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决策与执行  制度视野下的学校变革
决策与执行  制度视野下的学校变革

决策与执行 制度视野下的学校变革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彬著;范国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4124338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教育决策研究是当前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吸引了绝大多数教育研究者的智慧。但是,如果我们要充分理解教育发展与学校变革过程,只是对决策方案科学性的追求是远远不够的。本书认为,推动教育发展与学校变革的力量,包括职业道德的规范与约束、科学的决策方案以及两者背后的利益机制。本书坚持“教育个体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借助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教育发展与学校变革过程中的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制度层面,分析了教育个体的动力机制和行为抉择。本书的目的,既不是如何进一步激发教育个体的道德责任感,也不是如何寻找到科学的决策方案,而是探寻道德机制和科学决策背后的利益机制,试图回答教育个体为什么要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为什么要放弃自由与个体收益,去主动地接受管理决策与追求学校组织利益?对以上问题地探讨与回答,对我国教育发展与学校变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决策与执行 制度视野下的学校变革》目录

导论 源于“教育个体”的学校变革 1

第一节 源于“教育个体”的学校变革动力 1

一、“教育的清高”与“教师的需求” 2

二、“教育个体的需要”是学校变革的根本动力 4

第二节 “教育个体”在学校变革中的地位 7

一、“个体收益”是学校变革的决定因素 8

二、教育个体在学校变革中的主体地位 10

第三节 学校变革研究的“方法论个体主义” 19

一、“教育个体”主体地位的恢复与回归 20

二、方法抉择:方法论个体主义与经济分析 32

第一节 学校变革中教育个体的范围界定 52

第一章 学校变革的“个体范围”与“行为假设” 52

第一篇 学校变革的个体基础 52

一、“个体收益”与“利益相关”分析 53

二、“进取型教育个体”与“保守型教育个体”之别 54

三、学校变革“当事人”与“决策者”之分 55

第二节 学校变革过程中教育个体的行为假设 58

一、可支配资源的有限性与专用性 59

二、教育个体可支配资源的“边际配置论” 66

三、教育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论 72

四、教育决策知识的“日常化”与决策权的“个体化” 76

第二章 学校教育制度约束下的教师 81

第一节 教师人力资源的产权特征 81

一、人力资源产权特征的学术论点 83

二、教师人力资源的产权特征 87

第二节 教师的行动逻辑与利益选择 90

一、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的行动逻辑 91

二、教师在不同条件下的利益选择 96

第三节 教师可支配资源的增进与专业提升 101

一、教师人力资源的分类与增长 101

二、教师收益的增进与教师专业发展 105

第三章 计划与市场双重约束下的教育消费者 110

第一节 教育服务的商品属性与消费选择 110

一、教育消费主体的历史变迁 111

二、教育服务的商品属性与供给选择 114

第二节 政府、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服务交易中的“三角关系” 121

一、家长购买,政府补贴,学校生产 124

二、政府购买,家长补贴,学校生产 130

三、政府生产,家长购买,学校服务 131

四、家长生产,政府购买,学校服务 135

第三节 家长教育服务消费的经济学模型 136

一、家长在教育服务与“非教育供给品”上的消费预算线 137

二、家长对教育服务与“非教育供给品”的偏好及无差异曲线 139

三、家长对教育服务与“非教育供给品”的选择 141

第四章 摇摆于个体收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教育决策者 146

第一节 作为追求“个体效用最大化”的教育决策者 146

一、决策“科学性”与“现实性”之争 147

二、教育决策者决策动机的历史考察 151

三、教育决策者的“决策收益”与“决策成本” 156

第二节 教育决策者在不同决策机制下的利益选择 163

一、教育个体在行为决策机制中的利益选择 164

二、教育个体在行政决策机制中的利益选择 169

三、教育个体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利益选择 170

第二编 学校变革的组织基础 178

第五章 学校组织的成因与性质 178

第一节 “组织”存在的理论考察 178

一、斯密的专业分工优势与马克思的规模收益论 180

二、科斯的交易费用论与张五常的劳动市场取代论 185

三、威廉森的交易成本经济学 187

一、学校组织的功能定位 194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成因与性质 194

二、学校组织的成因与特征 196

第六章 学校组织的行动逻辑 206

第一节 两种误入歧途的“组织行为动机” 206

一、组织行为动机的“天生论” 206

二、个体行为动机的“迁移论” 209

第二节 教育个体在学校组织中的行为动机 210

一、“个体收益”与“组织收益”之别 211

二、学校组织中个体行为的“动力机制” 215

第三节 学校组织的行动逻辑 222

一、学校组织“有效性”与“能率”之别 223

二、学校组织成本的分担与行动逻辑 226

第一节 学校“专业发展”与“交易费用”的增进 234

第七章 学校的“专业发展”与“规模边界” 234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家化”之别 235

二、基于“专业分工”的学校专业发展 236

三、与“专业分工”并存的“交易费用” 240

第二节 “交易费用”的节约与“组织规模”的边界 246

一、“外生”与“内生”交易费用的产生机制 246

二、学校规模发展的边界探讨 251

第三编 学校变革的制度基础 262

第八章 教育制度的成因与性质 262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性质与功能 262

一、“制度缺位”的遗憾 263

二、教育制度的性质、结构与功能 265

一、教育制度的成因与类别 275

第二节 教育制度的成因与执行逻辑 275

二、教育制度的执行逻辑 280

第九章 教育制度的均衡与变迁 284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284

一、“内在而又动态”的制度视野 285

二、教育制度静态均衡的条件与状态 286

第二节 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288

一、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289

二、教育制度变迁的“目标取向” 293

三、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取向” 301

参考文献 309

后记 3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