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领导科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良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3526556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保留有关领导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原书的体例结构,重点增补有关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等方面的内容。

目录修订本前言   1

第一章 领导与领导科学   1

第一节 引论   1

一 高举光辉旗帜   2

二 把握事物规律   3

三 弘扬民族精神   4

四 提高领导水平   4

第二节 领导的产生与发展   5

一 领导的含义与本质   5

二 领导的要素与规律   7

三 领导的产生与发展   8

四 现代科学领导发展的历史必然   10

五 领导与管理的异同   12

第三节 早期管理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13

一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世界意义   13

二 产业革命对管理思想的影响   14

三 泰勒与“泰勒制”   15

第四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7

一 领导科学的产生   17

二 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19

三 领导科学的相关学科   20

第五节 现代领导原理与理论   21

一 以民为本   21

二 团队精神   23

三 引进“三论”   25

四 动力与激励   28

五 效益原理   31

第六节 领导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32

一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33

二 领导科学的研究内容   34

三 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意义   34

四 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方法   35

五 学习领导科学的思想障碍   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37

一 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本特征   37

第二章 建设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   37

二 邓小平理论体系   38

三 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   39

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39

五 走出社会主义的误区   40

第二节 “三个代表”及其与“三讲”、“三观”的关系   42

一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   43

二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43

四 “三个代表”的贯彻实施   44

三 “三个代表”的相互关系   44

五 “三个代表”与“三讲”、“三观”的关系   4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   47

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7

二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48

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52

四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53

五 领导干部要成为学习的模范   54

第四节 新世纪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56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57

二 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与趋势   58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9

第五节 领导体制及其改革   62

一 领导体制的结构   62

二 领导体制的类型   64

三 我国的组织与领导制度   65

四 我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65

第六节 我国领导新观念   69

二 “第一生产力”观念   70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   70

三 改革开放观念   71

四 诚实守信观念   72

第三章 领导者及其权力、能力与魅力   74

第一节 领导者的素养   74

一 素质与修养及其转化   74

二 领导素养的类型与特性   76

三 领导素养的内容   77

四 现代领导者的基本修养   77

一 基本特点与主要内容   79

第二节 领导者的作风   79

二 优良传统和作风   81

第三节 领导者的权力   84

一 领导权的构成   85

二 科学授权   86

三 职、权、责的关系问题   89

四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90

第四节 领导者的能力   94

一 观察思维能力   95

二 组织指挥能力   96

三 协调控制能力   97

四 创新应变能力   98

五 智力开发能力   99

六 情报捕捉能力     100

七 科学决策能力   101

八 统揽驾驭能力   102

第五节 领导者的魅力   103

三 领导魅力的要素   104

二 领导魅力的类型   104

一 领导魅力的含义   104

四 领导魅力的障碍   105

第六节 “领导三力”与权威的关系   107

一 “三力”的性质及其异同   107

二 权力和权威的关系与作用   108

三 从权力、IQ到EQ   109

四 “领导三力”的相互关系   110

第一节 领导方法   111

一 科学领导的方法论基础   111

第四章 领导方法、艺术与谋略   111

二 传统与基本的领导方法   112

三 思维与推理方法   113

四 调查研究方法   114

五 沟通协调方法   116

六 检查总结方法   118

第二节 领导艺术   119

一 领导艺术的含义、特性与基础   119

二 待人艺术   120

四 运时艺术   124

三 处事艺术   124

五 会议艺术   126

六 公关艺术   129

第三节 领导谋略   131

一 领导谋略的概念、意义与作用   131

二 领导谋略的生成与特性   133

三 领导谋略的原则要求   134

四 领导谋略的运用艺术   135

五 领导谋略水平的提高   137

一 领导艺术的基础与类型   140

第四节 领导方法的范畴结构   140

二 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141

三 领导谋略与领导方法的关系   143

第五章 领导的一般职能   145

第一节 制定战略   145

一 战略的含义与特性   145

二 制定战略的意义   146

三 制定战略的方法   147

四 战略的实施   148

第二节 组建机构   149

一 程序与标准   149

二 主要原则   150

三 纵向层次   151

四 横向系统   151

第三节 科学管理   154

一 化解矛盾增强团结   154

三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155

二 抓好现代经营管理   155

四 支持“监事会”的监督   157

五 强化监督,反腐倡廉   160

第四节 编制法规   161

一 岗位规范   162

二 责任制度   165

三 奖惩法规   167

第五节 思想教育   171

一 作用意义与形势分析   171

二 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与重点问题   173

三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74

四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175

五 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   178

六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拓宽渠道   179

七 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点   180

第六章 领导的科学决策   184

第一节 领导的科学决策的内容   184

一 领导决策的含义、要素与层次   184

二 领导决策的作用与地位   185

三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186

四 建立决策责任制   189

五 现代西方决策的理论与思想   189

第二节 现代领导决策的类型   192

一 战略、战术与策略决策   192

二 管理、经营与业务决策   193

三 程序化、非程序化与部分程序化决策   194

四 确定型、非确定型与风险型决策   194

一 情报信息基础   195

第三节 领导决策的情报与预测基础   195

二 科学预测基础   198

三 情报、预测与决策的关系   200

第四节 领导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200

一 决策的程序   200

二 决策的方法   203

三 决策的体制   205

四 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角色   206

一 智囊团的产生与发展   208

第五节 现代智囊团的建设   208

二 现代智囊团的类型   210

三 现代智囊团的功能   211

四 现代智囊团成员的条件   212

五 现代智囊团的结构   214

第六节 现代企业领导决策   215

一 经营战略决策   216

二 市场营销决策   217

三 产品开发决策   218

五 库存控制决策   219

四 技术改造决策   219

第七章 干部人才队伍的建设、管理与改革   221

第一节 人才的概念、素质与成长规律   222

一 人才的概念、特性、类型与层次   222

二 人才的素质要求   223

三 人才的成长规律   224

第二节 领导者的人才观   226

一 我国人才队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30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30

二 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   231

三 加强在职教育培训   232

四 鼓励自学成才   233

五 吸引人才,防止外流   234

六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235

七 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236

八 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237

第四节 加快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238

一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238

二 改革的基本目标、方针与原则   241

三 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   242

第五节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类型   245

一 党政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245

二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   247

三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   249

第八章 理想的领导班子   256

第一节 领导人才的管理   256

一 领导人才的个性特点   256

二 领导人才的最佳使用   257

三 领导人才的测评   259

四 领导人才的甄别   260

五 领导人才的评议监督   263

第二节 优化结构的主要内容   264

一 年龄结构   265

二 知识结构   266

三 专业结构   268

四 智能结构   269

五 气质结构   270

一 适应性原则   271

第三节 优化结构的基本原则   271

二 互补性原则   272

三 精干性原则   273

四 平衡性原则   275

五 自优性原则   277

第四节 优化结构的主要途径   278

一 发展教育事业,建设后备队伍   278

二 坚持“四化”方针,搞好自身建设   278

三 认真选好个体,注重知识分子   279

四 搞好在职培训,造就年轻干部   280

第五节 领导班子的构成   281

一 怎样当好“班长”   282

二 怎样当好“副班长”   284

三 其他领导成员与辅助人员   287

第六节 领导班子的模式   289

一 领导班子模式的多样化   289

二 几种主要领导班子的要求   290

三 正确处理新老“三会”的关系   291

四 规范现代企业制度   292

第九章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93

第一节 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   294

一 什么是WTO   294

二 时代的呼唤   297

三 意义与作用   298

四 我国政府的决策   299

第二节 “入世”对我国的影响与面临的任务   300

一 “入世”对我国的影响   300

二 “入世”后面临的主要任务   301

三 “入世”一年来的总体评估   303

第三节 走进WTO,迎接新挑战   303

一 权利与义务   304

二 机遇与挑战   304

三 认识与态度   305

四 对策与准备   308

第四节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11

一 以“入世”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11

二 坚持市场多元化,努力扩大出口   312

三 在“引进来”基础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314

第五节 合理利用外资,加快发展步伐   315

一 积极有效地合理利用外资   315

二 积极吸收外资,努力吸引外商   316

三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我国发展步伐   317

第十章 面向知识经济领导新方向   320

第一节 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   320

一 社会经济变革的酝酿   320

二 知识经济的概念   321

三 知识经济的支柱企业   322

四 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对策   323

五 知识经济的负效应   325

第二节 永不枯竭的无形资源   327

一 知识的特性   327

二 知识的社会功能   328

三 知识是现代企业“第一生产要素”   329

四 知识的管理   329

第三节 “非群体化”及其社会影响   330

二 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   331

一 “非群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31

三 全面深刻的社会影响   332

第四节 知识经济社会的政府   334

四 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335

一 知识经济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335

五 消灭“三大差别”   335

二 实施政府体制与管理方式的改革   336

三 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能力   340

第五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者   341

一 知识经济领导角色的转变   342

二 从“替代领导”到“超级领导”   344

三 提高管理知识经济的能力   347

四 知识经济领导人才的培训   349

一 以公有制为主体   353

第六节 知识经济与共产主义的依存关系   353

二 全民族道德文化水平的极大提高   354

三 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   354

主要参考书目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