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非智力因素及其作用与意义 1
一 “不要害怕失败” 1
二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 3
三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性质 8
四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层次 11
五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意义 14
第二章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 21
一 《为学一首示子侄》的启示 21
二 智力的性质 23
三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区别 30
四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的联系 34
第三章 动机与学校教育 46
一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46
二 动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48
三 动机活动的规律与学校教育 57
四 动机的基本品质与培养 65
第四章 兴趣与学校教育 81
一 医学乎?神学乎?生物学乎? 81
二 兴趣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83
三 兴趣活动的规律与学校教育 94
四 兴趣的基本品质与培养 104
第五章 情感与学校教育 117
一 他为祖国勇攀科技高峰 117
二 情感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19
三 情感活动的规律与学校教育 134
四 情感的基本品质与培养 140
第六章 意志与学校教育 152
一 “关于勇气的一课” 152
二 意志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55
三 意志活动的规律与学校教育 165
四 意志的基本品质与培养 168
第七章 性格与学校教育 188
一 范缜与伽利略治学轶事 188
二 性格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90
三 性格发展的规律与学校教育 207
四 性格的基本品质与培养 211
第八章 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与学校教育 221
一 “我将来要做一个化学家!” 221
二 成就动机与学校教育 223
三 求知欲望与学校教育 233
四 学习热情与学校教育 241
第九章 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与学校教育 247
一 “不信咱们比比看!” 247
二 自尊心与学校教育 249
三 自信心与学校教育 258
四 好胜心与学校教育 266
第十章 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与学校教育 273
一 一场有趣的师生对话 273
二 责任感与学校教育 275
三 义务感与学校教育 279
四 荣誉感与学校教育 283
第十一章 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与学校教育 288
一 精卫填海与铁杵磨针 288
二 自制性与学校教育 289
三 坚持性与学校教育 298
四 独立性与学校教育 306
第十二章 IN结合论的学习理论 313
一 一次有益的争论 313
二 为什么要提出IN结合论的学习理论 320
三 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 322
四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意义 324
五 一条假设与一个公式 332
六 IN结合论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337
七 IN结合论学习理论的重要意义 339
第十三章 引入非智力因素,改革学校的教学工作 343
一 从“阴风昧生”说开去 343
二 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345
三 引入非智力因素,完善教学理论 347
四 引入非智力因素,转变教学观念 352
五 引入非智力因素,改革教学目的 355
六 引入非智力因素,改革教学内容 359
七 引入非智力因素,改革教学原则 360
八 引入非智力因素,改革教学方法 372
一 一条新闻,发人深思 376
第十四章 引入非智力因素,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 376
二 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回顾 377
三 引入非智力因素,加强世界观教育 379
四 引入非智力因素,更新德育观念 386
五 引入非智力因素,明确德育目标 388
六 引入非智力因素,规范德育内容 391
七 引入非智力因素,改革德育原则 393
第十五章 非智力因素的调查与测量 404
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04
二 一些有关的测验 406
三 一种借用式的研究 410
四 一次可喜的尝试 413
五 一种值得注意的方法 416
六 一些可取的单项因素测验 418
七 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423
十六 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26
一 古德为什么不吃鸡肉 426
二 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428
三 变一个积极性为两个积极性 430
四 培养各种类型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33
五 寓培养于教学之中 437
六 寓培养于德育之中 443
七 寓培养于课外活动之中 445
八 以非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