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导论:哲学的经典与哲学的智慧 邓安庆 1
《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王晓朝 10
一 《形而上学》的形成与流传 10
二 《形而上学》的主要内容 14
1 关于本体的14个问题 14
2 意义 17
3 本体的原则和原因 21
4 本体是“第一存在” 24
5 本质是本体 26
6 质料和形式 28
7 现实与潜能 32
8 理性(神)是本体 36
三 《形而上学》的历史地位 40
《谈谈方法》(法国)笛卡尔 聂文军 42
一 笛卡尔的生平与基本哲学思想 42
二 《谈谈方法》的基本内容 46
1 求学的感触,兼评时下的学问 46
2 思维的规则或步骤 50
3 道德的规则 54
4 我思,故我在 57
5 著书立说的矛盾性 63
三 简要评价 69
《纯粹理性批判》(德国)康德 71
一 《纯粹理性批判》的主旨 74
二 科学知识的一般观念及其“哥白尼式革命” 79
三 先验感性论 85
四 先验分析论 91
1 概念分析论 93
2 原理分析论 104
五 先验辩证论 116
1 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理性心理学批判 118
2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先验宇宙论批判 120
3 纯粹理性的理想:超验神学批判 124
六 先验方法论 129
1 纯粹理性的训练 130
2 纯粹理性的法规 132
3 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136
《精神现象学》(德国)黑格尔 138
一 黑格尔的生平简介 140
1 黑格尔在耶拿 140
2 黑格尔耶拿时期的哲学创作 143
二 黑格尔的“现象学”哲学观念 150
1 现象 156
2 意识 156
3 精神现象学 156
5 哲学的任务 157
4 真理 157
6 哲学的形态 158
7 辩证法 163
三 意识(狭义的意识) 164
1 感性确定性 165
2 知觉 166
3 知性 167
四 自我意识 168
1 主人与奴隶 170
2 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意识 171
五 理性 174
1 观察的理性 175
2 实践的理性 176
3 自在并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 178
4 伦理世界和道德世界 179
六 精神(狭义的精神,仅指客观精神) 182
1 真实的精神,伦理 184
2 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 190
3 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 193
七 宗教 196
八 绝对知识 199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德国)谢林 202
一 谢林从同一性哲学转向“自由哲学”之间的哲学事件 204
1 谢林与康德和费希特 205
2 耶拿浪漫主义小组的解体和谢林的变化 207
3 谢林与黑格尔 209
4 卡洛琳娜的病逝与谢林转向宗教启示的原因 211
二 哲学观念的转变:从“知识就是力量”到“存在就是力量” 213
三 《论人类自由的本质》的核心思想 219
1 斯宾诺莎与泛神论 220
2 恰当理解的泛神论与自由问题的真正视野 224
3 神义论视野下的自由难题 229
四 “存在就是力量”之于哲学和神学的意义 235
《现象学的观念》(德国)胡塞尔 238
一 胡塞尔和现象学运动 238
二 胡塞尔的生平简介 243
三 《现象学的观念》一书的中心问题 248
四 自然的思维态度和现象学哲学的思维态度 249
五 认识批判的任务和展开 254
六 现象学的还原 260
七 意识的意向性问题 266
八 时间意识和认识对象的构造 272
《哲学研究》(奥地利)维特根斯坦 278
一 不可思议的人生 280
二 《逻辑哲学论》的主要思想倾向 286
1 哲学干什么 289
2 世界是什么 291
3 世界、语言、命题和逻辑图象 292
三 《哲学研究》主要思想解析 294
1 语言和世界无本质 295
2 语言游戏 297
3 家族相似 299
4 游戏与规则 301
5 私人语言不存在 304
6 哲学与生活形式 306
四 有两个维特根斯坦吗? 308
《存在与时间》(德国)海德格尔 310
一 哲学之路 311
二 《存在与时间》的主旨和方法 315
三 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 320
1 概说准备性的此在分析之任务 321
2 此在的基本态势(Verfassung) 323
3 世界之为世界 324
4 此在本质上是“共在” 330
5 “常人”的日常生存 332
6 此在之“此”——展开状态 333
7 日常的此之在与此在的沉沦 337
8 此在的存在——操心 340
1 向死存在 343
四 此在与时间性 343
2 良知的呼唤 347
3 此在与时间 353
4 此在的历史性 356
《真理与方法》(德国)伽达默尔 360
一 哲学的学徒岁月 363
二 耐人寻味的书名 366
三 从艺术经验展露真理问题 373
1 教养 374
3 判断力 375
2 共通感 375
4 鉴赏力 377
四 释义学经验的历史性 384
1 历史意识的批判和重建 384
2 通过现象学对认识论问题的克服 389
3 释义学经验理论的基本特征 391
4 透过应用问题对释义学基本问题的重新发现 403
五 以语言为主线的释义学存在论转向 415
1 语言作为释义学经验的媒介 416
2 西方思想史上的语言概念 418
3 语言作为释义学存在论的视域 421
《道德意识与交往行为》(德国)哈贝马斯 429
一 哈贝马斯的生平及主要著作 430
1 生平概述 430
2 主要著作概观和基本思路 435
二 持有立场的哲学和解释的哲学 445
三 对话伦理学——一种证明纲领笔记 454
1 对话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455
2 道德的现象学 461
3 伦理学之客观主义的和主观主义的预设 463
4 交往行为中断言的和规范的有效要求 464
5 道德原则或行为准则普遍化的标准 468
6 道德认知内涵的谱系学考察 472
7 道德原则的先验语用学证明 478
四 道德意识和交往行为 484
1 科尔贝格的道德意识发展理论 485
2 哈贝马斯对科尔贝格道德意识发展阶段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486
3 作为回顾和总结:交往行为理论 492
后记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