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章 1
缓解积极作用的评判分歧 1
1·1 百名专家的评判 1
1·2 谁当国企工人 8
1·3 劳动力与商品化 14
1·4 心态的万花筒 20
1·5 股东会·职代会·沟壑 28
2·1 世纪之交,工人面临下岗意味着什么 36
劳动力资源,大国的困惑 36
第二章 36
2·2 改革难题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5
2·3 警惕发生“断档”的沉重代价 53
2·4 难以回避的沉重话题 62
第三章 69
捆上沙袋的双腿何以迅跑 69
3·1 企业不要像“政府” 69
3·2 “芝麻开门”咒语谁念 76
3·3 吃光了唐僧肉怎么办 83
3·4 政府要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归位 92
改革的摇摆与摇摆的改革 99
4·1 不是经常说要牵牛鼻子 99
第四章 99
4·2 股份制谨防治丝益棼 109
4·3 破产·欺诈·反刍 121
4·4 谁来买单 130
4·5 逡巡不前的国企改革关键在哪里 141
令人生畏的流失窟窿 151
5·1 承包中的国贸流失 151
第五章 151
5·2 产权转化中的国资流失 160
5·3 合资合作中的国资流失 169
第六章 180
要探索一条自己的路 180
6·1 在弱小与灵活之间选择 180
6·2 尚有缺陷的辉煌的体制嬗变 190
6·3 国企进退维谷与注资渠道的变化 199
6·4 不能在高速公路上行走牛拉的车 209
7·1 国企不堪支撑的“白发”包袱 224
第七章 224
一条摆不动的尾巴 224
7·2 千万别在“疾病诊治”中垮台 234
7·3 国企“广厦千万间”带来的不安 243
第八章 252
企业群体利益的碰撞与整合 252
8·1 “两只狼”:大锅饭与大不公 252
8·2 暴富群体给社会的压抑 261
8·3 一言难尽的劳动关系 268
9·1 国人从“中策模式”中惊悟 277
第九章 277
“桥牌、麻将”规则的中西冲突 277
9·2 商标的“变形金刚”与市场的拱手相让 286
9·3 外资零售连锁联军登陆的旋风 299
第十章 308
权力的腐败与企业的衰落 308
国企兴盛之魂寓于“主权在民” 308
第十一章 317
春风渡过玉门关 317
11·1 邯钢荣誉面前找差距 不断挖潜攀高峰 318
11·2 从“希望”到“腾飞” 321
11·3 “减”出来的世界一流 323
11·4 不可替代的能源 326
11·5 与世界钢铁巨头“平等对话” 329
11·6 改革步步深 效益节节高 331
11·7 “长虹”的“先”字诀 334
11·8 兼并:上海“三枪”快速扩张的奥秘 336
11·9 把正转轨的方向盘 339
11·10 唱响国企志气歌 341
11.11 丢掉幻想 走向市场 344
第十二章 348
找准在世界经济座标中的位置 348
12·1 中国离现代化目标有多远 348
12·2 2010年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对比分析 351
12·3 韩国工业化的经验 357
12·4 法国国有企业为何与民营企业一样有效率 366
12·5 新加坡的国有企业为什么能不亏损 371
跋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