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上篇:心理·调适·社会化 3
Ⅰ.就业意识形成的心理需要 3
不能离开社会存在谈人的需要 3
人的需要层次结构 6
就业需要 8
大学生有哪些需要 10
就业意识形成的心理需要 12
Ⅱ.就业意识形成的心理动机 16
动机理论概述 16
择业动因 17
大学生的就业动机 19
树立正确就业意识的意义 22
择业目标或诱因 23
如何确立良好的就业动机 24
青年人的择业意识 27
Ⅲ.就业意识形成的三部曲 30
春苗破土欲向阳——萌芽 30
春风化雨促茁壮——调整 34
春华缤纷结硕果——成熟 38
Ⅳ.就业心理期待 43
就业期待 43
角色期待 45
良好的人际关系期待 49
社交期待 54
Ⅴ.就业心理素质必备 57
做好毕业心理准备 57
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 59
培养积极主动的职业志向 59
“自我”的正确认识 62
力图缩短“适应期” 65
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 68
Ⅵ.就业心理调适 72
初入社会面临的挑战 72
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失调 73
积极进行心理调适 75
Ⅶ. “双向选择”中的知觉作用 84
知觉的选择性 84
招聘人员的心理特征 86
首因效应 88
第一印象 91
择优心理 93
晕轮效应 93
Ⅷ.择业与社会化 95
狼孩与社会化 95
“双向选择”及大学生心理变化 96
选择中的反射与内化作用 98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99
择业与社会化因素 100
中篇:个性·情感·能力 107
Ⅸ.选择职业的参考——气质 107
气质理论 107
气质与职业 109
怎样确定人的气质 111
根据气质特征选择职业 113
气质好坏之说 113
做气质的主人 115
Ⅹ.个性的核心——性格 116
性格的特征 116
社会角色对性格的要求 117
性格的职业态度面面观 118
良好性格的培养 122
Ⅺ.工作中的晴雨表——情感与情绪 124
千差万别的人类情感 124
情感的社会价值 125
情感在职业活动中的反映 126
人的社会情感 128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131
情绪在就业中的反映 133
影响大学生情绪的主要因素 138
如何控制不良情绪 139
Ⅻ.职业进取的内动力——兴趣 142
需要、志向与兴趣 142
职业进取的内动力 143
工作不仅仅只凭兴趣 144
建立良好的兴趣品质 145
ⅩⅢ.胜任工作的支柱——能力 147
能力的心理学概念 147
能力之差异 148
职业对能力的要求 150
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 151
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154
下篇:成才·环境·流动 159
ⅩⅣ.大学生成才诸因素 159
智力因素——成才的先决条件 160
知识结构——成才的基础 169
非智力因素——不可缺少的因素 171
环境——成才的外在条件 173
机遇——必须把握的转机 173
ⅩⅤ.角色群体效应 176
关系场效应 176
关系场效应中的决策比较 177
关系场效应中的利他行为 179
责任依从与责任分散原则 180
如何促进增力效应 182
走向合适的群体中 184
ⅩⅥ.团体心理环境功能 186
建立良好心理环境的意义 186
X理论、Y理论和Z理论 187
领导者与团体心理气氛 189
培养集体观念 190
团体动力心理 191
ⅩⅦ.人才流动的心态 193
人才流动中个体心理结构 193
人才流动的原因 196
人才流动中的心理调适 198
[附录]·国外某些心理测评技术简介 205
人格测评 205
适应能力测评 208
创造力测评 209
人际关系测评 212
处世能力测评 217
管理职业心理素质诊断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