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领导用人能力的内涵与自测 1
第一节 领导与用人的关系 1
一 领导用人的含义 1
二 领导活动中不同性质的用人行为 5
三 领导用人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7
第二节 领导用人能力的丰富内涵 12
一 整合的能力 13
二 驾驭的能力 17
三 活化的能力 22
四 人力资源战略能力 27
第三节 领导用人能力自测 28
一 领导者具有对人才的洞察力吗 29
二 领导者具有对人才的识别力吗 32
三 领导者是否具有育才能力 34
四 自我测试一 36
五 自我测试二 38
六 培养别人,充实自身 41
第二章 熟知领导用人理论和战略 42
第一节 为政之要在用人思想 42
一 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 42
二 得贤则安,失贤则乱 46
三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48
四 知人善任,不课不用 49
五 刚柔相济,赏罚严明 50
六 率先示范,治身为重 51
七 勤于教养,百年树人 53
第二节 人力资源理论 55
一 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55
二 人力资源管理 58
一 人力资本理论 62
第三节 人力资本理论与智力资本理论 62
二 智力资本理论 69
第四节 人才强国战略 76
一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76
二 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 79
三 人才强国战略的路径选择 83
第三章 坚持领导用人原则 86
第一节 程序原则 86
一 依法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 86
二 因事用人 89
三 不称职是不称此职 91
第二节 数量原则 92
一 用人宽度——数量原则的含义 93
二 用人宽度的计算公式 93
三 罗斯福的左膀右臂——罗斯福与霍普金斯、马歇尔 95
四 艾柯卡与他的“12人班底” 96
五 用人搭配术 98
第三节 质量原则 99
一 德才标准 99
二 德才要素的构成 100
三 德才与人才价值 104
第四节 信任原则 107
一 信任原则的内涵 107
二 信任原则的实现形式 109
三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 111
第五节 环境原则 113
一 “善政”乃用人环境之首 113
二 有功则奖,有过则罚 115
三 “无功即是过”的价值观念 118
一 科学的人才概念 123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 123
第四章 重视人才资源开发 123
二 领导者的人才观 127
三 “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 131
第二节 抓好重点人才队伍建设 133
一 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133
二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138
三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42
第三节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与机制 146
一 坚持党管人才 146
二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151
三 以市场化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156
第五章 掌握领导用人方法和艺术 162
第一节 识人的方法与艺术 162
一 人才类型 162
二 识别人才的方法 165
三 注重潜在人才的挖掘 167
第二节 选才的方法与艺术 170
一 素质考察 170
二 选才的方法 172
三 择优而用 175
四 选拔人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77
第三节 用人方法和艺术 179
一 分权与授权 179
二 权变用人方法与艺术 187
第四节 容人的方法和艺术 190
一 容人之量 191
二 容人之长 192
三 容短护短的方法和艺术 197
第五节 育人的方法与艺术 202
一 育才不可或缺 202
二 育才的途径 203
三 培养下属成为领导者应当注意的三个因素 205
第六节 聚才的方法与艺术 206
一 优化用人环境 207
二 惟有梧桐枝,才能引凤凰 208
三 归属感的营造 210
四 所用即为所有 211
五 留才的方法 213
第六章 防范领导用人误区 217
第一节 领导用人误区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217
一 领导用人误区的界定 217
二 领导用人误区产生的原因 218
第二节 领导用人误区的危害及现实表现 225
一 领导用人失误的危害 225
二 领导用人误区的现实表现 227
一 纠正不正确的思维习惯 232
第三节 领导用人误区防范的途径和方法 232
二 防止“公论”失真 233
三 防治不健康的心理 235
第七章 修养领导用人素质 240
第一节 领导用人素质与用人能力 240
一 领导素质 240
二 领导用人素质与领导用人能力的关系 250
第二节 领导用人素质修养的内容 251
一 修养用人素质的知识因素 252
二 修养用人素质的心理因素 254
第三节 领导用人素质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58
一 领导者素质形成的两种理论 258
二 领导用人素质修养的原则 259
三 领导用人素质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60
参考书目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