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中国制药NO.1的生死大考 3
常幸:我讨厌企业运动式的追逐流行商业理念 3
华药联合“大商业”专一“大工业” 8
华药癸未新政 10
【纵深】 16
四大家族的命运走向 16
抗生素市场要“变天” 19
中国医药分销第一品牌保卫战 25
郑鸿:我们只谈哲学 25
安身立命这样的大问题 31
【纵深】 33
流通之变 33
五大联盟、国药、九州通,谁将一统三国 39
华源,买一个医药帝国 47
周玉成:最危险的是被外面的声音牵着走 47
你牛,我把你买了 52
“华源号”世界为她让路 54
【纵深】 58
麦肯锡给医药集团的活力处方 58
还有多少大并购会继续 62
石药,永不停息的变革者 67
蔡东晨:我的对手已经改变 67
“双纵”路上的石药 74
【纵深】 77
中国药业“强强联合”第一案 77
应该向对手学什么 80
哈药,当然不只是广告做得多 83
姜林奎:摒弃中庸的平衡高手 83
新哈药:王者归来? 89
【纵深】 93
哈药广告的理性与非理性之争 93
简单白骅 99
海正,中国药企的国际化标杆 99
海正,以世界的身份漂流 103
海正“三部曲” 106
【纵深】 108
中国与印度制药工业发展模式比较 108
地奥,科学家的实验场 111
李伯刚:我不敢稳坐钓鱼台 111
让奇迹有一个好归宿 115
地奥,用科研方法研究企业管理 116
【纵深】 119
从世界药研看中国药物创新的务实路径 119
青春宝基业长青 123
冯根生:我看出来了,他们还没反应过来 123
【纵深】 130
青春宝的1998年 130
章建辉:我从不承认企业成功了,只承认企业在成长 135
鲁抗,在抗生素风浪中调头 135
【纵深】 140
山东的一片绿叶 140
产业整合的超级偶像复星 147
郭广昌如何控制自己 147
郭广昌前传的阅读必然 155
复星医药转身 158
2004年,郭广昌是怎样走过来的 160
我要吃掉你 163
【纵深】 163
东盛,资本与产品的软硬布局 169
郭家学:快感之后要归零 169
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激情推演 175
【纵深】 178
从“抗感风暴”到“巡演狂飙” 178
丽珠,当民营老板与职业经理人接盘国企 183
萧思阳如何构架人与系统两个元素 183
丽珠闯大关 188
朱保国给萧思阳打90分 191
【纵深】 195
顾悦悦:作者不是我 195
职业经理人的“致命败因” 199
天士力,一个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 205
闫希军:我是一个导演 205
企业家的悟性 209
天士力的第二个十年 210
【纵深】 213
中医药在矛盾中潜行 213
民生,跳跃式增长的平衡术 221
竺福江急了! 221
民生,静悄悄的变革者 225
【纵深】 228
21金维他:四年,8000万到10个亿的营销启示录 228
亿元“金蛋”的孵出法则 237
中小药企追赶者样本康恩贝 243
胡季强:我还不是一个战略家 243
康恩贝,与刘翔一同起跑 247
康恩贝有多少总经理 250
【纵深】 253
中国药企10年 253
商业快刀客九州通 261
刘宝林的新差异化战略:价格体系维护 261
一切都是为了更主流 265
九州通如何通九州 266
九州通“二次创业” 269
【纵深】 272
快批之后的领先策略 272
快批之快 273
动荡的商业世界里我们该做什么 276
梁永强的新感觉 283
“开心人”重塑终端面孔 283
开心人,两岁看20年 286
开心人方法论 288
【纵深】 290
中国药店连锁轨迹 290
西安杨森,中国制药营销界的“黄浦军校” 297
五个标准,持续经营 297
谷里虹:我不是德兰修女 299
人性化的威力 305
【纵深】 311
别指望成为第二个“杨森” 311
杨森课程解密 312
默克中国的冷暖10年 315
默克为何远离并购 315
与别人不一样的成功 318
合并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322
李志成:如果你还年轻的话应该到中国来 323
【纵深】 327
跨国药企的另一面 327
阿斯利康,跨国药企的梦之队 331
柯石谛:增长的最大挑战是团队 331
洛赛克OTC灼热中国胃药市场 335
【纵深】 338
欧泰格带着跨国药企的信号来到中国 338
陶逸夫:坐在桌子上谈避孕药市场 344
白锐宁:我们不大,但我们特专业 348
附录 激动未来 354
中国药业深呼吸 354
商业潮流中永远的时尚 357
中国原料药竞争力对话 360
全球化下的中国药业——未来,我们需要什么 371
考量中国药品招标 374
第三终端崛起 380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