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源于“教育个体”的学校变革 1
第一节 源于“教育个体”的学校变革动力 1
一、“教育的清高”与“教师的需求” 2
二、“教育个体的需要”是学校变革的根本动力 4
第二节 “教育个体”在学校变革中的地位 7
一、“个体收益”是学校变革的决定因素 8
二、教育个体在学校变革中的主体地位 10
第三节 学校变革研究的“方法论个体主义” 19
一、“教育个体”主体地位的恢复与回归 20
二、方法抉择:方法论个体主义与经济分析 32
第一节 学校变革中教育个体的范围界定 52
第一章 学校变革的“个体范围”与“行为假设” 52
第一篇 学校变革的个体基础 52
一、“个体收益”与“利益相关”分析 53
二、“进取型教育个体”与“保守型教育个体”之别 54
三、学校变革“当事人”与“决策者”之分 55
第二节 学校变革过程中教育个体的行为假设 58
一、可支配资源的有限性与专用性 59
二、教育个体可支配资源的“边际配置论” 66
三、教育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论 72
四、教育决策知识的“日常化”与决策权的“个体化” 76
第二章 学校教育制度约束下的教师 81
第一节 教师人力资源的产权特征 81
一、人力资源产权特征的学术论点 83
二、教师人力资源的产权特征 87
第二节 教师的行动逻辑与利益选择 90
一、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的行动逻辑 91
二、教师在不同条件下的利益选择 96
第三节 教师可支配资源的增进与专业提升 101
一、教师人力资源的分类与增长 101
二、教师收益的增进与教师专业发展 105
第三章 计划与市场双重约束下的教育消费者 110
第一节 教育服务的商品属性与消费选择 110
一、教育消费主体的历史变迁 111
二、教育服务的商品属性与供给选择 114
第二节 政府、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服务交易中的“三角关系” 121
一、家长购买,政府补贴,学校生产 124
二、政府购买,家长补贴,学校生产 130
三、政府生产,家长购买,学校服务 131
四、家长生产,政府购买,学校服务 135
第三节 家长教育服务消费的经济学模型 136
一、家长在教育服务与“非教育供给品”上的消费预算线 137
二、家长对教育服务与“非教育供给品”的偏好及无差异曲线 139
三、家长对教育服务与“非教育供给品”的选择 141
第四章 摇摆于个体收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教育决策者 146
第一节 作为追求“个体效用最大化”的教育决策者 146
一、决策“科学性”与“现实性”之争 147
二、教育决策者决策动机的历史考察 151
三、教育决策者的“决策收益”与“决策成本” 156
第二节 教育决策者在不同决策机制下的利益选择 163
一、教育个体在行为决策机制中的利益选择 164
二、教育个体在行政决策机制中的利益选择 169
三、教育个体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利益选择 170
第二编 学校变革的组织基础 178
第五章 学校组织的成因与性质 178
第一节 “组织”存在的理论考察 178
一、斯密的专业分工优势与马克思的规模收益论 180
二、科斯的交易费用论与张五常的劳动市场取代论 185
三、威廉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 187
一、学校组织的功能定位 194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成因与性质 194
二、学校组织的成因与特征 196
第六章 学校组织的行动逻辑 206
第一节 两种误入歧途的“组织行为动机” 206
一、组织行为动机的“天生论” 206
二、个体行为动机的“迁移论” 209
第二节 教育个体在学校组织中的行为动机 210
一、“个体收益”与“组织收益”之别 211
二、学校组织中个体行为的“动力机制” 215
第三节 学校组织的行动逻辑 222
一、学校组织“有效性”与“能率”之别 223
二、学校组织成本的分担与行动逻辑 226
第一节 学校“专业发展”与“交易费用”的增进 234
第七章 学校的“专业发展”与“规模边界” 234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家化”之别 235
二、基于“专业分工”的学校专业发展 236
三、与“专业分工”并存的“交易费用” 240
第二节 “交易费用”的节约与“组织规模”的边界 246
一、“外生”与“内生”交易费用的产生机制 246
二、学校规模发展的边界探讨 251
第三编 学校变革的制度基础 262
第八章 教育制度的成因与性质 262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性质与功能 262
一、“制度缺位”的遗憾 263
二、教育制度的性质、结构与功能 265
一、教育制度的成因与类别 275
第二节 教育制度的成因与执行逻辑 275
二、教育制度的执行逻辑 280
第九章 教育制度的均衡与变迁 284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284
一、“内在而又动态”的制度视野 285
二、教育制度静态均衡的条件与状态 286
第二节 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288
一、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289
二、教育制度变迁的“目标取向” 293
三、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取向” 301
参考文献 309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