顿 472
克利斯多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 483
反思之十:音乐上如此之美的是什么 486
莫扎特 493
十九世纪 500
贝多芬 500
反思之十一:音乐的历史——社会的历史 515
浪漫主义 522
关于概念 522
两个世界的模式 524
瓦肯罗德尔 524
E.T.A.霍夫曼 529
叔本华 532
瓦格纳 535
汉斯立克 537
马勒 541
弗朗兹·舒伯特 549
舒伯特撰写、谈及朋友 551
舒伯特晚会 552
其他人如何谈舒伯特 554
舒伯特如何谈自己 554
反思之十二:进展与进步 576
“十九世纪” 583
音乐里形式和内容的二分法与交响诗 589
反思之十三:音乐的意义和内容 600
试论布鲁克纳 614
沙龙音乐 625
反思之十四:听音乐——理解音乐 635
《嘹亮号角吹响的地方》——论古斯塔夫·马勒的音乐 639
反思之十五:我是谁 653
二十世纪 658
在历史的边缘 658
前定位:新音乐原则上的新 660
音乐场景 678
无调性 683
关于概念 683
三个问题 685
替代的问题 685
仍然存在的问题 686
有可能的问题 688
自由 690
短乐曲 693
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 698
用十二个只彼此相关乐音的作曲方法 701
1950年以后的音乐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