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交通工程学概述 1
§1-1 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 1
§1-2 交通工程学的历史 3
§1-3 交通工程学的研究范围 8
第二章车辆 18
§2-1 车辆发展简史 18
§2-2 机动车辆种类及拥有量 19
§2-3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性能 23
§2-4 轻型摩托车 39
第三章道路 42
§3-1 概 述 42
§3-2 道路横断面 49
§3-3 视 距 53
§3-4 道路线形 61
§3-5 立体交叉 65
§3-6 高速道路(汽车专用道路) 74
第四章交通心理 80
§4-1 交通心理学浅释 80
§4-2 交通环境 85
§4-3 操纵特性 87
§4-4 反应特性 88
§4-5 视觉特性 92
§4-6 饮酒与驾驶 105
§4-7 驾驶疲劳 108
§4-8 事故心理 112
§4-9 行人的行动特性 115
第五章交通流的特性与交通调查 117
§5-1 概 述 117
§5-2 速 度 118
§5-3 交通量 139
§5-4 速度与交通量 151
§5-5 始终点调查 159
§5-6 交通实态调查 166
第六章交通容量与交通服务水平 175
§6-1 交通容量 175
§6-2 交叉路口的交通容量 177
§6-3 交通服务水平 192
第七章平面交叉路口 199
§7-1 交叉冲突与视距三角形 200
§7-2 平交路口的类型及设计原则 204
§7-3 平交路口的设计 209
§7-4 平交路口的几何构造 215
§7-5 平交路口的改良 218
§7-6 平交路口的渠化 222
§7-7 平交路口的控制 232
第八章单向通行 242
§8-1 概 述 242
§8-2 单向通行的优点 244
§8-3 单向通行的缺点 252
§8-4 单向通行实施的必要条件 253
第九章交通事故 257
§9-1 交通事故的定义 257
§9-2 交通事故的分类 260
§9-3 交通事故率 266
§9-4 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折算 271
§9-5 国外交通事故概况 273
§9-6 北京市交通事故初步分析 280
第十章公共交通 290
§10-1 概 述 290
§10-2 城市公共交通通畅化的基本途径 298
§10-3 公共汽车优先 306
§10-4 公共交通换乘 317
第十一章 自行车交通 320
§11-1 自行车交通的历史、现状与作用 320
§11-2 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328
§11-3 自行车道 337
§11-4 自行车在交叉路口的交通处理与控制 347
第十二章行人交通 352
§12-1 行人交通事故 352
§12-2 行人交通的特点 355
§12-3 人车分离与保护行人 358
§12-4 人车分离与行人空间 366
第十三章静止交通 371
§13-1 概 述 371
§13-2 停车场的规划 373
§13-3 停车场的设计 378
§13-4 停车控制 382
第十四章交通标志与路面交通标示 384
§14-1 交通标志 384
§14-2 路面交通标示 394
§15-1 交通信号 401
第十五章交通信号与交通控制 401
§15-2 饱和交通流及交通控制参数 407
§15-3 车辆检测器 412
§15-4 交通控制的基本类型 417
§15-5 点控制 418
§15-6 线控制 420
§15-7 面控制 428
第十六章交通与环境 434
§16-1 大气污染 434
§16-2 交通噪声 439
§16-3 交通振动 448
§17-1 交通与能源的关系 450
第十七章交通与能源 450
§17-2 交通的能源利用效率 453
§17-3 交通节能方法 458
附表2-1我国客车的基本数据 460
附表2-2我国货车的基本数据 462
附表2-3一些国家汽车的最大规格 464
附表3-4一些国家高速道路的设计标准 466
附表5-5道路现状调查项目 472
附表5-6一般交通量调查统计项目 474
附表5-7机动车始终点调查统计项目 475
附表5-8客流调查的主要统计项目 476
附表9-9日本东京交通事故和机动车辆的历年 476
变化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