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人 1
一 三湘大地,人杰地灵 2
二 长沙肄习,接受新学 4
三 京师求学,参加“五四” 6
四 服务湘师,学习马列 9
五 北伐战争,参加农运 12
六 失业上海,评论教育 13
七 中山大学,宣传新论 16
八 暨大执教,著中国史 18
九 抗日风暴,民主教授 21
十 复旦授业,著世界史 24
十一 抗战胜利,参加教联 29
十二 解放初期,负责教务 32
十三 百家争鸣,倡导新论 34
十四 膺选领导,关心文教 40
第二章 论教育功能 48
一 教育是社会现象 48
二 教育的两种功能 50
三 教育的本质 54
(一)教育与社会 54
(二)教育与经济 56
(三)教育与政治 57
第三章 论中国古代教育 60
一 对古代教育的评论 60
(一)对汉唐以前教育的评论 60
(二)对宋、元、明、清教育的评论 67
二 对古代考试制度的评论 72
三 对儒家教育思想的评论 80
第四章 论中国近代教育 87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87
二 洋务运动中产生了新教育的萌芽 88
三 评清末的教育改革 89
第五章 论民国时期教育 95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95
二 对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评论 98
三 对国民党教育政策的批判 103
(一)对国民党党化教育的批判 103
(二)评教育的四中心说 110
第六章 论殖民地教育 116
一 殖民地教育是奴化教育 116
(一)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建立殖民地 116
(三)殖民地教育的来源 119
(二)资本主义教育的产生 119
(四)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 120
(五)殖民地教育是买办教育 128
二 教会教育是精神麻醉剂 133
(一)教会是国际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先锋队 133
(二)教会教育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 135
第七章 论基础教育 150
一 义务教育的历史回顾 150
二 旧中国义务教育失败的原因 153
三 为新中国实现义务教育作贡献 158
第八章 论高等教育 165
一 评旧中国的高等教育 165
(一)维持身份的教育 168
(二)近代维新教育是殖民地的教育 175
(三)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是买办教育 184
二 评解放后的高等教育 193
第九章 论史学教育的功能和教学研究工作 200
一 史学教育的功能 200
(一)历史要为现实服务 204
(二)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 209
(一)在历史教学中要为学生“打开两扇大门” 217
二 史学教学的任务和方法 217
(二)要编好教材和制订好教学计划 220
(三)办好高等学校历史系的建议 224
第十章 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贡献 231
一 从社会整体中考察教育 231
(一)教育与环境 231
(二)教育使命观 235
(三)教育工具论 237
(四)教育机会均等论 238
二 对历史学科教学和研究的贡献 240
(一)历史研究和教学方法 242
(二)少而精和启发式教学 245
(三)因材施教 246
三 教育思想的特色 247
(一)可贵的实践性 247
(二)独特的创造性 247
(三)切实的指导性 248
四 学术思想的来源 250
附录 255
一 周谷城年谱 255
二 周谷城主要著作 295
三 主要参考书目 297
后记 300